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三個陌生人想要走出去 從《房間》感受戲劇之美!

特約報導:杨佩丽 照片:非剧坊提供

舞台剧《房间》,以最纯粹的戏剧本质,带出最纯粹的现场观剧体验。走进《房间》,捡起在日常中逐渐遗失的感受力。

Advertisement

感受力,那是人的本能,却是现代人逐渐失去的能力。

“试想想,当我们在用着手机时,可以用著各种表情符号来表达心情,可是当来到面对面的时侯,话总是不容易说出口,热情只能在心里奔腾。”非剧坊联合创办人兼资深导演叶伟章在聊戏剧创作时有感而发。

剧场,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里有真实演员的声音和肢体,那里有让观众放飞想象力的空间,那里是一个有力量在串流的地方,让人感受真实的感受。“在剧场里,说故事的方式太多了,因此我得善用它的特质。”

毕业于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大学影剧系的叶伟章,曾于MSC戏剧系、新纪元戏剧与影像学系担任兼职讲师,并曾担任多所大专和高中戏剧学会的指导老师及演出指导。目前是一名自由业文字工作者及戏剧导师的他不断在戏剧路上探索可能性。这些年来,他皆有开办戏剧表演工作坊,透过三个月的训练过程,让学员感受戏剧的魅力。“这一次训练之后,有人喜欢,有人离开,而留下来的就是这个演出的班底。”

ADVERTISEMENT

《房间I》是由剧场新生代梁兆雯执导、郭碧容编剧,以音乐铺就而成说一则故事。

房间里,三个陌生人从昏迷中醒来。他们想要出去,却无法打开房门;他们发现彼此处处相同,却又处处不同。于是,三人陷入了无止尽的混乱争执中。《房间I》剧照。

给剧场新鲜人一个创作平台

来,我们把话题带进了《房间》的演出。

演出计划书里有这么一段文字:梁兆雯、郭碧容以及两部戏的演员都是剧场新生代,虽然有好几年的演出经验,但资历尚浅。这次的演出,主要是提供这些新人们一个创作平台、历练的机会。

叶伟章说:“今年原想让三个新生代来导戏,每人负责半小时的演出。后来因为各种因素,再经过一番商量之后,最终决定由梁兆雯挑起导演的任务,郭碧容负责编剧,构思出《房间》这个小品演出。

“我看了她们的故事大纲,估计应该只是半小时的演出,然后呢?”考量到观众的观剧体验,他们再次齐聚商讨,最终由导师叶伟章接下了另一出小品的演出,呈现由两部小品组成的《房间》。

两则故事没有关联,但内容均由《房间》出发。为什么是从房间出发呢?

初挑导演大梁的梁兆雯说,那是编剧郭碧容首先提出的概念。“她的舖陈很有画面感,就是在一个房间里,三个陌生人从昏迷中醒来,他们想要出去,却无法打开房门……故事就此慢慢延伸开来。”

梁兆雯说这话时,我恍神了一下──这把声音铿锵悦耳,令人听了感觉极是舒服。

访问继续进行,但我让思绪快速回转到去年观赏由叶伟章执导的《甲虫の梦》戏剧里,梁兆雯就是戏里那个小女孩,戏里的她被遗弃,她是那么的绝望与无助,撕心裂肺的呐喊如共振产生的频率,回荡在我心。时隔一年,再聼到这把声音时,心里对那小女孩的疼惜轻轻被唤醒。感染力,就是戏剧的魅力!

访问继续进行。

为戏剧加入音乐元素,为表演探索更多可能。《房间I》剧照。

《房间II》由叶伟章以他一贯的简约美学、一贯的细腻风格,述说一则心情故事。

那是一个难熬的夜,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男孩饱满复杂的情绪在流动。《房间II》剧照。

叶伟章认为,戏剧有很多象征,可以注入大量的想像力。《房间 II》剧照。

导演梁兆雯

劇場後起之秀

①新生代導演梁兆雯:不斷反思迎接可能性

虽然是剧场新人,但梁兆雯实力不可小觑!毕业于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音乐剧系的她,目前是音乐学院的声乐导师,并具备幼儿感觉统合课程的导师资格认证。她毕业后曾在邮轮担任特约表演者,“当时的工作就是按照固定的故事线和观众进行互动,但是还来不及体验更多,上船后不久就爆发新冠疫情了。从邮轮上解困回来后,一名剧场前辈介绍我参加伟章老师的工作坊。”

