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刊副刊

【社區獵人】他闖山探洞 保美麗河山

文•高佩瑤 圖•黃招勤、受訪者提供

近打谷被石灰岩地質所覆蓋,

Advertisement

是極具價值的古地質。

目睹怡保周圍的石灰岩炸山活動變本加厲,

鄭文達開始了闖山越河探洞潛水展開保家行動,

從2019年起探索和監測的石灰岩山就超過30座。

ADVERTISEMENT

◊獵人鄭文達◊

鄭文達一直說自己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修車員,但《近打谷監測站》(Kinta Valley Watch)臉書一張張觸動人心的近打谷空拍照、綺麗的石灰岩美景、壯觀的山洞奇景、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滿目瘡痍的毀山實況……都出自他的手機。

鄭文達是怡保人,出生至今的41年歲月中,除了幼稚園時到過新加坡阿姨家一次,就再也沒有出過國,偶爾因活動等事務到吉隆坡等地,也只是過客。因為他很愛怡保。

他出生於怡保錫礦業衰退的八十年代,中學畢業時正值國家現代化發現起飛,身邊同輩的怡保人都到新加坡、檳城、吉隆坡甚至外國工作,只有他堅持留守家鄉。他仔細盤算過,出去工作後,每年回來的時間只有兩個星期,如果待在外地40年,那他和父母的情緣還不到兩年,他不想要這種生活。

或許是天生的反骨基因,十幾歲少年時期就對社會的不公不義憤憤不平,他覺得自己作為公民社會的一分子,必須為社會福祉盡一分力,於是他在二十幾歲就加入當年的反對黨,將滿腔熱血灑在Bersih 2.0、趙明福事件、農民運動及反岩貢水壩、紅坭山反毒害事件及反萊納斯運動……。2018年終於成功換政府,但社會並沒有變好。

2019年,他設立《Pemerhati Lembah Kinta近打谷監測站Kinta Valley Watch》臉書專頁,關注近打谷地區的紅坭山埋毒後續問題、非法焚燒垃圾、森林破壞及河流污染等環境公害議題,繼續扮演監督政府的第三權角色,捍衛公民的監督權、知情權和參與權。

監督從自己的家園開始。他目睹怡保周圍的石灰岩炸山活動變本加厲,美麗的家鄉滿目瘡痍,他開始用雙腳闖山越河探洞潛水,展開靜默的保家行動。

社區近打谷

近打谷(Kinta Valley)位於霹靂州,是一塊介於兩大花崗岩山脈:升旗山山脈以西及蒂蒂旺沙主幹山脈以東之間,沿着近打河流域左右延伸的盆地,包含怡保、金寶、和豐及華都牙也等縣市。

近打谷由石灰岩地質所覆蓋。有些學者預測,近打谷的石灰岩形成於三億年前的石炭紀至二疊紀時期;也有學者認為形成於四億年前的志留紀至二疊紀時期,是極具價值的古地質。

因為石灰岩經歷造山運動的地殼擠壓及水流高壓沖積,形成許多溶洞及石山,以致近打谷群山環繞,洞穴與石峰密佈,高達600米的獨立石灰岩山就有超過47座,主要分佈在東部。鄭文達從2019年起至今持續探索和監測的石灰岩山就超過30座。

——家在億年石頭上——

愛自己的家鄉,先從了解她開始。

鄭文達用雙腳穿山越嶺潛水深洞,用手機記錄近打谷喀斯特地貌的美麗,

創造輿論、民意與關注的溫柔壓力阻擋炸山活動。

鄭文達位於怡保崑崙喇叭的喇叭柏邁花園(Taman Rapat Permai)的家距離南北大道只有半公里,大道旁的崑崙特倫東(Gunung Terendum)巍峨壯闊,卻被沙石廠炸得遍體麟傷。鄭文達每天打開家門,映入眼簾的都是坑坑疤疤的山壁,而且一天比一天大,內心無比心痛。

“我剛搬來時,這座山面向大道和我們這裡,仍然是好好的,只炸我們看不到的後面。”他拿出幾年前拍攝的照片,那時山體依然完整,抬頭再看今日的山景,已是另一番樣貌。鄭文達無限感慨,以為換了政府,怡保美麗的山林就有救了,然而問題似乎變本加厲。

他等不及政府採取行動,也沒有餘力集結非政府組織集體抗爭,決定自己保山──保住近打谷這塊全馬獨特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

於是,他化身為城市獵人,穿梭近打谷的山林石洞河川和湖泊探險!

鄭文達用雙腳踏遍近打谷約50座石灰岩山,監測記錄山洞的價值。

近打谷的群山中,將近一半以上都可以看到岩畫,其中以年代較新的黑岩畫為主。

鄭文達:每個地方都有她的身份,怡保的名片可以寫什麼?

