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喜歡繁體字 會唱中華民國國歌 學者揭江澤民個性:最不像共產黨員的領導人

(台北1日綜合電)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在位期間,兩岸關係從試探摸索到尖銳對峙,幾度引發台海危機。不過,江澤民當年在會見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時,卻曾脫口提及他在民國時代念書,因此會唱中華民國國歌,也會背國父遺囑。而比起簡體字,江澤民更喜歡繁體字,也喜歡老上海的事物。

台媒報道,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分析,兩岸間最大的癥結點是“定位”問題,對其他中共領導人而言,“中華民國”四字不會也不敢從他們口中說出,但對江澤民而言,這可能不是一個禁忌。盡管兩岸政治定位非江一人說了算,但至少江敢有更多的嘗試。

Advertisement

王信賢指出,江澤民當時倚重亦師亦友、已故海協會長汪道涵處理兩岸關系,而汪在兩岸關系上扮演的和緩角色,是非常正面的。

(圖:互聯網)

不過,他也表示,1995年至96年的台海危機,當時北京決定試射導彈,兩岸關系在某種互動上是回不去了。當時台灣正實施第一次民選,台灣的本土化與民主化同時進行,自主性已經出來,仿佛家里在辦喜事(第一次民選總統),而北京卻送來兩顆導彈,台灣人心里從那時開始已出現另一種轉折。

提到江澤民的“民國”成長背景、技術官僚的實事求是性格,以及本身外向多元個性使然,王信賢認為,江與拘謹、受條條框框限制的共產黨員截然不同,“江澤民是最不像共產黨員的領導人”。

ADVERTISEMENT

王信賢說,如今大陸社會越管越嚴,官方對民間的壓制越來越大,民間的反彈引起一股投射,江去世後,大陸民間可能會有一陣懷念,類似於當年周恩來、胡耀邦逝世時引發的懷念潮,這對中共來說,特別是習近平,是會有所顧忌的。

評價江澤民主政時期,可分為1989年至2002年的“完全執政”,以及2002至2004年等兩個時期。王信賢以“三七開(三成負面,七成正面)”評斷前一個時期,七成正面的作為包含鄧小平南巡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以及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大陸是有助益的;負面則是,對社會的壓制沒有松手,特別是對宗教。

王信賢指出,2002至2004年江澤民幹涉太多,盡管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無明確任期,但當時若能跟總書記職務一起交棒給胡錦濤,他可以立下很好的典範。

有關江澤民形象,近年大陸出現特殊的“膜蛤文化”之說,可能與江總是戴著大黑框眼鏡,把西裝褲穿在胸部以下,以及不拘小節的性格等有關,被部分大陸網友戲稱為“蛤蟆”,這幾年大陸網上還出現懷念、甚至膜拜江執政時期的言論。2014年微信還出現“江選研討會”公眾號,發布江的許多趣事。

文/圖:互聯網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