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豐收的季節 3】 砂拉越之子黃明傑 能歌善舞通多種原住民語言

特約報導\劉忠萬([email protected]

圖片\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在馬來西亞人的眼中,砂拉越的團結指數一直遠高於西馬半島,這一點可以從砂拉越的咖啡店看到。在西馬的華人咖啡店裡,已不太可能看到馬來同胞的身影,主要是清真認證的顧慮。砂拉越不同,這裡的華人和達雅族、穆斯林一起擺檔不是稀奇的事情,而且穆斯林光顧華人餐飲店也不會太避諱。

此外,在砂拉越,異族通婚是常見的事情,不會因為文化和宗教的差異而有所隔閡。

生長於砂拉越的黃明傑是個混血兒,他擁有四分之三的馬蘭諾血統及四分之一的華人血統,他娶了一名伊班裔太太,膝下有三個孩子。他於2024年榮獲了雪隆中華總商會的「英雄獎4.0」榮譽獎,和國家團結部委任的“團結大使”。他精通各種語言,以不同的言語唱歌跳舞,是非常正宗的Anak Sarawak!

黃明傑於2024年榮獲雪隆中華總商會的「英雄獎4.0」榮譽獎,也獲國家團結部委任為「團結大使」。

ADVERTISEMENT

出生於異族通婚家庭的黃明傑,自幼便對學習華語興趣濃厚,熱愛寫作的他在長大後成了一名高級記者。他出生和成長背景是在砂拉越海邊小市鎮沐膠(Mukah),周圍有很多的馬蘭諾和達雅人,加上語言天賦,精通語言。熱愛藝術的他,在畢業後先是到夜店做DJ, 播放時下熱門歌曲,有時候還當駐唱。雖然做着喜愛的工作,但是畢竟收入有限,在朋友的推薦之下,他便進入報館做記者。

卅多年前入行的他,曾在不同的報館和雜誌待過,也做過特約和全職,直到現在還是媒體人。做過大大小小報導的黃明傑,也是肯雅蘭新聞獎的常勝軍,多次獲得金獎。任職記者時期,他還兼職做着駐唱和表演的工作,從未放棄他熱愛的事情。

黃明傑在報界的表現矚目,榮獲不少肯雅蘭新聞獎。

“早期我是每個週末在酒吧駐唱,無論是華語、馬蘭諾語、伊班語或是馬來語,我都非常熟悉。

“後來我也參加了砂拉越內外各項歌唱比賽,並獲得不少的榮譽。我曾參加由RTM舉辦的電台之星,得到砂拉越中區第一名,後來電台採訪以及電視外景的邀約便接踵而來。”

在90年代,由於華人精通馬來歌曲或是達雅歌曲的人並不多,他的才能獲得詩巫的社會發展部賞識,邀請進入政府單位的樂團演唱,獲得了巡遊砂拉越各地表演的機會。

黃明傑和達雅同胞組樂團,在不同的官方場合呈現原住民的傳統音樂,表現備受讚許

自己摸索歌唱技巧

黃明傑愛唱歌,是受家人影響。在他小時候,他的母親喜歡扭開收音機收聽電台節目,耳濡目染下愛上電台播放的歌曲,有時候會跟着哼唱。而他的嫂嫂是廣東人,平時喜歡聽張學友和張國榮的歌,這為他接下唱中文歌曲的引子。

擅長中高音的黃明傑,不曾拜師學歌藝,一直都是自己摸索歌唱技巧。“我四個手足,其中三個喜歡音樂和唱歌,算是全家都非常熱愛音樂,有時候還會一起參加比賽。到現在,我們還是會合作創作歌曲,音樂讓我們的關係更加的緊密。”黃明傑喜悅的說。

在擔任砂拉越政府單位樂團的主唱,他是團裡唯一的華人,但跟團友相處得非常融洽,語言交流並不成問題。他們在外出表演時,都是睡在同一張床上,沒有任何的避忌。

為泰益瑪目 

演唱P. Ramlee歌曲

在早期的表演當中,最讓黃明傑難忘的,是出席砂拉越前元首泰益瑪目的場合。泰益瑪目特別熱愛已故大馬一代巨星比南利(P. Ramlee),所以樂隊必須演唱其歌曲,還得去模仿得唯妙唯肖。

“演唱P. Ramlee的歌曲看似很簡單,但是真正要唱出他的味道並不容易。但是我非常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這些都靠經驗結合。”除此之外,和茜蒂諾哈麗莎(Siti Nurhaliza)同台演出也教他難忘。

黃明傑曾發行過一張伊班語唱片,其中一首《Bujang Pemalu Rumah Panjai》一度爆紅,歌曲描述一個含蓄的長屋男子遇到一個來自大城市的女孩後這對歡喜冤家日磨合。

“這是一首很老派的歌曲,我也沒有想到會爆紅,到現在在長屋還是很常聽到。伊班的音樂有老派和年輕兩種風格,前者備受認同,後者的受眾沒那麼廣。”

表演所需的伊班服裝,多數是黃明傑自己親自設計的。

自習歌舞藝

舞蹈須輕盈有張力

黃明傑曾和哥哥創作一首馬蘭諾歌曲,還因此得獎,也贏得砂州不同電台的獎項。在音樂上獲獎無數的他認為在演唱歌曲時發音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咬字精準,不能有不同的音在裡頭。也因此,他在二十多年前一個機緣巧合的唱片錄音中巧結良緣,爾後娶了伊班族太太。

“唱馬來歌不可以有華語音,唱伊班歌不可以帶有馬蘭諾的音,這是大家都注重的細節,我在這方面也練得相當勤快,所以表現是穩健的。”他說。

除了歌唱之外,黃明傑也擅長不同原住民的舞蹈,如跳達雅傳統舞蹈就表現非常傑出。他的練舞也跟唱歌一樣,都是自行勤練,或參考油管(Youtube)的資作調整或是修正。

“舞蹈動作必須輕盈而有張力,着裝上也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原住民舞蹈很多時候需要演示鳥兒的飛翔動作,動作必須到位且不做作,如此一來,舞衣的羽毛設計不能太笨重,不然會影響舞蹈時的表現。”

伊班傳統舞蹈的動作,很多是模仿大眼斑雉(Great Argus)的動作。體形很大的大眼斑雉,與孔雀屬近親,在中國被視作鳳凰。這種鳥類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易危(VU)保護等級。

慶各種節日

融合包容不同習俗

由於老婆是伊班人,所以黃明傑在每年的豐收節都會舉家慶祝這個節日。他除了慶祝豐收節,也慶祝農曆新年,以及馬蘭諾人的祭海節,說他是“砂拉越之子”(Anak Sarawak),也不為過。

“伊班人在豐收節前後會有祭拜祖先儀式。我岳母是伊班人,但是我們到墓園看她的時候,也會按華人習俗燒上一些冥紙,所以在文化融合方面,我們家做得還不錯。”他說。

和太太相比,黃明傑的個性較為內向,雖然和太太在生活習慣上不太一樣,但是能包容彼此。他表示太太屬性格好動停不下來那種,有時候她會外出釣魚,或是摘野菜,往往一出去就是三幾天,這是原住民的生活習慣,即使在市區生活,太太仍舊非常嚮往傳統長屋的作息。

黃明傑時常走訪街區,幫助經濟狀況不好的原住民。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