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華教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着6個州屬陸續宣布解散州議會,不久後就將迎來選舉。這段期間特別關注選舉前的各種論戰,作為華教工作者,所關心的都離不開教育與文化的問題。就從這個角度來談談華教在我國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還記得在2012年時,柔佛古廟游神活動獲政府頒發馬來西亞非物質文化遺產榮譽,過後新山中華公會就啟動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申請將游神活動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的工作,目前還在努力爭取中。

Advertisement

從柔佛古廟游神活動能夠獲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榮譽,我突然想到我國華教發展超過兩百年,前100年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後100年則因應國內殖民統治和建國歷程,翻騰出波瀾壯闊的歷史洪流。

具特色的華人文化

華教作為神聖不可侵的母語教育系統,華文初等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的範圍內。在華文中等教育方面,則有華文獨中繼續苦苦支撐着。華社維護華小和獨中的發展,通過教育把中華文化扎根在這塊國土上,這種文化精神值得去全體國人珍惜。

寫到這裡,我覺得華教也應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年前曾經聽人提過此事,但那只是漫談而已,華社沒有實際行動,然而這句話在我的腦海里迴盪至今。6州選舉即將到來,看出我國政治仍然擺不脫種族和宗教的困擾,那些政客所製造的矛盾和對立,只會影響各族人民的情緒而已。這個國家將會走向那個方向?而最有資格認證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華教,又將會面對怎樣的考驗?

ADVERTISEMENT

從人類文化的層面來看,我國華教在這片國土上成功為華人保留了民族文化記憶,但也融入本土文化之中,形成具有特色的華人文化,而中華文化深層結構之中的傳統基因,也決定了華人在這個國家的文化風貌。

母語教育的典範

人們說華教、華團和華文報,是脣齒相依的關係,但以華教作為核心價值。這個核心價值反映出華人秉承祖先的儒家思想,例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教育觀,還有“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敦親睦鄰精神,促使華人處在這個多元種族的文化環境中,繼續以溫柔敦厚的文化素養面對各種挑戰。

華教本質上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只要多元文化繼續成為治國理念,華教作為母語教育,就有茁壯成長的前景,它不僅是華社的驕傲,也是國家的榮耀,更是各國母語教育的典範。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