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內

國家心臟中心引進Navitor 微創手術治主動脈瓣狹窄

(吉隆坡12日訊)國家心臟中心引進了東南亞第三個Navitor科技,也是最新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AVI)技術,可改善現有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程序,適用於不適合進行開腔手術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

該中心執行長拿督艾扎伊醫生今天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這項突破性的科技時表示,Navitor科技能夠針對高風險群體進行微創手術,減低了手術的風險和住院時間,手術成功率高達99%。

Advertisement

“自2009年以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技術就開始在國家心臟中心推行。通過引入Navitor科技,可以提供患者相較於傳統開腔心臟手術,更為高效和安全的替代方法。”

緩解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

“這項手術的好處很多。首先,它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使用這一先進技術來治療主動脈狹窄,我們可以緩解呼吸困難、疲勞和胸痛等症狀,使患者重獲活力,並參與以前可能無法進行的活動。”

國家心臟中心發佈的文告指出,主動脈瓣狹窄是指心臟的主動脈瓣開口變窄,限制了心臟向身體其他部位供血的血流。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病例表現為胸痛、暈厥、心跳過速和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果不進行治療,主動脈瓣狹窄可能導致心力衰竭和死亡。

ADVERTISEMENT

以往,手術置換瓣膜是治療嚴重主動脈瓣狹窄的唯一方法。然而,由於該病症常見於年長群體,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接受開腔手術治療。

目前,國家心臟研究所提供四種類型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系統,以滿足具有特殊需求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需要。

主要為高風險老年人而設

2023年5月12日,兩名患者在國家心臟研究所接受了NavitorTM植入術。這項開創性的手術程序涉及通過在腹股溝處的股動脈上進行小切口,經導管插入替代性瓣膜,使患者可以更快康復,並感受更少的疼痛。

介入性心臟專科醫生鄭毓勳表示,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進行這個微創手術。這項科技主要為高風險的老年人而設,中心有跨科團隊分析患者適合怎樣的手術。隨著馬來西亞社會逐漸邁向老齡化,他相信這項科技會有越來越多人需要。

出席者還包括首席醫療官哈斯里醫生、心臟科主任賽夫醫生、麻醉科主任蘇海尼醫生、心臟科顧問古瑪拉醫生。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