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雖然但是 】月到中秋分外明

小時候覺得,中秋節是至為浪漫的節日。在這一天,每個人都會看看月亮。跟中秋節有關的傳說很多,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那時思想比較膚淺,故事裡有美女帥男、可愛的玉兔,直覺認為他們的故事也必定帶著浪漫。稍長,才知中秋節還跟朱元璋的起義有關係,據說元代朱元璋要領導漢人起義反抗元軍,約定八月十五日以贈送月餅的方法把字條夾在餅中傳遞消息,月餅成了起義軍的“傳信工具”。這就有點俠義的味道,不只是那種專屬於俊男美女的浪漫了。

月亮的生活美學

Advertisement

中華文化裡對月亮特別有感情。中國人為初一到十五每晚不同造型以及晚上才出現並照亮黑暗的月亮,想出了特別多的欣賞方式,這寄託了中國文化裡獨特的“生活美學”。比如,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吃蟹、飲黃酒、供上秋果、賞桂花等等儀式。這些儀式跟其他民間迷信有所不同,它們並非好像其他祭拜儀式讓人心生恐懼,反而讓人感到特別有雅趣和儀式感。

我有個朋友的爺爺,每年都拜月亮,他覺得古人的話都有根據。一直到美國宇航員踏上月球的新聞播出之後,爺爺的信仰崩塌——原來月亮是一片荒蕪地。她說從那時起,爺爺就不拜月了。我有時不禁在想,搞不好美國人看到的景象,是嫦娥吳剛他們做出來的障眼法呢?雖然我這麼說也可能是看太多衛斯理科幻小說了。

長大了被社會暴擊之後,我把上文那些跟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詮譯成為:嫦娥奔月是影射逃離極權,以及逃脫不愉快婚姻,追求女性自由;吳剛伐桂的遭遇,則是影射成年人那永遠做不完的超時工作就好像吳剛被玉帝懲罰一樣;玉兔搗藥,也意味著人在職場上,如果能力強做得出人人想要的產品(長生不老藥),就得能者多勞,天天搗藥(做不完的工作)。想來可悲,可能中年以後生活的壓力,把童年的浪漫全部磨滅,只能剩下這種面對實際社會之後殘存的理性思維,長大真不好玩。

中秋節在現今社會商家的推波助瀾下,已變成一個互送月餅禮盒、茶葉禮盒的節日,送禮對象除了家裡的老人家,更多的是生意夥伴。送的禮盒又大又美,不外是帶來一個信息:在這重要的節日,我給您送禮來了,接下來工作上有好處別忘了提攜我。中秋節的意義,變得如此不純粹,始料未及。

ADVERTISEMENT

中秋月圓人團圓

此外,我從其他國家/地區的華人朋友處得知,中秋節並非提燈籠的日子。在馬來西亞,燈籠和中秋節是關係特別緊密的。檳城有茶樓專選在這段時間裡,掛上一整個天花板的燈籠來裝飾,成為網紅打卡點。在台灣,中秋節就成了大家一起烤肉的日子。無論大家在中秋節的傳統活動是什麼,月圓人團圓肯定是大家首選的。

除去以上那些,近日來,在馬來西亞,要是聽到“月亮”,大家還都有一定的敏感度。大馬的政治是否在經歷一個特別大的暗涌?雖然我們都看到幾股勢力在明爭暗鬥,社會上也明顯露出了不安,卻感到一陣迷茫,我們作為平民老百姓是否只能盡人事聽天命?希望從這個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日子開始,能夠盡快為我們這個多元社會帶來更多曙光。

菲爾 ‧業餘寫作人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