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使用Ecosia瀏覽器 如同資助環保項目

文\蔡宗桓

創於德國的Ecosia於2019年曾推出一款號稱全球最環保的同名搜尋引擎,用戶每搜尋45次就能種下一棵樹。如今,該公司再接再厲,以一款Ecosia瀏覽器進入了由Google Chrome(市佔約65%)所統治且本已擁擠的市場,並指將從用戶使用該瀏覽器時所賺取的廣告利潤中撥款資助綠色環保項目。不僅如此,該項由內建廣告攔截器可自訂的瀏覽器載入網頁速度比大多數主流瀏覽器快上3倍之多。

Advertisement

Ecosia首頁搜尋欄下方會顯示目前栽種的樹木總數。

Ecosia今年稍早公布自家從2009年以來已在全球逾95000個地點種植了超過2億棵樹,在2020年7月達到1億棵之後又花了大約3.5年的時間讓植樹量翻倍。

這家公司於2018年時簽署了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書,以便確保Ecosia永遠不會被收購,而且100%的利潤都捐贈給地球活化的各種環保項目上。

Ecosia瀏覽器的概念與其搜尋引擎的概念類似,主要賣點一樣是環保特性,從用戶使用瀏覽器時賺取的廣告利潤中資助綠色環保項目。

ADVERTISEMENT

此外,Ecosia還投資了太陽能發電廠,以產生再生能源為旗下甫推出的新瀏覽器供電。它的目標是為每個用戶每天生產25瓦時的可再生能源,足以為一個燈泡供電3小時。

此外,Ecosia指出,自2020年以來,其太陽能發電廠已生產了足夠的再生能源,以為所有Ecosia搜尋提供兩倍的電力。

除了產生清潔能源,Ecosia瀏覽器還配備了綠色搜尋引擎及其綠葉圖標、氣候承諾評級和人工智慧聊天等功能,與此同時,它還可通過合作伙伴商店功能進行更永續的購物活動,即有用戶在線上購物時將為該公司的氣候行動項目作出貢獻且無需支付額外費用。

號稱全球最環保的Ecosia搜尋引擎推出同名瀏覽器,用戶只需通過瀏覽網頁、購物和搜索,就可以產生出100%的潔淨能源。

回歸本質,更少的廣告也代表消耗的數據流量和能源更少,Ecosia在瀏覽速度上也進行了最佳化,以內建廣告瀏覽器的型式加快網頁載入速度,同時還阻止追蹤器來保護用戶隱私。

Ecosia瀏覽器完全可自訂,用戶可從重新造林專案中選擇桌布,每天享受視覺上的森林浴。

Ecosia瀏覽器現已可供下載,它提供了購買各種品牌產品的贊助鏈接,除了廣告還可以獲得大量現金流入。

用戶可以選擇想要在主頁上看到的功能、使用深色模式,並從其他瀏覽器匯入設定等。

5大型語言模型常越界

AI給出非法有害答案

如今正有無數人不斷探索着AI可以承擔的工作的新邊界,無論繪畫、音樂、寫作似乎都已陸續被AI征服。然而,目前AI的工作結果仍然取決於人類輸入的資訊與指令,倘若運用AI者的心術不正,則AI帶來的結果也會變得荒謬甚至有害,例如稍早前便有研究發現,要讓AI產生違法回答,其實也非常簡單。

AI能否威脅人類的說法至今依然各執一詞,但事實究竟是什麼呢?根據英國人工智慧安全研究所(AISI)最近公開的一份研究顯示,那些由人類開發者所刻意設下,為了防止AI聊天機器人產生惡意、非法言論的限制,其實非常容易被用戶繞過。

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於2023年11月2日正式啟動了英國人工智慧安全研究所,該單位的任務是探索所有與AI相關的可能風險,從傳達偏見與散播錯誤訊息等社會危害,直到最不可能但極端的威脅,例如人類有一天將完全失去對人工智慧的控制權。

英國人工智慧安全研究所發現,當前已正式上線且公開在市面上的某5款大型語言模型,其實全都非常容易出現“越界”的情況,換句話說,只要用戶刻意輸入精心設計的提示,就會引起AI意料之外的回覆。

即便大多數對外公開的大型語言模型,其實都內建了一定的保護機制,以防止AI產生有害或非法的回應,但英國人工智慧安全研究所仍指出,通過“越界”來欺騙AI模型忽略這些保護措施,實際上十分簡單且有效。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即便AISI的研究員沒有刻意“攻擊”這些AI模型,但它們或多或少都會給出有害的回覆。

