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還原憲狀】AI利弊與風險

去年11月ChatGPT橫空問世後,人工智能(簡稱AI)成了最熱最夯的名詞。最近全球AI晶片的最大供應商輝達NVIDIA市值突破1兆美元,執行長黃仁勳也一躍成為AI教父級人物。

AI、AI,當大家朗朗上口時,對AI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Advertisement

AI泛指透過電腦程式來呈現人類智慧的技術。以最簡單的形式而言,AI是透過電腦與強大數據解決實現中的問題,其中還包括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等子領域。簡單來說,AI就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新能力,為各行各業解決他們的問題和挑戰。

其實,早在1956年,AI的概念就誕生了,只是在近幾年才爆發式崛起。或許大家可能覺得AI還有些遙遠,殊不知AI的應用早已滲入日常生活中,例如我們每天都在用的Google Now、Siri,正是AI的典型應用,還有美圖拍照軟件、短視頻制作軟件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過程,實際上都有AI的介入,AI在執行時會收集指令信息,並提供個性化的結果,最終會讓你覺得越來越好用,這些都是AI的功能與角色。而以往我們看的科幻電影,那些看似天馬行空的機器人,可能很快就會成為現實了。

解決複雜任務和需求

說實在的,AI帶來的好處太多了,很多人類不想做、不能做的工作,都可以讓AI取代, AI犯錯誤概率比人低,又可以持續工作,節省大量成本,故創造出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

ADVERTISEMENT

另外,伴隨AI帶來的技術進步,人類在醫療健康、金融服務以及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透過AI與人類科學家一起完成數據採集、分析、決策、處理等工作。隨着AI技術快速發展,可以更高效地處理人類專家完成的各種複雜任務和需求,包括無人車。

不過,當人們在享受着AI帶來的便利與好處時,又有什麼弊端呢?

很多人擔心AI會引起未來的人才爭奪戰,帶來人才的分化。企業巨頭的壟斷與社會貧富的差距會越來越嚴重。有些人甚至擔心AI技術有朝一日可能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AI雖被視為超級能力,但機器只是單純執行指令,不具任何感情和道德觀,更沒有能力判斷對錯善惡,如果AI用得不當,例如被大量應用武器中,對社會帶來風險絕不亞於大流行病及核武戰爭。

企業有自律義務

不過,AI再怎樣厲害,也還是機器,缺乏人類獨有的思想力量和創造性思維,人類天生的直覺能力更是AI所無法複製。同樣的,如果人類一再依賴AI工作,就會變得越來越懶,長久下去,想象力與創造力也會慢慢鈍化,這也是為什麼一直有人擔心機器終會取代人類。

總的來說,AI進步得太快了,人類能做的,除了享受AI帶來的精準、高效、便捷的服務外,也應該關注AI帶來的問題,除了政府的監管外,科技公司等企業也有自律的義務,只有這樣,才能促進AI技術與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丘光憲)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