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內

在我之後首相無能 敦馬:馬來人分裂主因

(八打靈再也23日訊)前首相敦馬哈迪將馬來社會的嚴重分裂,歸咎於他2003年卸任首相後,繼任者的無能。

他接受網媒《今日自由大馬》專訪時說,在他1981至2003年的22年任期內,馬來人在巫統的領導下團結一致。

Advertisement

他說,巫統在其任期內獲得馬來人的大力支持,使國陣在5屆大選中獲得三分之二的多數議席。

他指,敦阿都拉接任首相一職後,馬來人社會開始衰落。

“2008年,他在大選時輸掉了5個州屬的政權。

“那是巫統分裂的開始,巫統變得非常虛弱,人民不再支持巫統。”

ADVERTISEMENT

他說,儘管國陣在2004年全國大選中表現出色,但馬來人的團結已在阿都拉的領導下,變得破碎。

阿都拉領導的國陣,在2004年取得歷史性的壓倒性勝利,在219個國會議席中,贏得198個議席,但在2008年全國大選,卻失去國會下議院三分之二的多數議席,還丟失檳城、吉打、雪蘭莪、霹靂及吉蘭丹的政權。

馬哈迪指,阿都拉政府因內部問題及偏袒指控受損,導致在2008年大選遭遇重挫。

“民眾最初以為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領袖,全力支援他,但在2004年至2008年期間,事實證明,他能力不足。”

阿都拉2009年卸任後,由其副手拿督斯里納吉接任。

馬哈迪說,納吉捲入金融醜聞,尤其是與一馬發展公司(1MDB)有關的醜聞,嚴重損害巫統的信譽和支持,導致馬來人的不團結在納吉的領導下進一步惡化。

納吉因SRC國際公司4200萬令吉洗錢案被判濫權、洗錢和刑事侵佔罪被判罪成後,目前在監獄服刑。

他也被控貪污濫權罪,涉及1MDB的22億8000萬令吉資金,同時也面對洗黑錢控狀。

1MDB醜聞引發民怨,也是導致國陣在2018年大選中失利的重要因素。希盟拿下政權,實現我國首次政權交替。

失多數席位優勢

此外,馬哈迪說,馬來政治力量的分裂,削弱他們在大選中獲得多數席位的能力。

“馬來人曾在在巫統下團結一致,所有馬來人都在巫統,包括宗教人士、受英語教育及受馬來教育的人——所有人都在巫統。

“但那些離開巫統的人,開始建立(不同的)政黨,(所以)馬來人現在分裂成4、5個政黨。”

成立於1946年的巫統,領導國陣,並執政我國60年,直到2018年敗選倒台。

內部紛爭導致分裂政黨的形成,如1980年代後期東姑拉沙裡成立的46精神黨、拿督斯里安華與馬哈迪鬧翻後,1998年成立了公正黨,以及馬哈迪2016年退出後,成立土團黨。

之後,馬哈迪與土團黨總裁丹斯里慕尤丁出現分歧,於2020年成立祖國鬥士黨,但他去年宣佈退黨,並加入土著權威黨。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