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際

世衛:冠病兩年奪1300萬人命 全球預期壽命縮短1.8歲

(日內瓦25日綜合電)世界衛生組織(WHO)週五發佈的年度統計顯示,2019年至2021年肆虐全球的冠病大流行,導致全球人口的預期壽命縮短了近兩年,並抹去了10年來在預期壽命方面取得的進展。

綜合法新社和聯合新聞,世衛發佈的《2024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2020年和2021年,冠病疫情分別導致410萬人和880萬人死亡。

Advertisement

報告指:“冠病大流行扭轉了人類出生預期壽命和出生預期健康壽命穩步增長的趨勢。”

根據世衛年度世界衛生統計研究結果,全球人口的預期壽命減少1.8歲,降至71.4歲,退回到2012年的水平。

研究也發現,2021年,一般人的預期健康時間減少1.5歲,降至61.9歲,與2012年持平。

這一影響甚至比《柳葉刀》1月份發表的另一項研究結果還要嚴重。《柳葉刀》研究稱,冠病大流行期間平均預期壽命減少了1.6年。

ADVERTISEMENT

《柳葉刀》研究人員指冠病大流行對預期壽命的影響,比過去半個世紀的任何其他事件“更加深遠”。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強調,這些數字凸顯出正在日內瓦談判的全球大流行安全協議,“對於加強全球衛生安全,並保護衛生領域的長期投資與促進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公平分配”,是至關重要的。

資料顯示,冠病是2020年全球第三大死因,一年後成為第二大死因。除非洲和西大西洋地區以外,冠病疫情都是前五大死因之一,尤其是在美洲,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成為主要死因。

從地區來看,美洲和東南亞受到冠病疫情的影響最大,預期壽命下降了約3歲。

相比之下,西太平洋國家在冠病疫情頭兩年受到的影響最小,預期壽命和健康預期壽命僅有小幅下降。

美洲東南亞影響最大

在冠病疫情期間,非傳染性疾病仍佔非冠病死亡人數的78%。而傳染性疾病在所有死亡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飆升至23%和28.1%,相當於回到了2005年的水平。

為了預防未來發生大流行病,世衛正牽頭會員國起草和談判一項國際文書,商定需要世界各國政府採取的集體措施。但截至5月24日,各國未能就條約達成一致。

《紐約時報》報導,談判人員計劃求更多談判時間,談判的癥結之一是公平獲得疫苗和建立監測系統的資金。

世衛的目標是在下周於日內瓦舉行的新一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提交這些談判的結果,並在會上通過這項國際協議。

世衛組織表示,在冠病疫情暴發之前,缺血性心臟病、中風、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阿爾茨海默症和其他痴呆症以及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仍然是頭號殺手,佔2019年死亡總數的74%。而這一時期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所佔比例下降至約18%。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