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還原憲狀】升息打通膨的後遺症

矽谷銀行(SVB)爆雷後,美國銀行業一周連倒3家區域銀行,即便拜登政府出手保證存戶資產,但恐慌性危機持續蔓延,而且還燒到歐洲,體質本來就不佳的瑞士信貸即是其一。

已陷入混亂長達2年,是全球30家被認為大到而不能倒的瑞信,有超過5000億美元的資產,是SVB的兩倍多,在大股東沙地阿拉伯國家銀行公開表示不會再注資後,瑞信股價暴跌,瑞士政府被迫不得不干預,瑞士總統甚至親自出面與瑞士央行及金融主管機關斡旋協商,讓瑞士銀行併購瑞信。

Advertisement

這項併購案對穩定瑞士金融體系起了關鍵性作用,就如瑞士財長所言,瑞士信貸破產恐造成“無法修復的經濟動盪”,所以瑞士必須承擔超越本身邊界的責任。

打通膨傷金融

從拜登政府出面保證到瑞士總統親自促成併購案,都是擔心擠提弄垮銀行體系。而因升息而承受巨大償債壓力的美國財長葉倫,更趁機向眾議院呼籲,應無條件提高聯邦債務上限,不要拖到最後一刻才來處理問題,否則美債違約,將導致“經濟和金融崩壞”。這些都在在說明了,這些金融大國的領導人深知,目前全球金融體系,再也經不起一場類似2008年的金融海嘯。

實際上,為了對抗通膨,過去一年美國開始大幅升息,至今已升息超過18碼。從1980年以來,各國都以降息居多,大幅度且快速升息的情況並不多見,惟猛烈升息的結果,股債齊跌,金融市場也跟着開始動盪。筆者認為這是美財長及聯準會相信“通膨只是短期現象”的利率決策誤判的人為因素所造成的。

ADVERTISEMENT

當然升息固然有助降低通膨,但高利率的環境卻造成籌資困難,特別是對體質較差的中小銀行,當流動性出現問題,危機就緊接而來。所以不管是拜登要摩根大通等11家大金融集團拿出300億美元緩解第一共和銀行的資金危機,還是瑞士總統一手促成的瑞銀與瑞信的併購案,都只是多爭取一點時間,短暫緩和局面,市場的擔憂仍在,全球金融體系未能改善,金融風險也沒有解除。

目前,全球目光都在看美國接下來動作。偏偏美國現在仍然處在寒冷的經濟環境下,美債已經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31兆,加上通膨高居不下,物價飆漲,拜登政府正面對非常嚴峻的挑戰,因為美國的經濟是建立全世界對它的信心上,中國日本都已經大量拋售美債,如果美債違約,就不只美國政府要“關門大吉”,全球經濟更是會被拖累。

當經濟碰上政治

2024年是美國總統選舉年,拜登肯定會尋求連任,但若不繼續升息就壓不下通膨,通膨不降不利拜登選舉,別忘了拜登的競選宣言承諾整頓美國的全盤金融體系,並優先改善美國的基本設施,包括機場、高速公路、鐵路、港口等。3年後,拜登一事無成,債務還增加了7兆美元,美國人的通膨惡夢讓拜登的連任挑戰困難重重。

當經濟碰上政治,政客的選擇的往往是眼前的利益,例如選票,特別是當眼前利益與長遠的經濟政策是有所衝突時。總之,目前的配套措施,只是杯水車薪,更可能對目前的挑戰雪上加霜。所以說,當政治凌駕經濟時,到頭來受苦的還是人民。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丘光憲)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