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職場心理學】 別以為是中年男危機 工作表現突變差 小心憂鬱症

文◆/洪素卿《今健康》

熟悉的工作變得力不從心?每天要上班都得「強迫自己」?

Advertisement

其實,你也可能是陷入憂鬱而不自知!

精神科朱哲生醫生

(台北訊)一名50多歲男性在公司打拚了二十多年,去年開始漸漸覺得工作“力不從心”、表現大不如前,經兩度調職不見改善,決定自請退休。但離開職場後卻沒有因此變得輕鬆,短短一個月內,焦慮、憂鬱症狀明顯加劇,甚至成天浮現想死的念頭,就醫才知道原來他是罹患了憂鬱症,經治療,症狀才好轉許多。

見客戶出現胸悶心悸手抖

ADVERTISEMENT

男女憂鬱表現不盡相同。精神科醫師朱哲生指出,大部分的男生會先因身體症狀表現而就醫,包括頭暈、頭痛以及腸胃道症狀等。雖然也有部分患者一開始症狀表現就是明顯憂鬱,但往往會因為怕同事、主任知道,不見得願意看病。

也有些患者一開始是以“焦慮”來表現,平常工作上需要與客戶或是上司接觸時,出現胸悶、心悸、手抖等症狀,一開始以為是身體問題,甚至到心臟科、胸腔科、腸胃科就診。直到幾個月後,問題沒有解決,焦慮症沒有治療好,出現憂鬱共病的機會因而提高!

“通常真的會踏入診間求助者,多是已經影響到工作,自覺工作表現變差,例如連本來可以駕輕就熟主持的會議,都會感到焦慮、力不從心。即便下屬不敢明說,但同儕漸漸感覺到異狀,患者也自覺工作效率變差,甚至遭到上司責備。”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憂鬱症患者常常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努力,甚至自我心戰喊話“要自己放鬆一點、要自己再加油一點”,但這些舉措往往效果不大。

該如何協助男士們早期發現異狀?他指出,男性憂鬱比較常見的情緒反而是“煩躁”,家人可能感覺“他變得易怒、難相處”,與同事間摩擦開始增多,覺得他“跟往日形象不大一樣。”另外,絕大多數患者因為“失眠”而求醫,“因為失眠久了、工作表現不佳”,憂鬱症就越來越嚴重。

突然易怒與同事摩擦增多

其他症狀像是社交活動變少、幾乎都在待在家不外出,幾乎都在睡覺、活力明顯變差。或是工作沒有成就感,以前拿到案子會開心,現在卻快樂不起來,只是“為工作而工作”。

若是依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診斷標準,憂鬱症的9個症狀包括憂鬱情緒、喪失興趣、失眠、精神遲鈍、體重變化、罪惡感、失去活力、無法專注、自殺想法……等,若前兩症狀中至少出現一個,搭配其他症狀,總共至少五個症狀以上,症狀幾乎持續整天,時間持續兩週以上且影響到功能,就可能是憂鬱症,必須就醫。

因壓力出現症狀不需用藥

他指出,如果憂鬱症狀是伴隨壓力事件而出現,事件過了情緒就好了,可能不需用藥治療,可考慮接受心理諮商。但若壓力過了之後、症狀仍反覆出現,甚至自覺有困擾,或是“自我功能”(照顧自己的功能)、“人際功能”(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社會功能(工作)”等三大功能任一受到影響,便鼓勵積極就醫。

“尤其是本來就不願意或是不敢就醫的男性族群,就醫門檻可以降得更低,只要自我察覺有功能下降或是相關困擾,就該就醫、尋求自我心理健康。”

腦彈性變差 中年憂鬱高風險期

目前憂鬱症常見的用藥包括“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NRIs)等類別,大約10種常見抗憂鬱劑。

有時候抗憂鬱劑還會合併使用低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憂鬱症。

除了口服用藥之外,還有電刺激治療,早年是電痙攣治療(ECT),現在則是非侵入性的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另外還有非藥物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以及正念減壓療法。

重度憂鬱藥物有效需三週

朱哲生指出,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 主要理論是認為憂鬱症患者的左腦背側前額葉活性下降,因此利用高頻率rTMS刺激,透過磁場在腦下約兩到三公分腦皮質處誘發出微電流刺激,使情緒相關的大腦區域血液上升、活性上升,進而改善憂鬱程度。目前衛福部通過適應症用於“難治型憂鬱症”,但健保並未給付。

此外,針對有急性自殺意念的重度憂鬱(難治型憂鬱症)患者,因為一般藥物以及rTMS要發揮作用可能需要兩到三週,但是病人沒法等這麼久,這時候就可以使用鼻噴劑藥物治療,用藥後一個星期內、甚至24小時內自殺意念就會快速下降。

腦彈性隨身體退化下降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憂鬱症盛行率也逐年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會覺得“明明壓力沒差太多,為什麼同樣的壓力事件以前沒事,現在卻感到無力掌握?”

他指出,這是因為腦部面對壓力的能力,會隨着身體的退化像是腦血管退化,或是由於三高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共病而下降,也就是“腦彈性”下降,使得過去能夠承擔的壓力,現在變成難以負荷之重!

“像是40多歲的三文治族,上有老、下有小,不只有孝親費、子女支出費,還有房貸要繳,工作上還可能剛升任主管初擔責任,這時候健康和體力雖然不差,但也差不多要迎接‘三高’,而使腦彈性變差。因此,不管男女,中年時期都是憂鬱相對高的風險期!”

生活型態“健腦”抗發炎

他建議,平時可以多透過健腦抗發炎的飲食、運動、生活型態來“健腦”,讓發炎濃度下降!例如假日不要一直在家睡覺,症狀輕微者,可到戶外快走、跑步,甚至到公園走走路、曬曬太陽。規律作息、睡眠、定期運動也很重要。

“另外,練習‘正念’呼吸,簡單地說是‘心在當下’,只要關注呼吸就好。把念頭定在呼吸,關注呼吸的一進、一出之間,一天三次、每次三到五分鐘,有效提升副交感能力,不要讓交感神經太強!腦就會定在當下,心情也就能平靜下來。”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