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雖然但是 】相知無遠近?

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可以看到很多來自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國網民發表的各種分享,的確是了解現代中國人的一種有效方式。這些用戶來自各階層,發言水平參差不齊。其中有一種來自年輕中國人的發言,常常讓我感受到文化差異。

在現代中國,多數年輕人生活質量相對較高,他們可能是近代最幸運的一代,享受著豐富的物質條件和完善的社會保障。相比前幾代人,他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這使得他們難以理解海外華人經歷過的艱辛和奮鬥。很多他們習以為常的事情,例如華文教育,我們是經過長期努力和爭取才得以實現的。但是由於他們的不理解,就會發出一些傲慢、偏見的評論。這種差距,讓人感到無奈,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Advertisement

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華文教育的發展也大不相同。在一些國家,由於華人數量不多、未能形成有力支持,很多第一、二代華人面對下一代華文教育時感到無力。如何喚起第三、四代孩子們的興趣,延續華教,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文化差異社會歧視

中國的年輕人自然地將華文教育視為成長過程的一部分,他們無需為保存和延續華教付出額外努力,所以很難理解我們經歷的種種艱辛。不同的生活經歷和背景導致了理解上的差距,以至他們在社媒上某些一廂情願或理所當然的發言,有時讓人感到痛心和/或不快。

其實,作為少數民族,華人在海外經常需要應對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和社會歧視等問題。即便是在歐美這些高度發達的國家,華人仍會遭遇歧視。

ADVERTISEMENT

為了孩子能夠接受華文教育,許多歐美的第一代移民父母不得不利用週末時間組織華文學習班,經費緊張,資源有限。

在我國,華文教育同樣是一條艱辛的路。大馬的華文教育被譽為大中華區以外保存最完整的,但這離不開華人先賢們的努力和抗爭。至今,我們的華文教育系統很大程度上依賴民間籌款和出力,目的是為了保留我們的“根”。馬來西亞華人秉持著“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精神,對華教的堅持從未動搖。

作為馬來西亞華裔第四代,我有幸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學習並掌握了英文、馬來文、中文、福建話和粵語。每次到中國旅行,我可以流利地與當地人溝通,一位中國朋友甚至說,我的普通話比他標準,因為他帶有濃重的福州口音!

非中國強大才學中文

在網上,我看到一些中國年輕人的評論不以為然地說,大馬華人是因為中國的強大才學中文。其實,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儘管百多年前,中國非常貧弱,但在我們祖先的教誨下,一代又一代總有大量的華人堅持學中文,不因祖籍國的弱勢而輕視自己的“根”。這些年來,大馬的華教經歷過英殖民政府以及之後的馬來西亞政府的各種打壓政策,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放棄和退縮過,這一點,我覺得馬來西亞的華人值得一個贊!

話說回來,慶幸的是,很多大馬人主動在網上分享經歷和現狀,以彌合這種差距。他們通過文字、視頻等,讓中國的年輕人了解我們的處境和感受。在全球化的今天,年輕人如果願意多了解彼此,這對促進雙方的友情,有著積極的作用!

菲爾 ‧業餘寫作人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