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華教節

每年12月18日是華教節,源自族魂林連玉在1985年逝世兩年後,林連玉基金在公祭林連玉時宣布將他的忌辰訂為華教節,到了1988年,林連玉基金又公布華教宣言,宗旨為發揚林連玉精神,以之作為爭取我國華教平等,促進多元的指導思想。

華教節舉行簡單而隆重的公祭林連玉儀式之後,就舉行華教節慶典,並頒發林連玉精神獎,這是華社最高榮譽的獎項,用以嘉勉表揚體現林連玉精神的無名英雄,或者對族群文化和母語教育建設有功的團體和人士。

Advertisement

捍衛和維護華教權益

除此之外,從2007年起,配合林連玉的冥誕(8月19日)舉行華教節序幕禮,為華教節掀開序幕,接下來林連玉基金舉辦林連玉講座、邀請專人專寫華教節文章等等,而且也在獨中推動華教之旅,讓中學生在華教節這一天,參加公祭儀式和華教慶典活動。可以這麼說,在這 30多年來,每年的華教節一系列活動,極富教育意義。

我國華社爭取華文教育的平等權益,已經成為華人的共同信仰,在這百年來,經歷了英殖民政府的統治和建國後的獨立自主,華文教育面對各種各樣考驗,然而為了傳承華人文化,伸張民主正義,敢向當局抗爭,成為華社最受關注的課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捍衛和維護華教權益,成為一場持之以恆且波瀾壯闊的民間運動,歷百年而不衰,可以說是世界上堅持最久的民間正義運動,而我國華教能夠站穩腳步,處變不驚,這場歷久彌新的華教運動居功厥偉。

林連玉是華教代表人物

ADVERTISEMENT

林連玉先生是整個華教運動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為了爭取華教權益和公民平等的生平事跡早已廣為人知並深入民心,除了在華社,在其他族群社會中,也受到開明的非政府組織的重視,並給予肯定,還被尊為我國母語教育之父,對林連玉而言,可謂實至名歸。

今年的華教節主題是“民主多元盼春歸”,反映林連玉一生的“多彩多姿,共存共榮”理想。我國正值再度改朝換代之時,政府面對種族政治和宗教極端的考驗,加上還要糾正前朝政府所遺留下來的政策偏差,華文教育作為締造我國多元化教育政策的關鍵,必須要堅持一直以來的鬥爭路線,教育政策也必須能夠反映多元色彩,並彰顯民主精神,我國的教育春天才會到來。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