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百年遺產的光彩】早期設私塾授啟蒙教育 北海靈應社177年歷史

報導:陳明豪

(北海1日訊)北海靈應社擁有177年悠久歷史,是北海區內最古老廟宇之一,具備宗教色彩且及廟宇功能。靈應社把原來的民間習俗信仰,轉化為生活習俗一部分,更把宗教觀念化為現實生活,成為北海區居民的道德規范。

Advertisement

該社位于北海拉惹烏達路,是在1846年建廟,地方居民稱其為“王爺館”,在創設早期就設立私塾,讓南來的先賢子女接受啟蒙教育,有鑒於此它不被稱為廟、宮或堂,而是稱為“社”的緣故。

北海靈應社是北海區內最古老廟宇之一。

居民稱為“王爺館”

ADVERTISEMENT

然而該社創設的年份無從考究,亦無任何詳細的書面記載,只能從廟宇懸梁上的“代天巡狩”的匾額,刻著“同治十三年”,推斷該社建立年份可能是1846年。

北海靈應社不僅提供膜拜神明場地予善信們,也為地方上的福利慈善公益事業及華教發展作出貢獻,同時也提供助學金,讓華裔的貧寒子弟,不會因為貧寒而被逼輟學的情況上演,秉承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的精神。

北海靈應社殯儀館。

2年前耗逾31萬提升殯儀館

該社總務林海順說,該社位于雙溪浮油區的殯儀館,曾在2021年進行提升工作,耗資31萬4440令吉,從原本的2格停柩室提升至3格停柩室。

他說,殯儀館每日每個停柩室辦理喪事收費為130令吉,僅是象征性收費,因該社需要人員清理及繳付水電等費用。

“每個停柩區除擁有個別的男女廁所,也擁有自己的廚房。本社每年都有為沒有親屬者的逝者及家境貧寒者,免費提供停柩室辦理喪事,1年平均處理10宗。”

他說,該社每隔至少12年或以上,會舉行大型酬神慶典,乃北海開埠以來,傳承最為悠久的大型謝神儀式。這項祭祀儀式錯過至少須等上12年,上屆的酬神慶典是在2016年進行,由拿督陳炳安擔任慶典主席。

“本社一項致力當地的政經文教發展,在上屆的酬神慶典除了謝天之余,也對地方上慈善公益教育事業作出貢獻。此項酬神慶典傳承至今已有逾177年,從先祖開始就一代代后人傳承下來,是見證北海歷史的一項憑證,也是少見仍然流傳的祭祀慶典。”

他說,上述的酬神大型慶典,寓意著對神明給予地方上的風調雨順及六畜興旺的答謝,所以對于當地舊有的農耕社會而言,有關活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慶典。

他希望年輕的熱心善長,能成為該社一員,一起為該社發展作出貢獻,讓該社在未來有更好發展,將華族傳統文化推展至社會每一個角落,把華教發展得更好。

林海順

重要文獻日治期間遭銷毀

北海靈應社會務顧問呂亞歷說,談到該社是由誰創辦,也是無詳細的記載,這是因為一些重要文獻,比如地契已在日治期間慘遭銷毀。

他指出,該社的辦事處所掛着的3幅信理員遺像,即王文董、黃貽缺及吳光釧,上面寫著公元1904年乃是該社第二代的先賢,創建人是誰,至今仍是謎團。

他說,該社開始時是一間亞答屋,坐西向東背向大路,并在1969年進行重建,坐東向西与當時的舊社方向相反,如今是面向大路。

呂亞歷

供奉孫佘池雷4王爺

理事會主席陳萬福說,該社是供奉孫、佘、池及雷四位王爺,至于王爺的來歷,相信与靈魂崇拜的神有關,例如是史上有名望的人、忠貞烈士、曾扶弱鋤強為地方造福的民間傳奇人物,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超凡人物死后為神,為后人所祭祀。

他強調,該社不僅是一個宗教場所,其社會功能才是至關重要,如在80年代,北海一直以來缺乏葬地,在那時該社就發揮照顧族群福利,除買入29.5英畝位于威中縣雙溪里武的土地,作為華人公塚用途,同時在2015年購入雙溪里武公墓毗鄰的14.5英畝地段,以應付未來之需。

“在教育發展方面,本社也展現責無旁貸精神,維護母語教育的崇高精神,北海峇東丁雅勵華學校的校地屬于本社所有,每年僅是象征式收取租金。”

陳万福

頒助學金減貧寒家庭負擔

教育基金組主任拿督陳炳安強調,該社頒發助學金的款項,是在2016年進行大型酬神慶典所節約的款項,并在2018年開始用銀行所頒發的利息作為頒發助學金用途,至于不足的款項是由該社所墊付。

他說,該社頒發助學金的目的是要減輕貧寒學生家庭負擔,讓貧寒子弟不會因為家庭貧寒而被逼輟學,檳城華社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的精神。

檳華社窮不能窮教育

“開始時,威北僅有7間學校提出申請,在2022年申請的學校增至9間,每間學校10名學生受惠,受惠學生由校方領導層自行遴選。”

也是2016年大型酬神慶典主席的他說,有關此祭祀大型慶典,百年來每12年或以上都會舉辦一次,對于老一輩的人來說,這是一項非常熟悉的慶典。

檳州政府在今年1月選出的“檳城百年遺產卓越獎”,走過百年悠悠歲月的北海靈應社也入列,為這間古老廟宇增添光彩一頁。

陳炳安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