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

【社區獵人】重現傳統Nī Siàp

善用地方產業DNA 帶動十八丁

因漁產河鮮豐富,紅樹林生長茂盛,形成當地捕魚、養蚶及燒炭業蓬勃發展的經濟,為木炭及竹樁產業每年帶來三千萬令吉的經濟收益,以及二億三千萬令吉的海產養殖收入。

Advertisement

近年來生態旅遊業刺激漁村經濟。

 

獵人>>吳恬盈

ADVERTISEMENT

34歲的吳恬盈靦腆樸實,在十八丁出生、長大、工作及推動社區教育,從來沒有想過跟隨朋友的步伐闖蕩城市。最遠,她只去到太平。

她在太平讀完中小學,便進入太平一間美術館當助教,再擔任全職美術老師,一直到23歲時才回到十八丁開自己的兒童美術班。平平凡凡的生活在2014年參與了“‘看見十八丁’社區藝術嘉年華”後開始改變,今天搖身一變,成為“看見十八丁”社區教育的主力之一。

2015年,在“大手牽小手,走進紅樹林”親子營中,她習得紅樹皮自然染澀技巧,之後便持續嘗試及改良染澀的各種可能;2019年與“看見十八丁”團隊帶着“看見十八丁.故事旅行箱”到台灣分享十八丁社區故事。2020年“看見十八丁”由在地青年接棒,她擔任秘書,也挑起Ni Siap染澀技藝傳承的任務。

吳恬盈喜歡藝術和手作,一心想用藝術教育孩子看見十八丁。

社區>>太平十八丁

十八丁(Kuala Sepetang)位於上霹靂沿海河口,距離太平市約16公里。因地理位置靠近太平早期的錫礦區,英殖民政府於1885年在太平和十八丁之間興建了全馬第一條鐵路,十八丁火車站砵威(Port Weld)石碑至今仍屹立於十八丁。

英殖民時期興建的第一座火車站砵威石碑仍屹立於十八丁。

十八丁漁村建於十八丁河(Sungai Sepetang)、加巴章可河(Sungai Kapal Changkol)及勒巴河(Sungai Reba)之間的河口沖刷平原,漁產河鮮豐富,紅樹林生長茂盛,形成當地捕魚、養蚶及燒炭業蓬勃發展的經濟,為木炭及竹樁產業每年帶來3000萬令吉的經濟收益,以及2億3000萬令吉的海產養殖收入。

十八丁的馬登紅樹林是馬來半島最大的紅樹林,紅樹生態系孕育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如熒火蟲、魚產貝蟹類、老鷹及候鳥等,為生態旅遊業提供了先天優勢。今天,旅遊業已是當地重要的經濟來源。

位於十八丁的馬登紅樹林是馬來半島最大的紅樹林。

看見紅樹林 才能守護家鄉

在十八丁人眼中,紅樹林是什麼?

一棵樹,一種可以賣錢的資源,一個可以運動的地方?

吳恬盈想打破十八丁孩子的視角,看見紅樹林不一樣的意義。

討海是十八丁人的主要生計來源之一。

吳恬盈是十八丁人。在太平讀小學四年級時,有一天老師問她:你知道十八丁有什麼特色嗎?小恬盈腦袋一片空白,小聲的說:“神廟?”老師聽後大笑:“紅樹林啊!”這個印記紮在吳恬盈的腦海,至今都忘不了。

豐富的紅樹林生態系,吸引老鷹與其他候鳥覓食。

“十八丁人都不覺得紅樹林有什麼特別。”這也是她成長歲月的日常記憶。像大部分土生土長的十八丁人一樣,她每天張開眼睛,聞到的是炭窯燒紅樹的酸澀味,走出家門看到的,是青蔥翠綠的紅樹林,長輩們討海養家包圍的,也都是濃密的紅樹林,紅樹林早已與十八丁人的生活融在一起。就因為這樣,大家再也看不到紅樹林。

