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牙齒專題】牙齦萎縮不可逆轉 趁早防治為上策

(香港訊)牙齒會長高?牙齒看起來越來越長,其實是牙齦組織越來越少,揭示牙齦正在萎縮!牙齦萎縮不是口腔疾病,但與牙周病息息相關。

除了影響外觀與口腔健康,最殘忍的是,當牙齦一旦萎縮,即使處理好病原後,大都無法回復如初。

Advertisement

近來有牙膏和漱口水標榜可預防牙齦萎縮,到底成效如何?怎樣看得出牙齦正在萎縮?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牙周病學及植齒學)、牙周治療科專科霍慧心醫生指出,牙齒表面由琺瑯質、牙骨質和象牙質構成。

牙周病刷牙太大力是成因

ADVERTISEMENT

牙冠表面由較通透、呈白色的琺瑯質覆蓋,而牙根表面則主要是顏色較黃的牙骨質和象牙質,“當看到牙齦向上縮或向下退,露出牙根黃色部分,即代表牙齦萎縮”,牙齒因而看起來變長。

牙齦一旦萎縮,牙縫變大,牙根因缺乏牙齦保護,牙齒對冷熱、甜酸會變得敏感,而且當刷牙不正確和不乾淨時,易耗損牙根,刷蝕牙齒。另外,當牙骨質和象牙質外露,因象牙質對酸的抵抗力比琺瑯質差,一旦蛀牙,就會惡化得很快。

牙齦萎縮是牙周病徵狀之一,牙科醫生陳澔賢指出,當牙菌膜累積,導致牙齦發炎,有可能使牙齦收縮,尤其常見於糖尿病人、缺乏口腔清潔人士、吸煙人士等;刷牙太大力亦會刷傷牙齦,使其萎縮。怎樣分辨兩者?如果由牙周病引起,可能伴隨流牙血、牙石、口氣、牙瘡等;“至於因刷牙太大力所致,通常牙齒較乾淨,牙齦基本上不會發炎、流牙血、紅腫等,僅牙齦萎縮而已。”磨牙習慣或綁牙不當都可能是原因之一。

霍慧心指出,先天因素亦有影響,就如人有高矮肥瘦,每人的牙周表型(phenotype)不同,牙槽骨與牙齦厚薄有別,先天牙周表型較厚的人,牙齦即使有炎症,流失部分骨膠原,仍有其他骨膠原自動補上,牙齦萎縮的風險比起牙周表型較薄的人低。隨年紀增長,牙齦亦會有輕微萎縮,屬正常生理現象。

陳澔賢指出,“牙齦萎縮跟我們老去,皮膚長皺紋一樣,就算沒有病痛,刷牙刷到60歲、刷足60年,牙齦多多少少都會有點萎縮。”

牙周治療科霍慧心醫生

為何隔壁的牙齒“長高”了?

牙表面萎縮復修成功率高

霍慧心表示,牙齦萎縮可出現在局部或全個口腔,牙周表型較薄的前牙區如門牙、犬齒等,相對較厚的後牙區,較易有萎縮。不過並非所有情況都需要處理,陳澔賢指出,如果牙齦萎縮伴有發炎、萎縮程度比正常範圍多,如露出一半牙根,就需處理。

“牙醫辨別出牙齦萎縮的原因後,會針對病原對症下藥,有牙周病就醫治牙周病,刷牙太大力就改善刷牙力度,磨牙就戴磨牙膠”。穩定牙齦萎縮狀況,讓它不再收縮下去後,如果病人還有儀容上的擔憂,“如20、30歲年輕患者,牙齦萎縮出現在門牙附近,笑起來牙齒特別長,較擔心儀容,這些情況或會建議做修補牙齦手術。”

霍慧心指出,牙醫會評估患者牙周組織流失率和萎縮位置,按情況從上顎取牙齦組織或使用膠原非自體移植物,修補萎縮部分。如果牙齒表面萎縮,復修成功率會較高,但若出現在牙縫處,手術較難達到理想效果。陳澔賢補充,有吸煙習慣的患者即使補好牙齦,若繼續吸煙,新補牙齦會受到污染,手術改善效果有限。

“假如牙周組織健康,牙齦萎縮平均,不影響牙齒健康,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當事人又不擔心外觀,就不一定需要治療。”霍慧心說。