人民不知道

政府不重視

“你知道嗎?整座怡保市,都建在石灰岩上面!”他說。石灰岩是水底生物遺骸的鈣質沉積而成,是一種碳酸鈣組成的方解石,當雨水和地下水與碳酸鈣相遇時,會產生化學作用形成碳酸氫鈣,溶在水裡後長期腐蝕石灰岩,漸漸形成各種形狀的溶洞、鐘乳石及石峰景觀,非常獨特,這種地貌,就叫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scape)。“何必花錢飛到中國去看桂林的石灰岩峰林呢?這裡就有!”

可惜,人民不知道,政府不重視,企業加速發展毀壞地貌。甚至於,大部分怡保人都不知道自己就住在石灰岩之上。

鄭文達覺得,要保護怡保的山林,與其採取激烈的抗爭手段,不如讓所有人看到怡保的美麗,發現必須保留她的珍貴價值。2018年起,他開始展開雙腳穿山越嶺爬洞穴的艱苦行動。

先從身邊的崑崙喇叭和崑崙克侖東開始。鄭文達身上只有一架手機、一頂頭盔與一部迷你空拍機,深入到每一座沙石廠運作的石灰山進行監測及拍照記錄,也鑽入石灰山中探索洞穴及石棚,潛入水裡記錄溶洞,各種震驚地質和考古學術界的史前岩畫、古生物化石、舊工業遺址……紛紛出土。

鄭文達從什麼都不知道,漸漸變成一看就知的半個專家,擔起連結學術、政策與石灰岩的橋樑角色。“開始時,什麼都看不見,後來將拍到的照片給考古學家看或帶着學者考察研究,慢慢的懂得辦識什麼是有價值的岩畫、陶瓷、螺殼和動物化石等等。”

經過來來回回重複監測同一個山洞、跑遍近打谷將近50座大大小小的石灰山後,這才發現,原來近打谷石灰岩洞處處是史前考古遺跡,信手拈來一個洞穴,都可能有珍貴的寶藏。

崑崙拉諾洞穴內發現大量具考古價值的紅黑岩畫及古生物化石,但旁邊就是炸山的活躍區。

崑崙拉諾的洞穴徹底呈現石灰岩沖刷沉積後的喀斯特地貌,現在是怡保市重要的旅遊景點。

愛一個地方

請先了解她

“誰說玲瓏谷才有考古價值呢?”鄭文達將一張張拍攝到的美麗照片及收集的數據,都發佈到《近打谷監測站》臉書專頁上,沒有多餘的文字解說,讓社會大眾感受照片的震撼,以及大自然的藝術美學,作為紀錄、警世,也是未來石灰岩山消失的哀悼!

他說,他沒有刻意作出什麼抗爭舉動,但社交媒體病毒式傳播持續發酵,引起9000至上萬的粉絲關注,也引發議論和社會譴責;然後,他帶着關心議題的社會大眾走進山洞認識石灰岩,推動鄉土與公民教育,用越滾越熱的關心、輿論和民意等溫柔策略,向政府及沙石公司製造壓力,迫使山體爆破的速度放慢,甚至考慮其他的替代方案。

“石灰岩是建築的主要材料,也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命脈,我不可能阻止市場發展,但至少從2019年引起社會關注之後,大家都知道山的名字,也比較少看到罔顧山體完整結構及人命安全的殘暴爆破方式了。”而且,因為鄭文達的揭露和新發現,石灰岩經濟以外的其他文化藝術、歷史及環境價值開始受到官方、學術領域及媒體的重視,民間更掀起另一種地質與生態旅遊商機。“大家都有飯吃,那不是很好嗎?”

鄭文達想說的,就只有這個:如此獨特的山林和洞穴寶藏,你忍心破壞它嗎?“愛一個地方,就請先了解她。”

近打谷的石灰山中,常可看到石棚,是古人休息、祭祀、埋葬等的庇護所。

史前遺跡

印證人類活動

從2018年起開始考察行動,鄭文達在短短六年間已考察了近打谷絕大部分的岩洞,有些岩洞甚至發現具考古價值的史前遺跡。包括:

2019年,他和一群朋友在怡保新邦波賴的崑崙拉諾(Gunung Lanno)考察時,發現了30個具有上萬年歷史的哺乳動物化石,包括鬚豬、豪豬、水鹿及已在馬來半島絕種的犀牛臼齒等等。2020年,鄭文達又發現全馬第一顆的劍齒象化石,震撼我國古生物學界。

