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突圍的一年

農曆新年期間,手機裡儘是各種各樣的電子賀卡和賀年短視頻,而且花樣百出。大年初一那天,手機響個不停,看了許多很有創意的電子賀卡和短視頻,心裡感覺到一股溫暖。

在許多賀年短視頻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來自雪州吉膽島“中文背誦古蘭經學院”的短視頻,看到該學院的學生在新年期間組團向當地居民拜年,該學院致力於促進跨族群交融的做法,給人留下深刻且良好的印象。後來我也將短視頻傳給了馬來朋友作為分享。

Advertisement

無獨有偶,我在疫情之前,曾結識了私立宗教學校的董教人士,在校際方面也曾進行過多項活動,後來我和這些學校行政主管都保持聯繫,逢年過節,大家都會互相問候,感受對方的誠懇祝福。

從這些看似表面的佳節祝賀,看得出各族社會其實或多或少都在進行跨族群交融工作,如果不是看到中文背誦可蘭經學院的視頻,我們還不知道有這樣特別的學校。上網去查詢,才知道原來是一名通曉中文的宗教司莫哈末(又稱「Mat Cina」),受馬來諺語「Tuntutlah ilmu walau sampai ke negara Cina」(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啟發,因此創立了大馬首家中文背誦研究學院(Tahfiz),強調以中文來背誦和研究可蘭經。

我們這個國家已經獨立超過六十年了,經歷這麼長時間的建國過程,各族人民在跨族群交融方面,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雖然這幾十年來經常受到不負責任的政客作祟,企圖從中撈取政治利益,但各族人民都理解國家要穩定,在處理民族關係方面,必須要求穩定。這個穩定基礎要從何而來?無非就是政府施政要公平對待,以及各族之間能夠互相諒解和互相欣賞。

這個國家原本就非常美麗,除了擁有壯麗的山河,更重要的是多元種族所締造的國家文化內涵多彩多姿,值得令每一個國民感到驕傲。因此,國家要求繁榮穩定,就必須要搞好民族關係,這是首要之務。進一步來說,跨族群交融就是愛國表現,因此對於當前的愛國教育,莫過於貫徹跨族群交融,希望在新任政府的努力之下,除了重振經濟,也應在跨族群交融方面做出表現。

ADVERTISEMENT

今年是兔年,但願大家所說的,希望今年“兔”圍而出,“兔”飛猛進,而在跨族群交融方面,尤須如此,則大馬幸甚!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