牙科醫生陳澔賢

用軟毛牙刷注意口腔清潔

萎縮後的牙齦,難以回復如初,所以預防萎縮才是上策。市面上有主打預防牙齦萎縮的牙膏、漱口水,細看成分,有添加維他命E,有蘊含胺基酸。

陳澔賢檢視相關產品,“這些產品所謂預防牙齦萎縮,實際上是添加殺菌成分,減少牙周病,它們其實偷換概念”。

如果牙齦萎縮是由刷牙太大力引起,屬物理上的傷害,這些產品成效不大。霍慧心亦指出,暫時未有相關研究證實塗抹這類產品可助預防牙齦萎縮,維他命E、胺基酸等成分對牙齦健康的效果亦成疑。這些成分常見添加在護膚品內,塗抹在皮膚後會自行吸收,但牙膏不會敷在牙齦表面一段時間,加上口腔內有口水,又會刷牙、漱口,將牙膏沖走,相信效果有限,“而且維他命E要有相對濃度才有效,但加入牙膏的已稀釋。”

她認為,不一定要用這類產品,只要是含氟素的牙膏已達到清潔牙齒的功用。

預防牙齦萎縮,兩名牙醫都認為,日常口腔清潔至為重要。陳澔賢教路,應使用軟毛牙刷,刷牙時沿着牙齒與牙齦邊緣輕力刷,每隻牙刷2至3秒,“如果留意到牙刷已刷至變形、刷毛散開,代表刷得太大力。”

無論是手動或電動牙刷,若太用力壓向牙齦,也會使牙齦受損。霍慧心指出,市面上部分電動牙刷具壓力感應功能,可顯示刷牙力度會否過大,用家可藉此幫助調節力度。另外,每年應接受1至2次牙科檢查,及早發現牙齦問題。

文:張淑媚《明報》

牙齦萎縮可出現在局部或全個口腔,牙周表型較薄的前牙區如犬齒(綠圈示)等較易萎縮。

會磨走表面琺瑯質

適當使用美白牙膏

牙膏種類繁多,貨架上林林總總的產品宣稱有不同功效,美白、抗敏感、抗口氣、修護牙齦……消費者怎樣選擇?

牙科醫生陳澔賢和牙周治療科專科醫生霍慧心拆解常見的牙膏類型。

不少人夢寐以求一口白牙,笑起來時露出燦爛笑容,因而選用美白牙膏。霍慧心指出,美白牙膏常見含研磨因子如silica powder、carbonate powder、dicalcium phosphate等,透過微細粒子磨去牙齒表面污漬。

但有研究指出,過分使用或將牙齒表面磨得粗糙,反而更易染上污漬。陳澔賢補充,“初期使用美白牙膏時,或可清去表面的牙漬,使牙齒變白,但及後牙齒可能越用越敏感,因為它會磨去表面的琺瑯質”。

霍慧心建議,美白牙膏應適當使用,別為美白而密密用,維持基本一日兩次的刷牙習慣就可。

抗敏感牙膏需持續使用

除了物理方法去漬,美白牙膏亦常見以不同成分分解牙漬,例如酵素(如bromelain、papain等);添加改變牙齒表面光學特性的藍色染料blue covarine,中和黃色的牙漬;又或加入漂牙療程所用的過氧化物如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但牙膏所含的濃度一般低很多,成效較不明顯。

吃喝冷熱食物時會牙痛?受牙齒敏感困擾者常用抗敏感牙膏。霍慧心指出,研究證實抗敏感牙膏有助減低牙齒敏感,常見成分有potassium nitrate、arginine、stannous fluoride等。

陳澔賢解釋,它們主要透過降低牙齦神經的敏感度,或者封閉牙齒負責傳遞信號的微細管道,讓外在刺激較難傳至牙髓神經,減低牙齒敏感度,“但通常需要持續使用,一不用就可能回復敏感”。

建議選擇單一功能牙膏

抗口氣牙膏多數透過添加薄荷、香料等成分,掩蓋口腔氣味,但陳澔賢提醒,“如果患有牙周病,就算用了抗口氣牙膏,過一段時間後都會有口氣”,因此當發現有牙周病相關病徵,應處理問題根源。“這些牙齒護理產品,可能(短期內)抑壓到表面病徵,有時卻因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其實只要找到病因,消除病原,就可減少口氣。”

