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雖然但是 】好男也會當兵

4月底,我的社交媒體被一則新聞洗版了,因為馬來西亞的陸軍特種部隊有了近年來第一個完成特訓的華裔軍官,他名叫陳綿賢(少尉)。他來自吉隆坡文良港,擁有會計學士文憑,是優大畢業生。在結業典禮上,他被戴上了象徵着最高榮譽的綠色貝雷帽和得到了一把匕首。

馬來西亞陸軍部隊還特地為他拍了視頻,發在臉書上。我從各大社交媒體上看到有關他的視頻有各種剪輯版本,總之內容少不了那一段:當他的長官問他為什麼要從軍?他義無反顧地說:“報告長官,我想要為國家服務!”

Advertisement

多元文化典範

當聽到他說出這話的時候,熒幕前許多網民的情緒都沸騰了。

各大報章都報道了這則鼓舞人心的新聞,我還特地去刷了非華裔的不同公賬號,想看看其他族群對此事的看法,畢竟,最近各種帶有“煽動種族情緒”的事件,好像多了起來,這不是好現象。

但是,陳綿賢少尉,有人把他叫做是大馬多元文化的典範。他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起了轟動。看評論區,大家都一邊倒支持他,不管年齡、種族,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ADVERTISEMENT

有人說,記住這個名字,將來他肯定會成為大馬軍隊的高層領導之一。也有人說,他刷新了自己(非華裔)對華裔的看法。還有人把他叫做是“真正的大馬子民”;還有很多評論都在說,原來華人也可以說這麼流利的馬來文。看來,種族之間的了解,要加強啊!這不禁讓我想到,有時看到一些華人議員在國會“舌戰群儒”的視頻,他們的馬來文非常流利,我十分佩服。其實,很多馬來人不知道,有的華人也是會寫pantun 和做puisi 的(馬來詩詞),我們從小到大都得要會用馬來文寫作文的呀!

大馬華裔當兵比較少見,但這並不代表大馬華裔對國家不夠忠誠。畢竟,這不是唯一一個可以衡量“效忠度”的方法。

普遍上來說,其中一個原因是,家長擔心孩子的安全,覺得當兵或警察,是高危行業。現代華人父母,孩子都生得少,不想自己的孩子去從事這種高危險行業,這心態可理解。

另外,還有一個是種族關係,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在部隊裡被“欺負”,所以不贊成孩子當兵。還有一點,不少人覺得在軍隊裡工資低,非華裔獲得升遷的機會小,所以不愛從軍,不如去做些商業或學點手藝找份工作。

當然,要是能多一點華裔加入軍警部隊,對軍隊的種族多樣性也是個好事。可是,看來這件事要成為事實,還需要時間。

鼓勵非華裔入軍警

其實,在我國歷史上,向來還是有自願加入軍警部隊,成為保家衛國的前線人員的華人。前幾年,當我在書寫博士論文的時候,我讀到了《先國後己》(Nation Before Self)。此書的作者是丹斯里袁悅凌(前霹靂州總警長/前砂拉越州總警長/政治部副總監)在晚年,他撰寫這本回憶錄,憶述當年力抗馬共和各種事跡,而他這一生在警隊勞勞碌碌,甚至置生死於度外,都是因為將國家擺在自己的生命之前。看了他的書之後,若以一句話以概之,那將是“此乃真君子也!”建議大家都可買此書來看看!非華裔加入軍警部隊,在大馬也成了一個可以激發多元文化討論的課題。畢竟,在我國加強多元文化理解與包容,是建立共同未來的重要一步!

菲爾 ‧業餘寫作人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