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花好月圓慶中秋 1】美術老師王玥玥迎中秋 指導學生做燈籠

報導\劉楚珊    攝影\劉楚珊,受訪者提供

中秋夜與親人朋友共聚賞月吃月餅是本地華人慶中秋的傳統習俗,還有一群小朋友在月光下提燈籠遊街更是中秋節常見的美麗風景。曾經,五彩斑斕簡單又大氣、以鐵線塑形的手作玻璃紙燈籠稱霸本土中秋市場,但隨着大量進駐的電子燈籠搶灘,傳統玻璃紙燈籠逐漸失守……美術老師王玥玥希望製作玻璃紙燈籠的傳統手藝不會被時代淘汰,因此每年中秋之前會指導學生如何自製燈籠。

Advertisement

每逢中秋節提燈籠遊街賞月是本地華人慶中秋的傳統習俗。儘管隨着時代更迭,市場上的中秋燈籠趨向電子化,也依然有許多人難以忘懷童年時與伙伴們一起提着玻璃紙燈籠遊街慶中秋的集體回憶,對傳統的玻璃紙燈籠情有獨鍾。

來自檳城的美術老師王玥玥擅長繪畫和手工。自20年前在檳城設立美術中心以來,她指導過無數兒童繪畫與做手工。

幼時她曾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製作玻璃紙燈籠,因此自擔任美術老師以來,每當中秋節之前,她都會指導學生手製玻璃紙燈籠,讓學生可以提着親手製作的燈籠慶中秋。

製作步驟

ADVERTISEMENT

製作玻璃紙燈籠所需的材料包括鐵線、木板、鐵釘、小鐵鎚、膠帶、玻璃紙、水彩、漿糊、細線和竹筷。

她示範手製玻璃紙燈籠:

一、起草燈籠造型。

二、用鐵釘和小鐵鎚依據草稿在木板上釘出造型,並用鐵線圍繞鐵釘塑形,再用膠帶將鐵線交接處貼緊。

三、將玻璃紙按造型裁剪,然後沿邊用漿糊將玻璃紙緊貼鐵線。

四、剛貼上去的玻璃紙有皺面,得使用噴壺將水噴灑在玻璃紙上,再將燈籠放太陽底下曝曬,以撫平玻璃紙。

五、用水彩在玻璃紙上繪圖案。

六、在燈籠的四角各綁上細線,並在細線最頂端綁上竹筷作為提手,一個玻璃紙燈籠就完成了。

有趣好玩

王玥玥說,除了金魚、兔子、蝴蝶等傳統造型,近年深受歡迎的卡通人物如小黃人、寶可夢、凱蒂貓、恐龍等等都成為學生鍾愛的燈籠造型。

“當學生懂得如何自製燈籠,家長就無須花錢購買燈籠給孩子。而且,製作玻璃紙燈籠的過程不只有趣又好玩,還能讓兒童深刻感受到中秋傳統佳節的氣氛。”

她說,手提玻璃紙燈籠遊街是本地華人慶中秋節獨有的傳統特色。她依然記得,童年時她都會提着老師教她製作的玻璃紙燈籠與鄰居家的小朋友一起浩浩蕩蕩遊街的美好回憶。因此,她希望通過指導學生製作燈籠的方法,讓這項傳統得以世代相傳。

“手製玻璃紙燈籠並不難,7歲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學習。孩子做燈籠時我很鼓勵家長陪伴在旁,不只能幫助孩子掌握製作燈籠方法,也有助於拉近親子關係。”

用環保材料 做各種造型燈籠

近年來在環保意識抬頭下,王玥玥也多次指導學生製作中秋環保燈籠,以便學生得以從製作過程中,提高愛護環境的醒覺。

“可再循環使用的材料很多,包括塑料瓶、塑料餐具、塑料飯盒、紙皮、廁紙筒、雞蛋紙盒、吸管、美祿罐、鋁罐等等。”她說。如此一來製作環保燈籠花樣就更多了,學生們可以天馬行空地發揮創意,尤其是製作各種奇形怪狀的怪獸造型燈籠,更深受學生喜愛。

