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2024年光明企業勇士獎地方光明勇士獎

【光明企業勇士獎】張家菡回流創業 勇往直前 Double Two文具王國

報導\黃秀湘  攝影\丁儀玲

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出生吉北郊區的張家菡24年前出國打拚多年後回國,從文具銷售員到創業,他憑着堅韌不拔的精神,在跌跌撞撞中成功建立起自己的文具王國。

Advertisement

他那股不怕吃苦的毅力,成就了他今日坐擁工廠日理百人。目前,他是雙企業(文具)有限公司(Double Two Enterprise Sdn.Bhd)創辦人。

在文具行業中,無論規模大小,常用範疇,都已成為不可缺少的常用物品,呈現出“小產品,大市場”的趨勢。張家菡就是看準這一點,從文具銷售員至創業開設文具店,皆步步為營,逐步擴大事業版圖,在2014年置廠,以“小產品、大市場”打造了自己的文具王國。

他成功秘訣是:“誠信與優質服務”。準時付款,讓廠商樂意和他合作;提供優質服務,使他贏得良好口碑。

張家菡

ADVERTISEMENT

隻身闖蕩異國

賺了第一桶金

英雄莫問出身!52歲的張家菡出生於吉北亞依淡郊區,小學畢業於育民華小,在亞依淡國中完成中五學業後,正值青春年華的他選擇到海外花花世界闖事業,開拓視野,一開始是選擇到鄰國新加坡一家製作廣告牌公司工作。

在80至90年代,當時掀起國人到外國“淘金”,他在新加坡工作1年後,選擇到熱門國家日本賺日元。

他在日本鐵廠工作,幾乎每天工作,極少休息,每月賺取1萬令吉。“當時,在馬來西亞的普通打工族,每月薪水平均約200令吉至300令吉,雖然在日本工作非常辛苦,但月薪高達1萬令吉,我也很快存到人生第一桶金。”

張家菡在日本工作5年後,因護照要逾期就回國。回國後,他在吉隆坡一家日本的傳銷保健品店當日語同聲傳譯員,即日本員工在現場用日語向民眾介紹產品,他再翻譯成華語。

他坦言,儘管他會講一口流利的日語和華語,惟面對保健品和醫藥的學術語的翻譯,極有挑戰性和吃力,必須先做好功課。

他在吉隆坡工作2年期間,由於生活面臨入不敷出窘境,他唯有重新到日本工作,在一家鐵廠任職。但很快的,在工作2年後他決定回國,想要在家鄉好好落地生根。

他回流時已28歲了,想要找一份工作,或當一名手藝學徒。

“28歲了,年齡有點大了,誰願意請我當學徒?”

遇伯樂改變命運

直到遇到一名從事文具推銷員的友人,這“伯樂”改變了他未來命運,從此掀開了他文具事業大門。

他回憶說,當時友人獲知他剛回國待業中,就邀他一起到政府部門推銷文具,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想不到,我第一天‘上班’,在政府部門環境迷路了,做不成生意,當時受到打擊和失落。”不過,該友人勉勵他別失落,還建議他嘗試創業,即向友人取貨源後,自己親自到政府部門、私人界和學校推銷文具,而他聽取這建議,開始嘗試走向該路線發展。

他一開始是先將其位於米都默貢珍珠園的住家,充當貯藏貨源倉庫。之後於2002年,他在吉北古邦巴素縣日得拉開設一間售賣文具兼複印店,店面名為成盛企業。

當時店面由員工看顧,他與其他員工負責跑市場推銷文具。他憑著努力打拚,以及為顧客提供最佳服務,短短逾10年內,取得上百萬令吉的生意額。

直到2014年,張家菡決定擴充生意,將“企業”改為“有限公司”,並在米都默貢新市鎮工業區購置工廠,取名為雙企業(文具)有限公司(Double Two Enterprise Sdn.Bhd)。

