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內

劉鎮東:若創造新政治秩序 馬有望成文化輸出國

(吉隆坡2日訊)投資、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劉鎮東說,若我國成功創造新的政治秩序,在文化上有望成為下一個韓國,成為文化輸出國。

他今日在隆雪華堂百年系列活動:《華團圓桌論壇:重建馬來西亞》上致開幕詞時說,韓國曾是貧窮國家,但目前已成為經濟強大的國家,過去20年也逐漸成為年輕一代的文化符號。

Advertisement

重建馬來西亞4期許

他指出,韓國的文化含量對全球文化帶來影響,他認為,我國作為混合的社會,有獨特的文化現象,民眾應想像若我國成功創造新的政治秩序,日後有望成為文化輸出國。

他對重建馬來西亞有4個期許,即成為文化國、成為中產階級社會、能維繫強大的民主社會,以及成為受到國際尊重的中等強國。

他表示,若我國能創造中產階級社會,國人就無需再每天前往新加坡成為廉價外勞,但他坦承創造中產階級社會是一項挑戰。

ADVERTISEMENT

劉鎮東說,民眾也應思考如何在複雜的社交媒體分眾年代,創造及維繫脆弱的民主社會。

民主社會保障權益

他表示,民主社會是保障民眾權益的基本條件,而民眾應該在全球新媒體右翼和民粹主義抬頭的世代,思考如何保障民主社會,也使其健全發展。

劉鎮東指出,創造新的政治秩序必須建立在4個基礎之上,包括進行跨族群的動員,意味著在動員的課題為公共議題。

他認為,大馬重建之路目前有4大挑戰,即族群的隔閡、憂患意識的動員、社媒分眾年代,以及新自由主義論述的影響。

他說,當族群的圍牆形塑後,很多論述是以族群作為單位思考,建議各族應共同尋找國家利益,在面對國際之間的競爭和大國之間的競爭,必須清楚知道國家的利益,確保不與其他國家利益重疊。

顏登逸:衝不破無形種族隔閡

隆雪華堂會長顏登逸指出,我國目前面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多方面挑戰,而國內近期籠罩在種族與民粹主義氛圍,這對族群關係造成嚴重影響,逐漸侵蝕了大馬人的心靈。

他致歡迎詞時說,儘管各民族一直試圖探討和瞭解彼此的文化差異,但仍無法衝破無形的隔閡,其中原因包括政黨不斷嘗試玩弄種族課題,挑起族群間互不信任的態度,以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導致更深層的分歧和不信任,各民族也對彼此存在偏見,使不同族群之間的交流和理解受限。

他說,論壇5大主題之一的跨族群討論,是希望能提出解決的方案,拉近種族間的鴻溝,消弭狹隘的種族思維。

社會轉型未徹底

顏登逸說,儘管我國已經歷政權輪替,但民眾的思想觀念並沒有明顯改變,仍受制於舊國家框架,社會轉型未徹底,而這是政府與社會未能充分正視的問題,因此政府需採取更積極的措施,才能使我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改革。

“不僅僅是檢討政治人物,而是要雙管齊下,政府與人民一同進步,才是解決當前社會問題的上策。”

他也說,政府所提供的補助是否能真的幫助微型和中小型企業解決融資問題,還有待考察。

“國內各大華團長期各自經營,理念各異已是常態,我們希望圓桌論壇能夠達到的成效,讓各華團形成共識,凝聚力量,提出論述和行動計劃,發揮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出席者包括隆雪華堂署理會長暨隆雪華堂100週年慶工委會主席拿督斯里張吉平、副會長拿督黃振興、副會長兼華團圓桌論壇籌委會主席黃玉珠、財政楊安泰、副財政王程聯及文教委員會主席陳開蓉。

陳友信:與他族討論重啟大馬  華團須先建立共識

隆雪華堂顧問拿督陳友信希望各華團在此論壇後建立共識,再與其他族群團體討論如何重啟馬來西亞,再將所得的共識和總結提呈至相關部門。

他在大會總結時說,有馬來學者正進行有關重啟馬來西亞的研究,與此論壇有有異曲同工之處。

他說,隆雪華堂將在論壇結束後,與聯辦單位一同列出重點,作為宣傳用途及告訴各華團所能做的事項。

他表示,團結政府的政權目前已穩定,就應展開改革工作,並要求政府與華團會面。

“我們希望看到政府至少要聆聽民間的意見,民間不限於華社而已。”

指東馬崛起非壞事

陳友信說,在東西馬關係課題上所取得的共識是,東馬的崛起未必是壞事,因聯邦政府逐漸下放權力將出現更多競爭。

他舉例,在政府原則上同意將教育自主權下放給砂拉越政府一事上,將允許更多競爭,長遠來看不是壞事。

他表示,教育本來就是要百花齊放,全世界大學排名最好的國家是美國,而美國的教育體制就是分散權力進行。

他說,重整經濟資源有助於解決綠潮,並表示政府透過昌明大馬的經濟理念協助B40群體,而非特定種族的成效,有待觀察。

他說,華團應該舉辦定期的大型活動,邀請各族討論共同議題,互相瞭解。

稱沒必要區分大馬人或華人

陳友信指出,每人的身份認同是多重的,沒有必要強逼將自己區分為馬來西亞人或華人。

“我認為在不同場合、不同課題,我們突出自己堅持的。”

他說,效忠馬來西亞及扎根在中國文化,這兩件事並沒有衝突。

他說,華團可考慮效仿早前的回儒領導對話峰,在文化層面與各族進行交流。

他表示,塑造新國民精神是一項長期運動,並表示政黨輪替與社會轉型是兩回事,社會轉型及思維改變是一場持久戰,塑造新國民精神需要推動許多社會教育。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