“不只是學生從中受益,家長也能在參與的過程中提升環保意識,有很多可循環使用的材料都是由家長回收而來的。”

還有,中秋節不可或缺的水果柚子的外皮也可製成燈籠,當食用了柚子肉後,留下的柚子皮,只要發揮巧思在柚子皮切割出形狀也能製成燈籠,這也是過往中秋節的一個小玩意。

保管妥善 燈籠可循環再用

王玥玥說,指導學生手製燈籠的宗旨不只是傳授手藝,更重要的是讓身處在電子時代的學生了解到,除了電子燈籠,還有傳統玻璃紙燈籠,以及再循環材料製成的環保燈籠,小朋友提着自製燈籠過中秋節更有意義。

無論是製作玻璃紙燈籠還是環保燈籠,她都會一再提醒學生務必穩固燈籠中間以鐵線製成的蠟燭架,並與兩側維持距離,以免蠟燭點燃後容易引燃,導致燈籠損毀。她也常提醒學生和家長,一旦點燃蠟燭後提燈籠要小心,以免意外燙傷。

“無論是玻璃紙燈籠還是環保燈籠,只要沒有損壞並妥善保管,翌年中秋節依然可以繼續使用。”

在美術中心裡,王玥玥是一名循循善誘的美術老師;在家裡,她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因此,她除了教導學生手製燈籠,也指導三個年幼的孩子製作燈籠的技巧,並在中秋節當天帶着孩子與親戚的小朋友一起提燈籠慶中秋。

小學生在美術老師王玥玥的指導下天馬行空發揮創意製作玻璃紙燈籠和環保燈籠,並開心提着自製燈籠慶中秋!

亞洲多國慶中秋 各有喜好

提燈籠是起源於中國西漢時期的傳統習俗,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喜慶氛圍。直到唐太宗時期,才開始有中秋節提燈籠的活動。

另一種說法是中秋提燈籠的習俗源自百越,即古時中國南方沿海地帶,現今的中國廣東和廣西一帶。

我國華裔每逢中秋節提燈籠,是因為許多華裔先賢當年是從中國廣東和廣西一帶南下,並將中秋提燈籠的習俗傳承下來。除了我國,新加坡、越南和香港也有中秋節提燈籠的習俗。而中國(除了廣東和廣西)與台灣是在元宵節才提燈籠。

亞洲多個國家都有慶祝中秋節,但各國習俗並不相同。在越南,中秋節也被稱為兒童節,小朋友會吃着月餅並提着鯉魚燈籠出去逛大街,鯉魚有“鯉魚躍龍門”的吉祥寓意。

在香港,中秋節最大型的中秋慶祝活動是銅鑼灣大坑舞火龍。相傳當地居民早年為了趕走大蟒蛇帶來的瘟疫而舉辦舞火龍,如今這項已有百年歷史的傳統慶典已成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在台灣,親友團聚一起烤肉、吃月餅賞月是他們慶中秋的習俗,因此每逢中秋節家家戶戶都飄來陣陣烤肉香。

在泰國,中秋節稱為祈月節,當地人會在當天供上壽桃和月餅祭拜“觀音菩薩”及“八仙”,祈求降福生靈,並在家裡張燈結綵。

在日本,中秋節稱為“十五夜”,日本人會相約親朋好友在月光下一起享用以糯米製成象徵滿月的“月見糰子”,並配上紅豆泥或豆粉一起吃。

在韓國,中秋節稱為“秋夕”,和新年、端午節並稱為三大節慶。秋夕有三天連續假期,韓國人會祭祖、掃墓和慶祝豐收,還有全家團聚一起飲酒,賞月和吃松餅。松餅是用麵團包芝麻、花生、栗子的韓國小點心。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