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關愛長者4】伯特安老院 爲長者遮風擋雨25年

報導╲劉楚珊  攝影╲葉鍾華,受訪者提供

樂齡,意旨年齡在60歲以上的階段,此時“理應”是退休人士過着含飴弄孫的幸福階段。但並非每個人在步入樂齡之後都能過着愉悅的生活,有人因病痛而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也有單身者老來獨居。

Advertisement

阮來基牧師和妻子蘇貂珠爲了提供孤苦無依的長者一個遮風擋雨的庇護所,於是在檳城設立伯特安老院。去年他們把安老院搬到一個更適合安頓長者的新址,以便長者在更完善的環境裡安享晚年。


阮来基牧师(左二)和妻子苏貂珠(左三)于该院七条路旧址与老人们一起欢庆农历新年。

在伯特安老院七条路旧址时,有财神爷向老人们拜年,右二是苏貂珠。

伯特安老院(Bethel Home)于1998年由阮来基牧师和妻子苏貂珠一同创办,第一间设立在槟城七条路,后来因需要照护的长者人数增加,他们又分别在六条路、双溪槟榔和祥德路设立分院。2022年9月9日,他们将四院合为一间搬到车水路的新址。

ADVERTISEMENT

伯特安老院于2022年9月9日将该院四间旧址合为一间,搬到车水路的新址。

阮来基牧师说,安老院最初在七条路创立时只收留两名老人,后来人数逐渐增加。目前在车水路新址收留了70名老人,年龄介于60岁至逾90岁之间,其中有80%因健康问题而无法自理,亲人又因工作而无暇照顾,于是把长者送到该院接受长期照护。

长者在伯特安老院新址的房里休息。

费用在可负担范围

“其中几个长者本来是在政府医院留院,但出院时却一直不见家人来接,于是福利局就把他们转送到本院。”

苏貂珠也是该院的院长。她说,每个长者入住的因素各异。有些是为人子女者也已近60岁,无论是体力或精神方面,都无法承担照顾逾80岁年迈父母的负担,于是才安排父母住进来;有些为人子女者因工作忙碌,或是长期身在外州或是在外国工作而无法照顾父母。

“有长者因健康不佳而面对如厕的问题,时常还来不及走到厕所,排泄物就已拉在裤子里。其子女因不知如何照顾而送长者到本院,以便看护可协助冲凉和更衣,维持个人卫生。”

“还有的因患上失智症,孩了们担心父母独自在家时忘记关煤气炉或水喉,引起安全危机,于是把父母送来以获得照护。”

她说,有少数长者是单身人士,其侄儿侄女或外甥见他无人照顾,担心长辈一人独居不安全,于是协助长者入住本院。

“长者入住本院需要付费,但我们的宗旨是协助有需要的中下阶层长者,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费用是在可负担的范围内。”

本地人嫌辛苦不願當看護

“槟城已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在一些组屋区例如打枪埔和五条路组屋区住著许多乐龄人,常见退休老人聚在组屋楼下咖啡店喝茶聊天,使组屋区犹如一座老人村。”阮来基牧师说。

苏貂珠披露,许多老人都有健康方面的问题需要获得照护,但他們的子女都因为生活打拚无暇照顾,便把年迈父母送到安老院里颐养。

“随着入住安老院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已是无法自理,院方需要聘请更多看护来照顾老人们。但是,很多本地人认为这工作辛苦,都不愿意当看护。于是,全国各地很多老人院一直都在向政府申请聘请外劳的准证,希望政府可以尽快批准,以协助老人院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

她也希望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来援助老人院的运作。该院坐落车水路的新址之前是专科诊所,那是3座单位相连的4层建筑物,设有一座可容纳病床的电梯。但是,在院方迁入一个月后,该座已有约30年的电梯却损坏了。

“电梯损坏期间,看护只能使用楼梯扶老人下楼,送上车载去医院就医,待回来时得再搀扶老人上楼。当时,看护也需每天将伙食一层一层地分派给老人们食用,很不方便。”

他们只得先掏钱修理电梯,以便老人和看护不必再辛苦地在楼梯间上下楼。由于该部电梯已陈旧,每个月都需要维修以确保完好,她呼吁彭加兰哥打区州议员魏子森可以协助院方提升电梯设施。

“根据了解,很多入住老人院者申请不到援助金。因此,我们希望福利局可以提供协助,以便他们能够获得援助。”

開銷大每月經費約10萬

苏貂珠说,由于新址的租金与四间旧址的总合租金相差无几,也因新址之前是专科诊所,面积更大且设备完善,所以,他们才决定合四为一,租下这座新址来安顿老人。这也方便他们统一管理,无须在四间安老院之间奔波。

阮来基说,该院每个月的运作经费大约10万令吉左右,包括租金、水电费、看护薪金,还有两辆货车的维修与汽油费、伙食费等等。

“我们感谢热心小贩捐赠熟食给老人食用,还有人捐赠米粮和食材,让我们的员工烹煮给老人们填饱肚子。”

每一天,老人们用过午餐后便各做爱做的事,有者在房里休息,有几个坐在一起闲聊……

苏貂珠说,由于很多老人无法自理,需要看护协助,因此他们个人的冲凉时间大约需20分钟。院方除了提供早午晚餐,下午也会让老人享用茶点。

他们也会为同一个月份生日的老人一起庆祝生日,每逢农历新年和母亲节等节庆,院方也为老人准备蛋糕和美食,与他们一起欢庆佳节。

苏貂珠(后排中)与看护在该院旧址,为长者庆祝母亲节。

“祝您生日快乐!”伯特安老院的院方为同一个月生日的长者们庆生。

送父母入安老院≠不孝順

阮氏夫妇过去25年为伯特安老院任劳任怨,虽然甜酸苦辣尝尽,却也让苏貂珠深刻感受到社会还有温情的一面。

“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里,有不少独居老人,在无人照料下,独居老人可能在家跌倒或晕倒不被发现而错失黄金救援机会。我们收留过不少独居老人,都是他们的亲戚不忍长者孤独一人居住而送过来,这也让我感受到,我们的社会依然还有人情味,愿意关心并伸出援手来协助孤独的长者。”

阮来基牧师(左)和妻子苏貂珠(右)于1998年创办伯特安老院,以协助中下阶层有需要的长者。

当中,也有很多长者是由子女送到安老院来,但是她认为这不能表示为人子女者不孝顺。

“很多为人子女者也觉得很无奈,不是他们不想照顾并孝顺父母,而是在如今物价高涨且生活开销很大的年代,每个人都需工作赚钱来应付日常开销。当他们出门工作时,又不放心将年迈又患病的父母留在家中缺乏照顾,最后只好交由老人院的看护来照护了。”

她感慨地说,她与先生从年轻时就热心社会服务,不知不觉照顾老人有25年之久。今年她60岁了,与现年64岁的先生都已迈入乐龄人生。他们鼓励年轻人也投入关爱长者的服务,为社会散播爱与关怀,让老人不觉得孤单与无助。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