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聽見獨立音樂4】支持本地獨立樂 “活聲聲”尋覓知音人

報導:劉楚珊 攝影:叶锺华,受訪者提供

“活聲聲音樂文化”獨立音樂廠牌過去多年曾經爲多個本地獨立音樂人和樂團製作歌曲和專輯,也曾舉辦音樂節以拉近與聽衆的距離,期望找到更多懂得聆賞獨立音樂的知音人。

Advertisement

上世纪80至90年代,本地掀起中文创作歌曲的热潮,不少音乐创作坊如雨后春笋般设立起来,吸引不少年轻人加入其中。

当时,正值年少的汪荣木也热衷参与音乐创作,他在中学时学习木吉他,随后到北方大学升学时活跃于“北方七点九”音乐创作坊。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槟城后加入“创作工作坊”继续活跃于音乐活动。

“当时,有本地音乐创作人发现,本地中文创作歌曲经历90年代兴盛时期,步入千禧年之后仿佛陷入瓶颈困境,不少歌曲无论是曲风和题材都很类似,难以突破。如果再不寻求突破,恐怕不利于长久发展。”

于是,于2006年末他与音乐界友人联合创立“yNot Music Studio”音乐工作室,跳脱出“本地中文创作歌曲”框架,勇于跨越肤色、语言与音乐类型的界线,与不同族群音乐人互相交流、合作呈献演出。

ADVERTISEMENT

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音乐艺术与商业之间必须取得平衡,如此才有利于长足发展。于是,他们将“以商养文”作为核心理念,yNot音乐工作室承接录音、音响出租、音乐制作、音乐课程等等服务,并将所得盈利用来支持本地原创音乐。

2009年,他与音乐界友人以“活声声唱片”之名在槟城举办多场原创音乐会,以“活声声,血凛凛”为口号,寓意创作“活生生,血淋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作品。

从2014年至2019年期间,“活声声唱片”陆续制作并发行多张唱片,包括2014年发行《Oh!My Penang》跨种族与语言的概念性创作合辑、GAND独立乐团的《2014年的第一个凸》迷你专辑、Jester独立乐团的《懂了吗?》迷你专辑、Culture Shot音乐组合的《Ethnic Sonorities》迷你专辑。

2017年,“活声声唱片”改名为“活声声音乐文化”独立音乐厂牌,以发掘与扶持本地独立音乐人与乐团为宗旨,将本地原创的独立音乐作品推广至全世界。

“活声声音乐文化”的音乐工作室设有录音室来为本地独立音乐人录制原创歌曲。

採商業模式行銷作品

汪荣木身为“活声声音乐文化”创办人,过去多年极力协助本地独立音乐人和乐团制作音乐作品,同时建立商业模式来进行推广和行销,希望有更多听众能听见他们的呕心沥血之作。

他说,在主流音乐市场上,创作人必须配合当今流行音乐趋势来制作流行歌曲。如果唱片公司认为创作人所写的歌曲无法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就会被退换。

“相比之下,独立音乐人或乐团可随己意创作歌曲,自由度更大。但是他们经常也面对作品难得知音的苦恼,而常被归类为小众聆赏的音乐作品。”

汪荣木说,作为次文化,独立音乐作品不受流行音乐市场所拘束,也没有大型唱片公司协助发行和宣传,因此,独立音乐人和乐团都是“DIY”一手包办创作,制作、发行和宣传。

2020年冠病肆虐全球,本地音乐创作人张盛德有感而发创作了多首歌曲。从年少时期,汪荣木就视张盛德为音乐创作启蒙老师。当获知张盛德筹备在疫情期间写下的歌曲制作成专辑时,即毫不犹豫地担起制作人的责任,并邀请张盛德到槟城“活声声音乐文化”的音乐工作室里录制歌曲。在他与一群幕后班底联手合作下,张盛德第二张个人专辑《天命》于2022年发行。

“活声声音乐文化”曾于2022年在槟城兴巴士艺术中心举办《活声声音乐节》,现场听众反应热烈。

獨立音樂不拘泥題材

汪荣木说,目前我国多数独立音乐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投入音乐创作和演出,只有少数人是全职。

