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自遊自在】台湾美食体验

它们的出现不只是为了搞噱头,而是在挑战我们对美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任何的传统,被理解后,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解构的,这样传统在现代社会才能把根扎得更深。

四年多没来台湾,一些记忆依旧鲜明,原以为这莫名其妙被夺走的三年会改变一些事情,病毒也会腐蚀掉一些记忆,但我一下机,依旧记得如何走出航站楼,到购买SIM卡的位置,由那搭上前往台北车站的巴士,转搭小黄,和已经抵达的朋友在万华会合。被淘洗过,剩下来的,就是较为珍贵的吧。

Advertisement

这次的行程,正如以往的台湾行,没什么规划,来到语言通行的地方旅行,更不需要规划,想吃饭时,问下身边的人,比如德士司机或台北的朋友,就自然有答案。对我而言,规划并不是让你不会错过些什么,而恰好,规划正是让你失去些什么。想吃的能吃到,是缘份,从来不曾想吃的能吃到,也是缘份。

来台湾旅行,可以试下黄亚细肉骨茶所出品的胡椒白酱雪糕。

再美好也要学会放下

我们在山里的食养山房,吃一顿慢悠悠两个多小时的午餐,食物和服务都美好。服务员来换茶时,朋友说没关系,服务员若无其事的说:再美好的也要学会放下,不然如何迎接更美好的。我和朋友们面面相觑,服务员走后,才笑起来。这些心灵鸡汤多数由心灵导师或专栏作家来灌输,或是滑脸书时,不小心滑的一些点击率高的Po文,立马觉得人生再度充满想像的希望。听服务员那么自然且结合场景,随口吐出的人生哲理,还是第一次。一般新加坡人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往往是功利性,很少由感性的层面去领会和理解。

ADVERTISEMENT

只针对台湾市场推出的黄亚细肉骨茶快熟面蛮好吃的。

这次来台湾,也把一些公务带在身上。准备在台北朋友们颇为推崇的独立书店──有河书店和飞地书店,分享去年出版的两本新书《食遇》和《我星国我街道》。

既然是交流,也并不打算只单方面讲新加坡。两地都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自然也有不少看似相同又不尽相同的美食,比如我们所熟悉的薄饼,在台湾称为润饼,制作方式十分相似,但搭配的食材就不尽相同,甚至南辕北辙。在台北吃的润饼,其主要食材是炖煮过的高丽菜,而新马本地则采用沙葛,也喜欢搭配虾肉,而台式风味则放了五花肉等。

食养山房的摆盘感觉像插花作品。

食物因地制宜换新貌

食物会随着移民而旅行,到了异乡会根据各种条件来进行调整。现在物流和信息越来越方便,在新加坡的超市里都可以轻易买到大闸蟹、茭白等。离家万里,也能轻易满足来自家乡的口腹之欲。记得我在一新移民家里厨房看到的食材,大多采购自淘宝,并由中国空运而来,这对文化的融合来说,是幸还是不幸?

食养山房的环境能为美食体验加分。

来到台湾自然会想要尝试新加坡吃不到的美食。新加坡知名肉骨茶店黄亚细和当地便利店合作,推出了不少肉骨茶风味的速食产品及饮料,只在超市里贩售。胡椒味的奶茶、肉骨茶快熟面我都能轻易想像,本地的印度奶茶也有加入各种香料的。

台湾的润饼用料和口感和新马的不同。

胡椒白酱冰淇淋比较奇特,吃完感觉辣辣的,想起其实也有人早试过以辣椒来制作甜品和雪糕,就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其实它们的出现不只是为了搞噱头,而是在挑战我们对美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任何的传统,被理解后,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解构的,这样传统在现代社会才能把根扎得更深。

正如最早把薄饼带到新马的先辈们,如果不是在薄饼里加入沙葛、辣椒酱、鸡蛋和鲜虾等,它也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样子。

(文/ 圖:葉孝忠)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