“我很享受跟伟章老师学习,在这里我有很大的空间去吸收、不断地反思、把知识运用,再回到自己出发,看看可以变化出什么。我想这就是老师说的‘迎接可能性’。我们很常在训练时听到老师提到‘感受’,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戏剧的原因,那是只有在剧场才可以感受到的魅力,这让我也重新思考自己的作品想要表达些什么。”

在《房间I》里,她指自己和郭碧容之间的合作相辅相成,“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导戏,因此我们是不断了解对方的创作概念,然后我再加入对声音和音乐技巧的认知,融会贯通在创作里,让故事的骨架完整,传达完整的讯息。”

坐在一旁的叶伟章补充道:“我很鼓励兆雯尝试挑起导演的担子,不跨出这一步,你不会知道适不适合,跨出了,你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我常说,做任何事都要有方向,但不一定要有目标,否则会错过很多沿途的风景。”

编剧郭碧容

②編劇新鮮人郭碧容:我在和自己打架

这出小品里的编剧郭碧容也是剧场新鲜人,中学时期因一场校庆演出而爱上剧场,进入新纪元大学学院戏剧与影像系,主修舞台组。本着勇于尝试的精神,接触台前幕后多种工作。此次当上编剧,她也乐在其中。

“我们在前期讨论概念时,便互相丢出对于音乐与文字在剧场里的想法,也互相找出各自想要在这次创作中玩的元素。剧本从无到有,大约花了一个月半的时间。那段时间,我边找工作,边写剧本。因此把许多找工作期间的‘感想’,都融进了剧本。 ”

问及当上编剧最大的挑战时,她回答道:“应该是把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点子写出来之后,开始担心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不会太乱、有没有偏离核心、是否有趣、里头的文字是不是诚挚的,等等。一边写一边读一边改,一直在和自己打架。但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这些文字能不能让身处其中的创作团队,以及我们的观众,产生共鸣或兴趣。”

导师兼导演叶伟章

導師兼導演葉偉章: 探索戲劇可能性

“梁兆雯是音乐剧系出身,而郭碧容则是戏剧科班出身,我期待看到她们碰撞出的有趣火花。对我而言,她们都是能独当一面的,虽然有不成熟的地方,但谁会突然就成熟呢?”叶伟章继续说:“但是在能力或专业上,我相信他们。虽然我有自己的方式,但我更乐意看年轻人的方式,同样的道理,我想看到可能性!我想在他们身上看到还有什么可能性,而不是依据我的方式。”

对于《房间II》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带着好奇之心继续询问。

把“局限”化为“无限”

“因为她们的题材是房间,因此我也从房间开始,各自从房间出发,这样应该比较有趣。但是房间可以做什么呢?”叶伟章开始思索更多可能性。“我突然想起在1989年,当我阅读11月号的《读者文摘》时,里面有一则短篇故事感动了我,我一直把它放在心里。这一次,我觉得很合适,便试试看。”于是,就有了《房间II》。

在创作上奉行减法以后,他开始思考很多事情。

这一次,叶伟章特别邀请诗人赖殖康为剧撰写一首新诗。“我很喜欢。我相信它会有一种化学作用,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元素,台上也是很简单的动作。我没有要将创作复杂化,因为我相信,简单可以很美。”

在与叶伟章的对话之中,深刻感受他对创作的热忱,延伸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若说戏剧是开启想像力的通路,那他的旅程一定很精彩,戏剧给他的滋养让他得以在创作上更有包容性,允许思维在转念之间把“局限”化为“无限”。

结束访问之后,我脑海里一直萦绕着叶伟章导演的一句话,他说,戏剧可以有许多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园,把自己的花园整理好,就很好。若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花园都整理好,那整个社区就会很漂亮。”

从《房间》里探头望向花园,此番风景必定宜人!

演出資訊

日期时间 :2023年11月4日-5日,11月 10-12日8.30pm

地点 :Revolution Stage

票价 :RM50/RM40地板席

购票:Vynix 012-3317128(Whatsapp)

呈献 :非剧坊

脸书专页:Faytheatre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