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還原憲狀】 布林肯北京行有實質意義嗎?

延誤了4個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終於在本月中抵達中國北京訪問,只是中國沒有根據國際慣例派外交部長或副部長迎接他,只派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接機,外人看來就是要故意冷待他。

有人說,眼下是中美建交44年來關係最糟糕的時刻,雖然布林肯隔天見到了習近平,但雙方始終是各說各話,也沒有具體共識。也有媒體以習近平接見布林肯時,不尋常地獨坐主席高位一事大作文章,顯見並不看好其北京行,就連共和黨也一再質疑拜登政府到底想幹什麼?

Advertisement

事實上,在布林肯訪美前,美方對布林肯此行並沒有太大期待;中方也坦承,此時是中美關係歷史最低點,且“責任在美方”,所以布林肯北京行只要是雙方能夠坐下來談一談,就已經不枉此行,至於能夠邀請到中國外長訪美,為年底習近平赴美參加APEC峰會鋪路,算是額外驚喜。

在訪華前,布林肯一再重申,美中互訪目的是建立或恢復對話機制,避免彼此誤會或誤判。至於美國為什麼急於恢復與北京互訪溝通,各界有不同解讀。

惟布林肯此行,在我們看來,是一如預期的對中美關係沒有帶來任何實質進展,例如中美貿易戰、台灣問題、香港、維吾爾人權狀況等,中美仍舊堅持原有的立場,特別是核心問題上,兩方几乎寸步不讓,最後當然就是各說各話,更談不上達成共識。

衝突常態化

ADVERTISEMENT

或許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中美關係在布林肯北京行後,雙方開始嘗試把衝突視為常態化,換句話說,雙方都不執着於那些短期內沒法解決的問題,而是先解決那些能夠解決的問題,例如美國企業在中國的利益、中國產品出口到美國等,這對目前經濟陷入衰退的中國或正準備要競選連任的拜登來說,都是比解決台海或中國人權更迫切的問題。

所以,可以預想得到的,中美關係的新冷戰局勢仍會維持一段時期,各種不同程度的角力與沖突也可能會時不時出現,就像拜登在布林肯結束北京行後,在競選造勢募捐活動上把習近平形容為“獨裁者”的舉動一樣,又或者哪天,習近平開始不接聽拜登的電話。這種你戳我一下,我碰你一下,看看對方反應如何,然後再看自己還能做什麼的遊戲,說不定就是未來幾年中美關係的最佳寫照。

繼續往來繼續互罵

總的來說,美國明年就要舉行總統大選,拜登當務之急就是尋求連任成功,當拜登想要把解決中國問題作為其任內政績時,任何對中國的言行都會成為對手用來放大解讀的課題,就如是次布林肯北京行一樣。只是拜登總是口無遮攔,也經常說錯話,或說不該說的話,布林肯北京行能不能替拜登的選情帶來正面的加分效應,也着實令人懷疑。

無論如何,布林肯出訪北京之後,中美關係會不會像過往般:繼續往來、繼續角力、繼續競爭、繼續互罵,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丘光憲)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