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豐收的季節2】拿督彼特積極傳承 讓世界看見比達友族

特約報導:劉忠萬([email protected])圖片:受訪者提供

砂拉越每年最大的人口移動就是在年中的豐收節,五月尾的時候,分散在全馬各地的達雅族,便會前後腳地回到長屋和家人團圓。對砂拉越的達雅族而言,族中最大的節慶是豐收節和聖誕節,但對於仍舊信奉原始宗教自然神靈的達雅人,豐收節便是他們每年最熱鬧和最重要的節日。

Advertisement

達雅族性情開朗且熱情,他們每次迎接節慶便像其他族群過年一樣,豪氣萬千地採購,一點也不客氣。商場裡播放着懷舊的伊班或是比達友歌曲,他們則「埋頭苦買」豐收節需要的物品,比如新衣、糕餅、汽水、酒精等。若是你有去到他們家賀節,就會看到他們從早到晚都在準備綿綿不絕的美食招待客人。不同於華人新年以零食招待客人,達雅族是連續好幾天都招待肉菜,在他們的觀念裡,喝酒就必須要配肉菜才完美。

屬「陸達雅」比達友族的彼特米諾斯(Peter Minos)說,這些年來民間組織和政府通力合作,以保留最原始的達雅文化給下一代。

砂拉越的豐收節主要是伊班族、比達友族和其他原住民族慶祝,節慶期間人們會邀請親朋好友到家中同歡共慶,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社交場合,在吃吃喝喝之際互道近況聯絡感情。

比達友的慶祝方式跟伊班大同小異,同樣會有祭祀儀式,儀式裡會獻上食物、酒和其他祭品,以感謝神靈賜予豐收和保佑他們的土地。比達友族會表演傳統舞蹈和音樂,如“朗格”(Ngajat),這些表演通常會在村莊的集會所或戶外場地上演。

ADVERTISEMENT

有者會穿着傳統服飾展示自身的文化和身份認同和自豪感。比達友族的傳統服飾包括衣服、頭飾、配飾等色彩都非常鮮艷。偶爾,人們也會相互贈送禮物,以表達友誼和感激之情。這些禮物可以是食品、飲料、手工藝品或其他特別的東西。

布拉達山遺產中心(Bung Bratak Heritage Centre)委員會主席拿督彼特米諾斯(Dato Peter Minos)說每年豐收節讓他最期待的,就是和家人在豐收節的前一晚團聚在五腳基一起吃喝,這也反映了達雅族非常注重家庭。

第二天,大夥兒開始到親戚家賀節,除了吃喝也玩起傳統樂器,比如沙南(Sanang)、鼓(Gong)以及伊班吉他(Sape)等。此外,隨着播放傳統歌曲,人們也會隨着音樂搖擺或是哼唱起來。

布拉達山遺產中心委員會主席拿督彼特米諾斯(右三)在過去多年來一直積極和政府合作,宣揚並以保留原始達雅文化給下一代。

除了酒也要有肉

說起房子的構造,拿督彼特說:“我們老家的傳統長屋在60年代被燒燬,所以現在很多族人是住在較為摩登和現代化的屋子裡面,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節慶味道。砂拉越南部的原住民比起中部的伊班人房子,很多已經現代化了。”

他最愛米酒,尤其是有年月加持過的,越加醇香,而他不喜歡才釀造幾個星期的米酒,既酸且澀。

“不同於馬來人過節會準備許多糕點,達雅族比較注重菜餚,除了傳統野菜,更是少不了肉類。做法有很多,可以燒烤,也可以放在竹筒裡用火慢慢燒開,就很美味了。但放在竹筒裡面燒會比較費時,而且需要一直盯着以免燒焦,所以現在的人多是用現代化廚具準備菜餚。”拿督彼特最愛吃竹筒飯以及烤豬,“非常美味!”