一旦AISI開始嘗試進行相對簡單的攻擊手段,AI就有高達98%甚至100%的機率給出惡意言論,讓人類開發者所導入的保護機制形同虛設。

雖然AISI並沒有指出進行測試的5款大型語言模型究竟是為哪些AI服務,但報告指明這些大型語言模型目前所採取的安全措施和保護機制,全都讓開發人員過去的努力付諸流水。

英國人工智慧安全研究所還計劃對其他AI模型的執行展開進一步的測試,藉此開發出更多的評估方法和指標,以便在未來持續確保人工智慧的安全性。

新聞程式NewsBreak

利用AI濫發假新聞

美國熱門新聞App——NewsBreak被踢爆發布的許多“新聞”是通過AI無中生有的“虛構事件”。

去年平安夜,美國下載量最大的新聞應用程式NewsBreak發出一則槍案報導,標題為“紐澤西州布里奇頓聖誕慘案,小鎮槍枝暴力升高”。然而近日卻被踢爆,它發布的“新聞”許多是透過AI生產的“虛構事件”。

據路透社報導,布里奇頓(Bridgeton)其實並沒有發生上述事件。當地警局12月27日通過網絡發布聲明駁斥這篇使用AI寫作的文章內容純屬“一派胡言”。

該則聲明中寫道:“在圣誕節期間或前後,甚至在最近的記憶中,他們描述的地區都沒有發生過與這則報導類似的事件。看來這家‘新聞’媒體的AI像是寫小說般,可以毫無顧忌地發布給讀者。”

當路透社對這起事件進行追蹤,總部位於加州山景市(Mountain View)、在北京和上海都設有辦公室的“NewsBreak”告訴路透社,他們於2023年12月28日,也就是新聞發布4天後“刪除”了這篇文章。

NewsBreak附上一個網站的連結說:“這條不精確的資訊源自這個內容來源。”並指出:“NewsBreak發現任何不精確的內容,或違反社區標準的行為時,就會立即採取行動刪文。”

過後,網站findplace.xyz營運商並未回覆路透社記者的詢問,而警方也拒絕提供進一步評論。

近年來,美國媒體業併吞情況嚴重,地方媒體紛紛倒閉,使用AI計算法大量生成文章的NewsBreak隨即填上空缺。NewsBreak自詡為“所有地方事件的首選來源”,稱單月用戶超過5000萬,發布來自主要媒體的授權內容,包括路透社、福斯新聞、美聯社和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內容,同時也通過網絡撈取地方新聞或新聞稿來使用,並在AI協助下改寫這些新聞。

自2021年以來,NewsBreak至少有40起使用AI工具的案例影響到其致力服務的地區。2024年1月、2月和3月共有3次,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州的食物銀行“Food to Power”說,NewsBreak報導的食物分發時間有誤,讓他們不得不把趕來領食物的人們拒之於門外。

1月30日,他們曾發電郵向NewsBreak抱怨,但至今沒有收到回覆。路透社採訪7名前NewsBreak員工,其中5人指出,NewsBreak這個應用程式使用的AI演算法,大部分工程工作是在中國辦事處進行。

此外,根據《路透社》報導,NewsBreak於2015年在美國推出,是中國新聞聚合app“一點資訊”的子公司,兩家公司皆由鄭朝暉創辦,他擔任NewsBreak的執行長,而這兩家公司還共享2015年在美國註冊的“興趣引擎”(Interest Engine)演算法專利,這款演算法能根據用戶的興趣和位置來推薦新聞內容。

手機每週開關一次

有助防止駭客攻擊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建議民眾每週關機及重啟手機一次,因這有助防止手機被駭。(圖﹧路透社)

即使再謹慎,用戶手機仍有可能被駭或中毒,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因此公布了一份智慧手機的使用安全指南,教授iPhone和Android手機用戶如何防範駭客攻擊。

“零點擊攻擊”是最難預防的駭客手法,駭客無需跟手機用戶進行任何互動,只需通過作業系統或App中的漏洞就能入侵手機。

美國NSA建議,無論是iPhone或Android手機用戶每週關閉並重啟手機一次,便能防止此類攻擊。然而,美國NSA也說,每週重啟手機一次也未必能阻止所有的零點攻擊,因高等級的病毒會在手機重新開機時重新加載,“但做點什麼都總比不做好。”

除了每週重啟手機,美國NSA還提供了其他建議,包括避免使用公共WiFi、不使用時關閉藍牙和GPS定位功能、定期更新手機系統和App、設定高強度密碼或採用生物辨識解鎖、不要開啟未知信件或簡訊中的附件和連結,這些小動作都能加強保護手機的使用安全。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