茂盛的紅樹林帶動十八丁的木炭業。

紅樹林是馬來西亞雨林生態系統的一環,貢獻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十八丁,就夾在馬來半島西海岸最大的紅樹林生態系之中。小小漁村依附在霹靂北端河口與紅樹林之間的土地上,廣達約400平方公里的紅樹林提供了居民堅硬的炭原料和建材,三百多座炭窯養活幾代人;約40種樹木組成的紅樹生態系孕育了浮游生物、魚蝦、貝類及水鳥等生物多樣性,支撐起漁業及螄蚶養殖業,也吸引螢火蟲棲息,白鷺鷥、老鷹及其他候鳥過境停留,生命躍動的地景叫人驚嘆。然而,十八丁人習以為常,“視而不見”。

十八丁漁村平日極為寧靜。

認真思考 紅樹林是什麼?

“你問十八丁人紅樹林是什麼?他們會回答你,不就是一棵樹!或賣錢的木材。”吳恬盈笑說。以前她也只當紅樹林是呼吸新鮮空氣和運動的地方,從來不知道原來紅樹林對十八丁人有這麼重要的生態、經濟和文化意義。

認識紅樹林後,吳恬盈的藝術創作開始加入更多創意。

就像那一年小小心靈被老師激盪的記憶,她也是後來置身“看見十八丁”社區教育後才又重新喚起:是啊,十八丁最珍貴的就是紅樹林。這個珍貴,不只是它在2004年南亞大海嘯時阻檔巨浪、保護漁村,還包括經濟和文化支柱,以及安頓心靈的寄託和歸宿。

她記得那一年是2014年。隨着蔡依霖於2013年勝選十八丁州議員,當時的競選總幹事莊白祺開始在十八丁推動社區教育,藉此增加十八丁孩子對家鄉的認識,培養家鄉認同和關懷。吳恬盈當時只是個靦腆內向的美術老師。2014年,因為朋友介紹她加入“看見十八丁”藝術嘉年華當志工,沒想到一腳踩進去後,原本的“玩玩”變成今日“看見十八丁”的年輕主力。

吳恬盈以“看見十八丁”參加第一屆社區企劃大賽,入圍25強。(受訪者提供)

破框而出 帶孩子走更遠

那次之後,她每年都會協助“大手牽小手,走進紅樹林”生活營活動,甚至跟着團隊到台灣分享十八丁社區教育經驗,向台灣雲林故事館及客家藍染專家學習取經。

這段志工參與的經驗,讓她學習了很多。而她也不再只是一個教孩子模仿畫畫的鄉下小老師,而是不斷從生活的經驗和環境中尋找各種突破創意的元素,融入到畫畫教學,以及十八丁的社區教育中,比如帶着孩子到紅樹林和老港寫生、嘗試用紅樹澀汁作畫等等,都是各種大膽的嘗試。

吳恬盈利用紅樹染澀畫書籤。

“社區教育很重要,讓孩子有機會發現十八丁的珍貴價值。”她強調,不要像她一樣,活到二十幾歲才發現十八丁的美好。小孩長大後,無論走到多遠,都會回來守護十八丁。

看見十八丁手作市集1.0展現十八丁道地特色。(受訪者提供)

來來來看 手作市集今登場

“看見十八丁”交由在地青年接棒後,吳恬盈和團隊便卯足勁要為十八丁村民做更多的事!第一棒,辦一場發揚十八丁特色的“看見十八丁手作市集1.0”。

吳恬盈喜歡藝術和手作,在教畫畫的過程中,發現十八丁隱藏着很多手作達人媽媽。“這些媽媽在家會做一些髮飾、水壺袋、潮州糕點、摺金紙等等。”於是她想,不如辦一場能讓社區媽媽展示手作品的市集。

這個市集就在今天(28日)於玄天上帝廟舉行,展出的手作攤位有Ni Siap染澀手作品及工作坊、木炭黑金裝飾、馬賽克藝術、藝術療癒、十八丁媽媽車縫製作、手摺花式金紙、人體彩繪、露營手工、拼豆圖鑰匙扣及插畫製作等等。全都來自十八丁和太平。

