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刊副刊

【自遊自在】溜达伯公埕

我认识这些老店时,它们早已经老态毕露,疲惫不堪,早没有愿意接手的后代,走到了急景凋年,风轻轻一吹,火就灭了。

位于槟城对岸,开车约30分钟的大山脚小镇有个朴素土气的名字。早年华人下南洋,在山脚下形成聚落,马来名为Bukit Mertajam,不方便记忆和发音,华人称为大山脚,简单直接。

Advertisement

1899年铁路落成,大山脚成为交通要道,小镇也逐渐繁华。居住于此的华人以潮州人为主,因此大山脚也是品尝潮州美食的好地方。玄天庙及毗邻的巴刹是小镇地标,古早味美食散落其中。人们一早拜了神,在巴刹买了菜,小吃摊前吃了早餐,路边喝了凉茶。今天重复昨天,明天也不会有什么不同,也自然无所期待,日子轰轰隆隆的往前开,也就这样过去了。

被大火烧毁的玄天庙再重新修复完好。

庙旁多美食

有庙的地方,自然有美食,玄天庙也称为伯公埕。几年前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部分的建筑物,但人们又重新把信仰搭建起来,庙两边的美食摊再次开张,人气和香火依旧鼎盛。我每次来此都会乖乖排队买白云吞面和阿榜(Apom)。这些劳碌了大半辈子的小贩,手脚利落,身体的记忆早已经和手上处理美食的工具合为一体,娴熟和流动的手势,不一会就变出了一道道美食。我喜欢看小贩工作那种专注,他眼前只有自己的天地,一切的计算都了然于心。临近端午,伯公埕广场刚好正在举办粽子文化节,当地不同籍贯的华人以粽子来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见我们一群人在庙宇前溜达,主动和我们攀谈,想要送我们粽子品尝,并且要和我们合照留影,小镇人的率真和朴实,为小镇的风景添加一抹真意。

ADVERTISEMENT

伯公埕的阿榜让这种南亚小吃多了华人色彩。

带走一袋大山脚的凉茶,可以消暑。

如果还吃得下,不远的咖啡店里有家著名的伯公埕粿汁,手工制作的粿片较厚,很有嚼劲,搭配的青辣椒酱青蘸料,感觉更为泰式。北马和泰国接壤,一些吃法和滋味与泰国相近也理所当然。天气总是炎热,巴刹口有家凉茶档,灌下一杯二十四味苦茶,喝完后,老板再给你加点竹蔗水,先苦后甜。吃得了苦,甜蜜的收获变得更有价值。

伯公埕粿汁的粿片颇有嚼劲。

白云吞面采用了和一般云吞面截然不同的面条。

老店露疲态

我来过大山脚好几次,都不忘逛逛小镇老店,店里没有我要的货品,但我总想看看它们还在吗?我认识这些老店时,它们早已经老态毕露,疲惫不堪,早没有愿意接手的后代,走到了急景凋年,风轻轻一吹,火就灭了。

已有116年历史的“新荣记”陶瓷器店去年结业。同样有超过百年历史的泉成木屐店依旧躲在一个颇为隐秘的角落,一双双的木屐被安安静静的摆在架上,但我仿佛能听见那些叩叩的叹息,回忆起那些湿漉漉的厨房和厕所,这些木屐宛若忠诚的小船,把我们送往安全的目的地。它的命运是可以预测的,但我就是想要再看一眼。

大山脚的巴刹充满了怀旧的气息。

老字号泉成售卖手工制作的木屐。

(文/ 圖:葉孝忠)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