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走向沒落的籍貫方言

不久前,一位朋友向我談起籍貫方言沒落的問題,他語帶感觸,表示推廣方言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關於我國各籍貫華人的方言,從我的觀察,確實如朋友所說的,年輕一輩的新生代,很多已無法用自己的籍貫方言來跟人溝通,難怪我這位朋友認為通曉多種語言的大馬華人,過了兩三代,孩子們就只懂單一母語,在他看來似乎是退步的現象。

Advertisement

無獨有偶,在報章上讀到一則新聞,森州客家公會聯合會青年團團長表示,隨着時代變遷,籍貫方言已走向沒落,其沒落主因是新生代父母不再使用方言與孩子溝通,而是使用華語或英語,導致大部分的年輕人與自己的籍貫方言漸行漸遠。

與方言漸行漸遠

我也把這一則新聞傳給香港的朋友,我們都贊同上述團長的看法,那就是要保留地方文化特色,得傳承各地方言,那是重中之重。像這樣的呼聲,希望能夠引起各籍貫方言團體,即地緣性的鄉團人士關注。

回想自己初上小學才開始學講華語,當年的華語老師在課堂上為了解釋一些詞語,不得不用廣東話和福建話詞彙來翻譯,而在校園裡提倡講華語和禁止講方言,成了我這一代人的學習經驗。

ADVERTISEMENT

如今這種學習語文的規定早已不復存在,每個孩子都會講華語,至於方言就生疏了,甚至不會說。幾十年後的今天,開始有人鼓吹搶救方言,這個現象是過去沒有想到的結果。

時代就像一個鐘擺,從這一端擺到那一端,當形勢走到盡頭,又要擺回來。我看籍貫方言在我國華社的處境,就是如此。原本籍貫方言是代代相傳的母語,如今把方言作為母語的家庭,應該很少了,在學校裡,縱使沒再禁止講方言,也聽不到學生講方言。從學校到家庭,華語已經成為母語,也做實了華語作為母語的地位。

保留地方文化須方言

隨着中國崛起,各國都掀起學習華語的浪潮,跟我國數十年來成功提倡講華語運動正相吻合,我國華裔要跟中國人進行政經文教往來,無疑占盡了語文通暢無阻的優勢。

過去的年代,華人能夠口操多種方言,加上在學校學習華語、馬來語和英語三種語文,讓國外人士大為驚嘆,而現今的新生代繼續學習三種語文,加上幾句半鹹不淡的籍貫方言,或是根本不會講方言,會不會就是退步而失去競爭力,看來也未必。

畢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貌,過去的情況,未必適合現今的實際要求,但若要保留地方文化,就必須要傳承籍貫方言,這個原則是正確的,只需要有適當的處理方案,相信還是能能挽住籍貫方言走向沒落的頹勢。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