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雖然但是 】我和我的福建話

幾個月前,坐在台灣的桃園機場候機室等轉機。飛歐州選擇台灣轉機那還是第一次。以往不是轉新加坡就是轉中東。此次在飛機上發現,轉台灣比轉中東感覺好得多。整架飛機從起飛和抵達都會用英語、普通話和閩南語播報,聽了親切感油然而生。

很明顯,聽到閩南語的這份親切感,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我來自檳城這個以福建話為主的城市,雖然我是潮汕人,但是在檳城長大,檳城福建話是我整個人生中最重要的方言。

Advertisement

在地方言有其獨特性

郭熙教授曾寫了一篇議論檳城福建話的文章,那是在我很年輕的時候讀到的,當時突然醒覺原來我們每天在使用的方言,竟然是一位教授的研究課題,多少有點吃驚。

檳城福建話跟閩南語同宗,它是一種漳泉閩南語混合了馬來語和英語等外來語言的在地方言,它也是一種深刻記錄了中國閩南移民在馬來西亞的文化糅合之後產生的方言活化石,這種方言在馬來西亞北部至印尼棉蘭地區,都有大量的人在使用,包括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等等。由於檳城福建話的獨特性,在世界各地,只要聽到這種方言,我們都可以肯定,說這方言的就是“自己人”。

事實上,我們在檳城居住,日常生活中每天大量使用檳城福建話,我並沒有特意去感覺它的在地性和國際化的問題。反而,我認為多懂一種語言就是多一股力量。我向來多在福建地區“行走江湖”,只要是閩南地區,無論是普通話還是方言溝通亦不成問題。雖有語音上的異同,這反而還是一種新朋舊友之間有趣的閒聊課題。很多人不無遺憾地說,現代年輕人不講方言。但我發現在漳泉地區,很多年輕朋友還是會說當地方言,讓人感到欣慰。

ADVERTISEMENT

檳城福建話有種魔力,這種魔力不是它會帶着你起飛,但是它肯定會帶着你充滿安全感地降落在一群“自己人”的群體當中。曾經,我20年前在英國的希特羅機場迷路了。那是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說要來接我機的朋友去錯航站樓了。我根本聯絡不上他,唯一的選擇是打公共電話。可是手上只有幾張20 英鎊“大鈔”,打公共電話需要硬幣,問了兩個機場便利店,不肯替我找換,怎辦呢?我人矮手短,站在人來人往,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舉目無親陷入困境,突然聽到身邊有人說起了檳城福建話。聽到那普普通通幾句福建話,簡直就是天籟之音呀。

檳城福建話救了我

那一刻,我真的不顧臉面形象,馬上叫住這位說檳城福建話的小姐姐,也用我的檳城福建話問她,請問妳是馬來西亞人嗎?原來,她們是來接大馬飛過來的朋友,聽到我的處境,小姐姐馬上幫我用她的手機聯繫我的朋友,還拿出幾個硬幣硬塞給我,說,“在英國,出門在身上有幾個硬幣很重要。”我當時為那幾個硬幣感動得要流淚了!檳城福建話萬歲!

當我們身處熟悉語言環境的時候,不會懂得被語言邊緣化的彆扭和不適應帶來的隔應感。只有到了一個陌生的大環境,那個被科技模糊的世界,突然又會從我們驟然聽到熟悉語言時,變得立體起來。

世界需要我們去探索,在這個過程中,語言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我為自己因為懂得“福建話”而能夠增加一項游走於閩南圈子的生活技能感到自豪。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菲爾)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