豐收節會連續歡慶幾週,達雅族會以肉菜款客,在他們的觀念裡,喝酒就必須要配肉菜才完美。

部落凋零改作遺產中心

1000尺高的布拉達山(Bung Bratak)是750年前比達友族其中一個分支加桂(Jagoi Bidayuh)的一個部落,比達友人在此過着男耕女織的寧靜生活。1838年,部落遭到外來者襲擊,七座長屋被掠劫焚毀,成年人被殺害,兒童被綁架帶走。

事發時,當地戰士庫樓(Panglima Kulow)和其他人正在山腳下耕田,悲劇發生後,庫樓獲得白人拉惹詹姆斯布洛克(James Brooke)的幫助,成功把被綁架的兒童帶回來。此後,布拉達山得以重建,重歸安寧。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居民逐一搬離了部落,如今,它成了砂拉越一個文化遺產中心,每年在5月1日舉辦“布拉達山”節慶,以紀念這一歷史事件。

拿督彼特說,“布拉達山事件”是砂拉越比達友族文化歷史很重要的一環,所以過去一年他和團隊都非常積極地推動該遺產中心的活動,可喜的是,到此一遊的人數每年都在成長。

精緻的達雅族傳統首飾,都是比達友人一針一線手工做成。

基督教信徒超越原始信仰

達雅族的信仰主要是基督教、天主教和原始信仰。在過去,達雅族信仰的是崇拜自然神靈、祖先崇拜和宗教儀式的原始信仰如“Kaharingan”,這些信仰與他們的文化和生活習習相關。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現代化的發展,基督教逐漸在族群中傳播開來,並成為達雅族主要的宗教信仰。雖然基督教在達雅族社區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但仍有人保持着傳統宗教信仰,尤其是偏遠地區或較為保守的家庭。

拿督彼特本身是基督徒,所以他們對於族中傳統的禁忌並不是很看重,但是仍然會記得那些規矩,因為那是達雅文化很重要的一環。

總體而言,達雅族的宗教信仰是多樣化的,既有基督教和天主教徒,也有信仰傳統宗教的人。這種多元化反映了達雅族的文化和歷史背景。

身着傳統服裝的伊班族男子。

比達友語言不同文化相近

拿督彼特相信,上百年前居住在布拉達山的比達友族,多數是在來自印尼加里曼丹的宋貢(Sungkung),當年這些族因為部落戰爭和疾病的傳染而逃亡到了砂拉越南部。他本身也曾在十多年前前往印尼探望遠親,以便找回更多關於族人的歷史。

“以前的陸路交通非常不便,從砂拉越翻山越嶺到宋貢需要好幾天的時間。現在的情況好很多了,但我也很久沒過去那邊了。”

比達友分支眾多,各操不同的方言語,如比亞達(Biatah)、加桂(Jagoi)、布卡沙東(Bukar-Sadong)等,儘管語言不同,他們的文化卻是很相近的。

布拉達山遺產中心(Bung Bratak Heritage Centre)是向世界介紹比達友傳統文化的一道窗口,在改造前是比達友人居住的部落。

口述歷史傳承族群文化

傳承砂拉越達雅族文化需要佈下多種策略,以確保其文化價值得以保存。

“我們通過口述歷史將文化知識傳給下一代,長輩會向年輕人講述家族史、傳統習俗;舉辦節慶活動如種植節、豐收節、婚禮、成人儀式等,以強化達雅族的文化和傳統。”拿督彼特說。

他認為族人可通過舞蹈、音樂、戲劇和手工藝等藝術形式展示達雅族的文化特色,並鼓勵年輕人參與其中,讓這些技能得以持續發展。“在學校和社區開展文化教育項目,教授達雅族的語言、歷史、文學和傳統技藝,也能使年輕一代瞭解和欣賞本身文化。”

最後,達雅族的傳統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也密切,因此保護環境也是傳承文化的一部分,通過倡導環保行動和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有助於保護和傳承達雅文化。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