“很多独立音乐人每逢工作天另有全职工作,虽然这会影响制作音乐的效率,但并非坏事。因为当创作人不将制作音乐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时,就无须符合主流音乐市场的需求,可以忠于自己的音乐理念。”

他说,独立音乐人不拘泥于创作的题材,即使做的是关注环境议题的歌曲。2016年,他与音乐界同仁曾在槟岛西南县的渔村美湖(Gertak Sanggul)举办“美湖海洋艺术节”,在现场呈献由他作曲,他与朋友莎布丽娜(Sabrena Arosh)填词的马来歌曲《Ini Laut Kita》(这是我们的海洋),呼吁大众关注槟岛南部填海建设人造岛计划。

他说,“活声声音乐文化”的责任是制作有素质的音乐作品,以期为独立音乐开拓市场,找到更多知音人。不过,他觉得在市场行销和宣传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于是计划在未来聘请全职市场行销人员,以便能更有效地把作品推广给大众。

为了让听众有更多机会聆赏独立音乐现场演出,2020年“活声声音乐文化”计划在年末举办《活声声音乐节》,没想到被冠病疫情打乱计划,惟有改作线上音乐节。疫情趋缓后,2022年曾在槟城办实体《活声声音乐节》并计划在2024年再举办。

“活声声音乐文化”也曾于2017年举办《行南》巡演,当时几个北马的独立乐团一起南下到怡保、吉隆坡和柔佛州呈献演出。

汪荣木曾多次在“活声声音乐文化”音乐工作室里使用录音器材和乐器为本地独立音乐人和乐团制作专辑。

帶領90後辦付費音樂會

过去多年来,汪荣木曾协助推广本地创作歌曲的组织“北工站”筹办《金锋奖》全国创作歌曲观摩赛,也曾多次担任该比赛评审。

《金锋奖》卧虎藏龙,他曾多次从该比赛中发掘具潜能的年轻音乐创作人,也不吝于提携后辈及协助他们制作和推广原创歌曲,包括独立乐团“One Morr Time”,以及独立音乐创作歌手“艸帅”等等。

他也在2019年开发“那个Itu Ori”策划音乐会的单位,带领一群90后年轻音乐人举办付费小型音乐会,希望年轻人从中学习办音乐会的能力。该单位曾举办《大费周张@COEX露天音乐会》,张盛德与Taka《两条线的第一场音乐会》,也曾承办台湾独立乐团包括茄子蛋、老王乐队、四分卫和生祥乐队来槟城的演出。

本地资深音乐创作人周金亮(左)和张盛德(右)曾受邀参与“活声声音乐文化”于2022年举办的《活声声音乐节》现场演出。

本地独立音乐创作人“Anak Borneo婆罗洲之子”曾在2022年“活声声音乐文化”举办的《活声声音乐节》演出。

音樂創作路充滿挑戰

时代更迭,从黑胶唱片、卡带、光碟、MP3,再到近年崛起的音乐串流平台,听众聆赏音乐的媒介一直在改变,音乐创作人也因为音乐媒介技术推陈出新而面临诸多挑战。

汪荣木说,当听众从光碟播歌转成通过MP3免费下载歌曲时,无论是主流或独立音乐的创作人都因为难以追讨版权费而深受影响。

“如今,即使音乐串流平台使创作人更容易去发布和推广他们的作品,但是串流平台给予创作人的回馈相对的低。因此,目前无论是主流或独立音乐创作人都是在充满挑战中制作音乐。”

他说,很多听众通过音乐串流平台听歌可能只是随意听听而已,如果听众真心喜欢某歌手或专辑,会购买光碟来聆赏。

“因此,‘活声声音乐文化’发行《Oh!My Penang》,《Ethnic Sonorities》和《天命》时都推出光碟。那是因为光碟附有印刷歌手和乐团照片的封面、歌词册和文案,当听众用光碟播歌和翻阅歌词册时都可以感受到实体唱片的触感,而且不同的音乐媒介所呈现的音质并不一样。无论是听觉或触觉感受,光碟都与音乐串流平台截然不同。”

来自槟城的独立音乐人汪荣木擅长弹福建月琴,致力推广本地独立音乐作品予更多听众。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