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關愛長者3】陽光普照世家老人院 覓接班人照護孤老

報導╲劉楚珊  攝影╲葉鍾華

午後的陽光從窗外折射進老人院裡,幾個滿頭銀髮的安娣們圍坐在客廳裡談天說地,一室的悶熱似乎因聊得正歡而稍稍降了點溫!

Advertisement

即便人到遲暮之年,只要心中有陽光,滿目皆溫暖。現年80歲的拿汀巫秀容,仍為她與亡夫共同創立的陽光普照世家老人院勞心勞力,並希望有生之年能找到真誠且樂於幫助長者的善心人士來接班,讓愛與溫暖繼續普照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拿汀巫秀容(右)為陽光普照世家老人院勞心勞力,總管楊祖德(左)則忙着打理該院的大小事務。

坐落檳城亞依淡區海客園的陽光普照世家老人院,由已故馬華亞逸布爹區前州議員拿督黎兆榮和妻子拿汀巫秀容於2006年合力打造。

黎氏夫婦都熱心公益,當時為了幫助孤苦無依的老人,便聯手將海客園裡三間原本破舊不堪的房屋改造成陽光普照世家老人院。在拿督黎兆榮於2018年病逝後,拿汀巫秀容乃繼承亡夫的遺願,不遺餘力地協助有需要的長者。

ADVERTISEMENT

巫秀容說,初創立時,該院提供長者日間照護服務,但是後來因長期照護的需求增加,於是目前該院也收容需要長期照護但因家屬無暇照顧的長者。目前有18名長者長期居住在院裡,年齡介於六十多至八十多歲之間。

該院由一名總管、兩名員工和兩名社工負責打理。總管楊祖德說,由於營運資金有限,沒有多餘的經費來聘請護士,因此老人院只收容可以自理的長者。

坐落檳城亞依淡區海客園的陽光普照世家老人院,由已故馬華亞逸布爹區前州議員拿督黎兆榮與妻子拿汀巫秀容於2006年合力打造。

歡迎樂捐

目前老人院也沒有車輛可以載送長者,若長者需到醫院去診療,得由家屬親自載送。另外,海客園靠近亞依淡政府診所,因此若長者需要服食的藥物沒了,他會協助長者到政府診所取藥。

“本院是非營利組織,多年來依靠熱心人士的捐贈維持運作,還有向家屬象徵性收費。我們視長者的個別情況來提供協助。這裡有一名長者在年輕時離開檳城到吉蘭丹工作很多年,直到年老後才回到檳城,這才發現老家早已被拆除,也聯繫不上親人。我們很同情他的處境,於是就免費收容他。”

楊祖德說,該院曾經設立資源回收中心創造收入,將變賣回收品所賺取的錢充作老人院運作經費。但是在6年前,基於老人的安全考量,福利局不允許院方在院內進行資源回收活動,要求另覓地點運作,於是,院方便停止資源回收,也因收入銳減而面對資金拮据的窘境。

這些年來,他很感謝熱心人士捐贈食物和日常用品給老人,讓老人得以三餐溫飽。他建議樂意捐獻者可事先打電話跟院方洽詢,才將有需要的用品送到該院,以避免浪費。


拿汀巫秀容(左二)與長者們坐在客廳裡談天說地。

曾逢佳節必慶祝   疫後停辦

現年78歲的陳明月原本與兒子一起住在檳城峇央峇魯一座五層樓的組屋單位裡。十多年前,她因手術之後行動不便,由於組屋不設電梯,她便入住陽光普照世家老人院,迄今有12年之久。她的兒子是電召車司機,雖然工作忙碌,依然會抽空前來探望她。

拿汀巫秀容(中)向陳明月(左)和李寶蓮(右)問候近況。

拿汀巫秀容(中)關愛長者,坐在一起有說有笑。

“我很高興拿汀巫秀容前來探望老人們,與大家坐在客廳裡閒話家常。以前,院裡有一台家庭式卡拉OK點唱機,拿汀很愛使用點唱機又唱又跳,老人院裡一片歡樂,可惜這台點唱機損壞了。”

她說,疫情之前該院每個月都會舉辦生日會,為當月生日的人慶生。此外,在農曆新年、中秋節和端午節都會辦慶祝活動,讓老人們一起參與來賓歡慶佳節。但是,新冠疫情爆發後,這些慶祝活動都只能停辦。

她念念不忘拿汀巫秀容每逢端午節裹製的粽子,連聲讚美,並希望今年老人院可以復辦生日會和佳節慶祝活動,讓老人院再次熱鬧起來。

前身是警察宿舍 廢屋利用

巫秀容說,根據了解,這三間房子屬於警方的產業,很多年前曾是警察宿舍,後來他們搬到別的地方居住後,房子即空置多年,因缺乏維修,以致破損不堪。

當年經過夫妻倆的努力下,才將三間破屋改造成老人院,她其實很擔心房子有一天會被收回,到時恐怕會面對營運的問題。

“而且,我今年已經80歲了,孩子們也各有自己的工作,這讓我很擔心老人院的未來。我很希望可以找到有心幫助窮苦老人的熱心人接班,持續秉持本院的宗旨,不以營利為目的來幫助孤苦伶仃的老人。”

老人院設有客廳、飯廳、男舍、女舍、廁所和行政辦公室等等設施。在楊祖德的用心打理下,庭院裡也栽種了各種綠色植物,還飼養了幾隻玲瓏雞。

經楊祖德用心打理下,陽光普照世家老人院的庭院栽種各種綠色植物,還飼養了幾隻玲瓏雞。

少小離家老大回 老家沒了

現年77歲的李寶蓮是單身人士。那一年,年紀輕輕的她離開了家鄉檳城到吉隆坡工作,逾50年後才回到檳城養老,並於去年11月入住陽光普照世家老人院。

“年少時我就在檳城做幫傭,幫忙僱主照顧小孩。20歲那年,我南下吉隆坡工作,曾為4戶家庭做過幫傭,除了照顧小孩,也負責煮飯和做家務等等,而僱主則提供我住宿和膳食。我在其中一名僱主家服務逾10年,小主人從5歲開始就由我照顧長大到成年。”

去年她因心臟疾病而停止工作,決定回到家鄉檳城休養。但是,正所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回到檳城的她已找不回老家,與親戚也失去聯絡很多年。

“幸好我聯繫上檳城前僱主的女兒。當年她還是一個4歲小女孩時,我照顧她。如今她是逾50歲的中年人,而我則老了,變成她來照顧我。每當我必須到醫院的心臟科復診時,她也不辭勞苦地到老人院來載我去,待我如親人一樣。”

她說,由於之前做幫傭很多年,她曾在不同的僱主家住宿,具備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因此,她回到家鄉後,即使發現檳城因發展而改變不少,但是檳城美食依然是她最熟悉的家鄉味,她也能很快地適應了老人院的環境。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