當天除了市集,還有紅樹林導覽、講繪本故事、寫生畫玄天上帝廟及有趣的尋遊記等等活動。

遊逛結合知性,是一場展現十八丁漁村生態、文化及經濟之美的獨特市集。

吳恬盈開美術班教孩子畫畫。(受訪者提供)

2019年帶着“看見十八丁.故事旅行箱”到台灣分享十八丁社區故事。(受訪者提供)

你Nī Siàp了嗎? 重拾祖輩的染澀智慧

近幾年掀起的自然染風潮不是新東西,早在久遠以前,十八丁祖輩就善用紅樹皮Ni Siap染澀。今天,這門傳統手藝卻幾近失傳。

這一天,吳恬盈一早載着兩大箱染布工具出現在炭窯。熟練地把一桶暗紅色的紅樹汁液倒在盆裡,在樑柱間拉起晾曬染布的繩索,再撐起四方桌,開始細心地擺放棉布、塑膠圈、夾子、木條等等染布工具,最後將可愛的染澀布娃娃一個個並列排開,臉上洋溢着快樂的微笑!

十八丁傳統染澀採用冷染,即直接將紅樹皮浸泡水中。

Ni Siap染澀體驗工作坊準備就緒!不久,一輛、二輛……摩多車從遠方駛來。七八名九字輩至千禧輩的十八丁媽媽絡繹出現,“她們很忙啊!”吳恬盈解釋,媽媽們忙着照顧孩子、做家務、幫忙家裡生意,好不容易才能抽出時間來學做染澀。媽媽們時尚的裝扮和朝氣的活力,很難想像每一個都已經是幾個孩子的媽媽,有些孩子甚至已上中學。

“我這八字輩的是最老的吧!”吳恬盈自我調侃。在她心裡,一直希望十八丁的媽媽們能繼承紅樹染澀這門祖先傳統手藝和生活智慧,將它發揚光大,一代代的傳承下去。然而,媽媽們儘管有心,但現實生活忙忙碌碌,學習也總是斷斷續續,無法連貫性的學習完整手藝。

訝異祖先智慧 重拾老技藝

十八丁祖輩靠討海及紅樹林產維生,捕撈海產及燒炭撐起一家人的生活及漁村的產業鏈。“祖先們很厲害。以前紅樹砍下後必須先剝皮,才能送進炭窯燒;剝下的紅樹皮沒有經濟價值,他們就會浸泡在水裡,一兩個星期後紅樹皮的單寧酸滲入水中,成為紅樹汁,可用來浸泡漁網和衣服褲子。”

吳恬盈希望將染澀技藝傳授給社區媽媽,幫她們開發新收入。

說來神奇,漁網染過紅樹澀汁後特別堅固和強韌,不容易扯斷;而衣褲經染澀後,布質變厚,可以防風防水、保暖防曬禦寒,是當時十八丁漁民最佳的水衣水褲。“這些故事,我是2017年參與‘大手牽小手’生態營時,從外地來的老師口中知道。”她很驚訝,自己住在十八丁將近30年,完全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

吳恬盈覺得,這門絕活真的太有意義了,原本就熱愛藝術和手作的她開始全心投入到不斷實驗、研發和創作紅樹染的過程中。有天,曾經是漁夫的父親見她忙着做紅樹染,即輕描淡寫的說:“這不就是你阿嫲以前做的Ni Siap?”“哇,我大叫:為什麼你沒有告訴我們?”後來,舅舅也說他小時候常做Ni Siap;她向村裡的阿嫲阿姨打聽,還真的家家戶戶都在做紅樹染。

“我從來都不知道原來有這門傳統手藝,反而要外面的人告訴我。”她有點生氣,氣的是如果不是無心插柳的學習,她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而染澀技藝也就從此消失在空氣之中。這激起她要重拾Ni Siap技藝的決心。

