北馬國內地方

大伯公街福德祠開財庫 外國人也來排隊結緣

報導:李燕君

(檳城21日訊)今天農曆二月初二大伯公誕,榮獲聯合國亞太區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喬治市大伯公街福德祠,200多年來首次開放財庫供善信求財保平安,並準備了1000份“二合一”大伯公財庫及護保平安紅包,不到半天即已被借走半數。

Advertisement

義工馮秋燕(左起)、胡欣樺、義工梁慧君和前會長拿督劉志榮,一大早為大伯公開放財庫做足準備。

大伯公街福德祠是從早上7時至下午5時開放財庫,然而清晨6時就已有大批善信來排隊,前來借庫的人士來自各行各業,除了本地人,連外國人也來分一杯羹,十分熱鬧。

值得一提是,本地一名55歲義工藍春娟在去年義務幫忙處理廟務後,便與大伯公結緣,並傳出一直發財消息令人嘖嘖稱奇。

藍春娟今日接受本報訪問時,對發財傳聞直言不諱,並笑稱不懂自己走了什麼好運才會連續發財。

ADVERTISEMENT

“我也不知道走了什麼好運,去年竟然連續3天中了頭獎、三獎和二獎,而今年年除夕還中了萬字獎,令我開年就發大財。”

藍春娟自覺與大伯公結緣不斷發財,因此也響應借財庫。

義工捐獎金修廟

她表示深深感受到大伯公的厚愛,因此把3萬令吉獎金捐了5000令吉供修廟用途。

“今天適逢大伯公生日,我這次也趁難得的機會借庫,祈求合家平安和財運亨通。”

王媄鈴借庫心靈安寧

檳城銀行家王媄鈴(28歲)說,她家沒供奉神明,故常逢農曆初一或十五都到廟宇拜神。

王媄鈴拜神與借財庫求出入平安,紓解工作壓力。

“去年4月我來過大伯街的福德祠後,便結緣常來拜拜,難得首次開放財庫,也順道借了,祈求出入平安,諸事順利。”

她認為,向大伯公借庫最重要是心靈得到安寧,精神上獲得舒解工作壓力。

黃美茵當義工回饋神明庇佑

從事殯儀服務的黃美茵(60歲)說,自從去年4月她到來該廟當義工後,便感應神明的護佑力量,還發生了“逃過一劫”的經歷。

黃美茵感應神明的力量,決定當義工回饋神明庇佑。

“有一晚,我下班後騎摩多返家,途經關打賀小交通圈時,差點命喪虎口。若不是有一股力量叫我緊急煞車,相信我人已躺在巴士車輪下了。”

她表示本身願意付出寶貴時間到廟裡當義工,回饋神明庇佑。這次也向財庫借了財福,祈求本身與家人出入平安。

遊客重遊檳響應借財庫

來自意大利的遊客Vivian說,她去年3月訪過福德祠,也膜拜祈福,今年返馬觀光2個月,其中一週就逗留在檳城,今天再造訪該廟,發現信眾借財庫,也半信半疑響應了。

意大利遊客Vivian半信半疑借了財庫,寫下聯繫資料明年由廟方代拜還願。

“我個人正面認為,人生賜福是有耕耘才有收穫的,需要努力才有成果。但我曾見過意大利帊多瓦城市,有信徒以小皮夾在聖安東尼教堂祈願的作法,相信與借庫意義大同小異。”

她說,去年她來拜拜時,也祈求合家平安,今年一樣隨意許願。她重訪該廟,也是基於認為該廟宇很活耀,很熱鬧。

意大利遊客Vivian重遊檳城二訪福德祠祈福,並響應借財庫。

首辦開放財庫盛事 胡欣樺:反應熱烈

檳榔嶼海珠嶼五屬大伯公理事會會長胡欣樺指出,大伯公街福德祠是海珠嶼大伯公廟的分廟,該會自去年4月接管分廟後,便展開大小型的建物修復工程,也主辦各項慶典,包括今天循信眾要求配合大伯公寶誕而首次開放財庫盛事。

她說,沒想到反應相當熱烈,許多信眾都是第一次響應,不只年輕化,還國際化。

“本地有吉隆坡、沙巴、砂拉越,遠至海外的新加坡、汶萊和印度,也有不少老外遊客和印度信徒。”

大伯公街福德祠準備了1000份財福包,開放財庫迎慶大伯公誕。

她說,信眾當中很多都說是看到報章和網上新聞而來,有些無法親自到來也有響應“代拜”祈借財福。

她說,“二合一”財福包是根據傳統而製,為了方便信眾而把“財庫”與“護保平安”合包起來。

“通常是有借有還,大多明年達成心願後再回來還願,這些都是隨意,沒有規定或強制性,但求達致福德祠提倡的真心、正念和正能量。”

她希望該廟能夠獲得信眾支持,香火鼎盛,也順利完成大小維修工程,尤其該廟是200多年歷史的入遺古蹟,必須定時耗費維護,如古老牆壁經常排出鹽質物,也有部分建築遭白蟻侵蝕,必須小修清理。

大伯公街福德祠慶祝大伯公誕香火裊裊,義工忙得不可開交。

200多年歷史的大伯公街福德祠,今年首次開放財庫,信眾反應熱烈。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