更不用說無處不在的古老岩畫。從2019年至今,鄭文達與一些同好共探索和監測了超過30個洞穴,發現至少七處紅岩畫及廿餘處黑岩畫。“紅岩畫是史前遺跡,歷史可推算到約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目前在七個洞穴有發現紅岩畫。”這些岩畫包含動物、人、植物、幾何形狀及各種符號,象徵意函仍有待考證。

“比如這些圓形,在同一個洞穴的不同位置一直重複出現,有些在相同的圓形上開始進化成有頭髮身體等等,我的原住民朋友說,那是一種彩虹神,究竟代表什麼,只有畫的人知道。”

他也在一些洞穴和石棚發現大量的螺殼和陶瓷,可能是曾經水淹洞穴帶進來,也可能是古人的陪葬品等等,“但無所謂啦,重要的是證明了有人類活動的痕跡,甚至相同符號都同時出現在幾座洞穴,有族群移動路徑的意義。”

這些發現,也打破1959年以來只有怡保打捫洞、和豐克拉瓦洞及崑崙浪的瑪蘇拉洞三個被列為國家遺產的紀錄。鄭文達的雙腳探索記錄,將史前化石和人類遺跡的考古點增加至超過10個。

手機是鄭文達紀錄的利器,結合空拍與GPS定位,六年時間已考察了大部分近打谷石灰岩山標記。

鄭文達發現全馬來西亞第一枚劍齒象牙齒,引起轟動。

何謂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因應石灰岩特有的化學作用而生,即碳酸鈣溶入水裡後產生化學作用,形成碳酸氫鈣,經年累月隨着水流腐蝕石灰岩,而形成各種獨特的地貌,例如石芽、石溝、石林、峰林、落水洞、漏斗、溶洞及地下河等等。

石灰岩長期受到碳酸盬物質的沖刷和腐蝕,久而久之即形成各種凹凸不平、洞穴貫穿、劍峰直挺等喀斯特地貌,非常美麗。

——石灰岩就是生活——

石灰岩供應的天然資源,

開創近打谷二十世紀初期的錫業盛世,

也推動怡保豆芽種植業,

讓石頭上的怡保、華都牙也、金寶及和豐人安居樂業。

點開《近打谷監測站》臉書專頁,一張張近打谷喀斯特地貌的空拍照,都赤裸裸地展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是在洞穴岩畫和古生物化石的鎂光燈聚焦下,美麗的喀斯特價值被忽略,這不是鄭文達的初衷。

“怡保不是只有岩畫和化石。”鄭文達說。洞穴和石棚是石灰岩地質作用下的獨特構造,也是人類及動物棲息的重要場所,如果沒有洞穴,就不會有岩畫和動物化石。

“所以,岩畫和動物化石只是喀斯特地貌下的其中一個價值。”他說,整個近打谷,包含怡保、華都牙也、務邊、和豐和金寶,都被石灰岩包圍,甚至建在石灰岩之上,無論是日常生活、社會文化和經濟活動,都深受石灰岩的影響,它的價值必須放到喀斯特地貌的整體脈絡來看。錫礦業發展就是其中之一。

近打谷是當年的錫礦業重要地區,“為什麼這個地區盛產錫礦?”鄭文達認為,也得歸功於石灰岩。錫礦主要形成於花崗岩,有少部分隱藏於石灰岩,近打谷就是其中之一,因為造山運動擠壓,包圍近打谷的兩大花崗岩山脈系的錫礦藏被沖刷而下,受到石灰岩凹凸不平及溶洞貫穿的各種喀斯特地貌阻擋填塞,經年累月沉積後,就形成豐富的錫礦藏。換句話說,因為石灰岩地質,形成了豐富的水溶性錫礦生態系統,也造就後來的馬來亞錫礦業的黃金盛世,以及因錫礦而開埠的金寶、怡保、和豐和務邊。

鄭文達:我們就住在石灰岩上。

穿山越嶺是鄭文達工作以外的日常,只為了記錄下家鄉的美麗。

走出怡保的家門,信手拈來都是喀斯特地貌。

在石灰岩上

採錫百多年

在錫礦業輝煌的1900年代,近打谷是全世界生產最多錫米的地區,供應全球50%的錫米需求。儘管19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對錫礦業造成嚴重衝擊,但霹靂州的錫礦業仍然持續至八十年代,直到1982年國際錫礦市場崩盤為止,近打谷錫礦業痕跡也隨着現代化發展而消失殆盡。

2019年,鄭文達與一群朋友在一個崑崙拉諾的天然嘎斯洞(Gua Gatsh)中,發現了260根長方形的人造石塊、支撐大水管的石柱及鐵路的隧道遺址,是礦工活動的歷史證明。這個舊工業遺址,也成為霹靂州錫礦業的重要歷史遺產。