霍慧心提醒,市面上的牙膏時常強調多種功能,一支集抗敏感、美白、抗菌、防口氣於一身,她建議選擇單一功能的牙膏,如只專注抗敏感功能,因牙膏內的活性成分太多,成分之間可能會有相互作用,或影響成效。

染黃牙齒6大兇手 咖啡番茄草莓都上榜

近年來,美白牙齒的風氣興盛,隨着技術普及進步,許多牙醫與醫美診所都推出牙齒美白療程。

但牙齒美白並非一勞永逸,平時還是要好好保養與照顧,才能維持一口亮白。

想要避免牙齒黃黃,其實除了避免喝咖啡外,竟然還有一些常見的飲食要注意!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前理事長陳彥廷解析,根據《網絡溫度計民調中心》的數據顯示,民眾每天會喝一杯以上的咖啡,平均每人每年的咖啡消費量約為122杯。我們知道牙齒染色的食物無非是咖啡或茶,但是否還有什麼容易染色、但我們卻會忽略的食物?

以下是牙齒染色的兇手:

1/抽煙。

2/咖啡。

3/深色水果。

4/飲料:碳酸飲料或紅酒。

5/沾醬:如醬油。

6/水果如草莓、藍莓、櫻桃、番茄、覆盆子、

葡萄、紅色火龍果等深色水果。

這些水果通常含有較多的色素元和單寧酸,再加上水果本身帶有的酸性,就可能會破壞牙齒表面,就形成黃漬。因此吃完後盡量刷牙、漱口以減少色素沈着。

有患者曾問,若使用吸管喝上述飲料,是否也能避免牙齒染色?邏輯上來說,若沒有接觸到牙齒,確實是可以避免牙齒染色的風險。

幫助美白牙齒的食物

除了了解牙齒染色的潛在兇手外,要如何吃才能美齒?

這時可試試以下能減少色素沈澱、

幫助牙齒美白的食物:

1/花椰菜。

2/蘋果。

3/芹菜。

4/乳酪。

5/鳳梨。

三種美白的方式

如果想要快速的達到亮白牙齒的效果,有以下三種常見的牙齒美白方式:

◆噴砂:對於外染性(牙齒填補物的色素等)可以透過拋光、洗牙去除。

◆藥物(過氧化氫):可進入琺瑯質將色素分解。

◆貼片:牙齒結構不好,就可以將表面薄薄磨掉,貼上貼片。但美白貼片就像貼壁紙,可能會掉落,因此也要仰賴牙醫師的技術。

但要注意的是,過氧化氫是強氧化物,對神經較有刺激,因此年輕的患者牙齒鈣化程度沒有那麼多,就比較容易傷到神經。另,牙周病患者也因牙齦委縮、牙根外露,若再使用強氧化物,就可能造成敏感的現象。

至於孕婦是否適合牙齒美白?針對患者色素沉澱的狀況再給予合適的治療,但我會建議較保守性的治療,如噴砂。

美白前掌握兩大重點

在進入牙齒美白療程前,我們也要知道這兩件事,才能避免後續牙齒問題:

檢查口腔有無不良填補物或蛀牙的坑洞:美白牙齒的強氧化物會滲進不良填補物產生的縫隙或蛀牙的坑洞,有時會造成神經受損,神經一旦出現病變,未來就需要做根管治療。

美白劑對牙齦也有一定的傷害,因此牙醫師在進行美白療程時,會先鋪上保護牙齦的材料,之後再使用美白劑,讓牙齦和美白劑不直接接觸。

關於牙齒的3個迷思

迷思一:牙齒黃就拼命刷。每個人都想要有一口潔白的牙齒,因此一發現牙齒黃黃就拼命刷?

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牙齒會白,是因為琺瑯質的緣故。牙齒外層的琺瑯質大多為透明、偏白的顏色,但是在我們咀嚼時就會慢慢耗損掉,而且刷牙越用力刷,也可能會導致琺瑯質越刷越薄,就容易顯露出象牙質偏黃的顏色。因此適度的清潔就可以了。

迷思二:牙齒美白一定有效。如果色素沉澱在填補物而非牙齒上,就無法透過牙齒美白使之亮白。再來就是,若牙齒本身鈣化不良也無法做到很好的效果。

迷思三:牙齒美白能一勞永逸。做完牙齒美白後,還是需要民眾努力維持,避免食用容易造成色素沉着的食物、飲品,或是不良習慣。

文:王宇宙《良醫健康網》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