張家菡在2014年創辦雙企業(文具)有限公司。

推銷到創業

一步一腳印

張家菡起初創業時只有區區3名員工,如今生意擴大後,員工人數已逾百名。

張家菡講述擴充生意過程時說,當時在日得拉經營的文具業已上軌道,每年營收上百萬令吉,他才決定擴展生意。

他剛開始計劃購置數間店屋,但還沒考慮購置工廠,直至朋友建議他開工廠大規模經營,讓他理解到貨源同放一個空間會更容易管理。所以,他決定購置現址工廠,對此他慶幸有個遠見的朋友,給他信心設廠。

其工廠倉庫面積為2萬4000平方尺,每當新學年開學前幾個月,其倉庫就會堆滿貨源。

從文具推銷員到創業,張家菡一步一腳印,走到今日每年百萬令吉生意額的文具批發公司,他的成功秘訣是:“誠信與優質服務”。

他說,作為誠信的商家,他的原則是不拖欠且準時繳付廠商款項,故很多廠商非常樂意與他合作。

“每個廠商都知道我向來定時繳付,從不拖欠,在文具行業是信譽良好的批發商。”

至於優質服務,他說,當校方採購的文具出問題,他會立刻派員瞭解和解決問題。

他注重產品與服務的質量,因而口碑好,很多學校皆自動上門訂貨。

盡管僅有中五教育程度,張家菡常會報讀短期商業管理課程,來提升個人專業知識,讓他能夠學以致用,將公司內部分類6個部門,即銷售、會計、人力資源、市場、倉庫以及財務,以更有效的管理公司。

倉庫總面積為2萬4000平方尺。

張家菡協助員工賣文具給學生。

3R網絡衝擊

業務多元逆襲

近幾年,政府部門和私人界實踐3R環保概念,即減少使用(Reduce)、再使用(Reuse)和循環回收(Recycle)。同時,在互聯網時代下,在線辦公的興起,部分文具被電子產品所替代,導致文具行業受衝擊。

張家菡的公司顧客群來自學校、政府機構和私人界,惟政府機構和私人界因上述因素,文具採購驟減,所以該公司主要顧客群是教育機構。

他自認不能墨守成規,所以漸漸地擴展事業版圖,不僅銷售文具,也售賣學校教材、參考書、學校T-恤、運動器材以及清理用具等。同時,他也在數間學校開設文具店。

“只要校方有訂購,我們都會想方設法,盡量做到有求必應。就如一些清潔用具,即掃把、畚箕及雞毛掃,在開學時訂單很多。”

張家菡的主要顧客群體是學校。

挺過冠病疫情

未來轉電商營銷

在冠病疫情肆虐下,各行各業為求生存開始轉向線上銷售,惟張家菡仍堅持傳統零售模式。

他深知電商平台是必然的趨勢,如在米都有幾個同業在疫情期間成功將線下轉入線上零售。

他坦言,他曾聘請人經營管理公司電商平台,但最後失敗,不過,他未來一定投入電商平台。

經過疫情洗禮後,吉州很多文具店因虧損而倒閉,有些則沒人接手而歇業。對此,張家菡笑說:“我也想不起,當時如何度過難關,感覺每天早上起身就過了一天……”

雖然公司陷入零收入窘境,所幸當時房屋和汽車的貸款獲得銀行延遲供期外,政府也提供很多各種補貼方式,讓公司度過難關。

他說,該公司沒裁員,高薪員工暫時減薪50%,薪水2000令吉以下者則沒受影響。

直到2021年1月20日學校復課後,公司重新接到訂單後,他才鬆了一口氣,公司去年總算恢復正常了。

他認為,公司財務狀況穩定,信譽好,是主要的支撐因素。

除忙碌於事業外,張家菡熱心投入非政府組織工作,並擔任要職,即在默貢珍珠園睦鄰計劃委員會副主席、吉打廣東暨汀州會館副總務、吉華華中二校董事部副總務以及吉打州華人大會堂理事。

張家菡(右四)領獎後與家人及公司團隊合照。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