除此之外,鄭文達也發現錫礦場與石灰岩唇齒共生的獨特地貌。在怡保近郊華都牙也渺無人煙的一處廢礦湖,湖水仍未被抽乾,大小不一、鱗次櫛比的石峰(Pinnacles)露出湖面,像極了庭園裡的人造假山,但她是自然天成的。

“想像得到嗎?當年錫礦場就在石灰岩上運作,而湖底也是一大片的石灰岩,甚至溶洞。這種露出湖面的石峰,只有這裡才有,目前僅存仍未被破壞的廢礦湖石峰林,還有四五座。”他真的很希望這個反映近打谷歷史發展與經濟命脈的喀斯特地貌能被保留,它與中馬及其他地區的產錫區截然不同。

錫礦曾經締造華都牙也的經濟榮景,如今錫礦業崩潰,殘存的廢礦湖仍可以發現美麗的石峰林。

鄭文達將自己在崑崙拉諾洞穴拍到的自然條紋印成五尺乘八尺的巨型照片,展示在“藝術怡保2.0”中,讓人感受融合梵高與畢加索畫風的的大自然藝術創作。

石灰岩孕育

芽菜之鄉||文冬新村

大家都知道怡保文冬盛產豆芽(芽菜),但為什麼是文冬新村?“也跟石灰岩息息相關。”鄭文達說。

位於怡保市西方的文冬新村早年以種植豆芽聞名,輝煌時期文冬新村家家戶戶門前都築起一座洋灰斜坡,專供羅里停靠時方便上下數百箱的豆芽。只是,豆芽不難種,為什麼只有文冬新村種得又肥又脆口?

“文冬新村就建在石灰岩上。地底下的石灰岩形成的溶洞泉水含有豐富的碳酸鹽礦物質,非常適合種植豆芽。”鄭文達解釋,豆芽種植時,每三小時需要澆水一次,居民挖井取水澆灌,種出的豆芽壯碩美味。換成別的地方,因為缺少溶洞泉水的滋養,就很難種出肥美的豆芽。

今天,隨着現代化種植方式,溶洞泉水由化學肥料所取代,文冬新村的豆芽種植業也逐漸沒落。溶洞泉水依然在,只是不再種植豆芽。

放眼望去,文冬新村的許多房子都依傍着巨大的石頭興建,有些石頭就在大門前,有些在屋後,有些形成天然的牆壁,居民圍着石頭種植花草,構成一副天然的庭園美景。

文冬新村就建在石灰岩上,為了遷就石灰岩,道路也是彎彎曲曲的。(圖片來源:鄭文達提供)

豆芽種植業鼎盛時期,文冬新村家家戶戶必須搭建洋灰斜坡,才能快速地將數百箱豆芽送進羅厘。

怡保文冬新村佔石灰岩泉水的優勢,種出肥美脆口的豆芽。

萬里望石峰林

即將消失

鄭文達對石灰岩的所有喀斯特地貌都極其敏感,凡走過路過眼角一掃,都能發現石灰岩的蹤跡,特別是完整又獨特的石峰林。

“我住在怡保,常常會留意環境。”就像個近打谷的社區獵人般,早在2019年,鄭文達經過一處位於怡保市萬里望的廢棄荒地時,就注意到隱藏在雜草堆中的石峰林。“這塊土地當時被一些養牛場及非法垃圾場霸佔,雜草叢生,沒辦法進去。”

今年起,地主計劃發展成科技綠環圍籬式工業區,於是將非法使用者請走,也開始清空土地,隱藏其中的石峰林也嶄露頭角。

“實在非常美麗。”石峰林幾乎佔滿整片土地,高矮不一、有大有小,有些是圓拱形,有些是尖峰形的,非常壯觀,明顯就是一處完整的石灰岩地質公園。“但發展商沒有看到她的價值。”

鄭文達覺得,這座天然形成的石峰林具有發展成地質公園的潛能,是非常好的地理教育場域,也是一道象徵怡保的閃亮招牌,是發展旅遊的重要景點。他希望發展商在興建工廠之餘,留下一小片作為地質公園。

鄭文達感嘆,怡保的喀斯地地貌還不止這些,他接下來的行動,是划着船去探索和監測每一條近打谷境內的河流,因為河岸或中央,也都是美麗的石灰岩。

“我們肉眼看得到的隆起石灰岩,只佔了19%,另外的81%都隱藏在地底下。這些喀斯特地貌沒有分號,只在近打谷!”

怡保萬里望一處廢置空地,近來地主計劃發展工業區,清芭後的石炭山群都露了出來,極具發展成地質園的潛能。

水池裡的拱橋溶洞結構,是大自然的庭園傑作。(圖片來源:鄭文達提供)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