吳恬盈在炭窯開辦Ni Siap染澀體驗工作坊。

嘗試復甦絕活 點燃十八丁

“Nī Siàp是潮州話,Nī是‘染’,Siàp是‘澀’,就是紅樹皮的單寧酸,Ni Siap就是染澀。”她解釋,染澀就是採用紅樹皮作為主要原料的自然染,是依附紅樹林聚落獨有的生活智慧。

那時吳恬盈還是個二十幾歲的女孩,卻湧現一股激情,要把這門絕活重新復甦,點燃十八丁。那之後,她就做各種嘗試。“紅樹染有熱染和冷染兩種。熱染是用火熬煮紅樹皮,冷染則是直接將紅樹皮浸泡水中。”她沿續老祖宗的方式,用冷染方式,並使用鹽巴刺激澀汁分泌及定色,而不用一般的梳打或化學定色,以免造成更大的環境污染及健康安全疑慮。

染澀技藝逐漸成熟後,她心裡最想做的,仍是傳承技藝。所以她努力不懈的透過畫畫班的網絡,培訓十八丁媽媽們的染澀技藝,希望她們熟練後能帶領染澀手作工作坊,或開發新的收入,推動社區的經濟產值。

而更重要的,是讓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智慧,重新活起來。

用方巾包成傳統日本風呂敷。

方巾染澀用途多元

對於Ni Siap,吳恬盈有一股莫名的執著。

她一直持續試誤、改進、請教村裡長輩,慢慢的掌握紮染的各種圖案花式,比如綁木條、紮布、打結、條紋紮、三角形、圓形及花形等等。“紮染好玩的地方,是你永遠都不知道打開時的圖案會變成怎樣,它會讓你充滿驚喜。”而且,不同的紅樹品種、樹齡、水質、溫度、布料、澀汁品質、染布時間和次數等等,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經過6年的實驗和創作,吳恬盈今天已經創作出各種花色圖案的方巾、布娃娃,甚至用澀汁彩繪書籤及畫作等等。“還會繼續研發,想製作一些十八丁的土產,比如斗鯧娃娃、海豚娃娃等等。”

十八丁孩子是守護紅樹林的未來希望。

此外,吳恬盈也結合十八丁在地旅遊,與炭窯和碼頭業者合作設計各種結合Ni Siap染澀體驗工作坊、炭窯導覽、削紅樹皮體驗及日本風呂敷包裹,或觀賞螢火蟲、出海等等深度旅遊配套,吸引不少個別親子家庭、學校團體,以及國內外旅行團的參與。

與其他體驗坊不一樣的是,她志在社區教育。“我們也沒有刻意宣傳,就是透過我們‘看見十八丁’臉書而已,有興趣的人可以留言臉書預約。”

把十八丁變成紅樹藝術景點

吳恬盈心裡還有一個夢想:用紅樹做成裝置藝術,掛滿十八丁街頭!

適逢2021年新新村聯盟舉辦“第一屆社區企劃案大賽”,她與十八丁的3名媽媽組成隊伍,把自己的夢想化成具體的“看見十八丁”計劃概念。

“我的想法是:以玄天上帝廟為中心,用紅樹染澀為廟裡的樑柱和戲台牆面畫壁畫,再善用紅樹皮和木拼接成各種創意的公共藝術。廟裡的彩色玻璃不同時間的光線效果,也能設計成裝置藝術。然後以廟作為中心輻射出去的街道,都掛上Ni Siap染澀旗幟。這些全都讓十八丁的居民一起動手做。”她解釋。

企劃案在七十餘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擠入前25強。雖然最後沒有得獎,但這概念卻成了她念茲在茲想要完成的計劃。“我一定要完成!”她語氣堅決,目前只缺資金。

她相信,看見十八丁計劃不僅可以發揚十八丁的紅樹林特色,更可以成為十八丁獨特的打卡景點,並將十八丁社區民眾串連起來,帶動社區參與和認同。

“看見十八丁”與炭窯業者合作推動染澀體驗結合炭窯導覽的旅遊配套。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