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獨中要逆向而行

世事總是難料,明明一個大好時代,卻感受不到大好時代所帶來的新氣象,這個情況放在獨中招生的環境中審視,就會感受到招生壓力越來越大。從表面上來觀察,這幾年獨中憑著卓越的應對疫情能力,維持了教學進度,獨中統考也能如期舉行,一切都維持得很好,但在招生方面,新生人數總體上卻有下降趨勢。

疫情下招生下跌

Advertisement

是什麼原因導緻如此局面呢?這幾年的疫情中,若論學校建設、教學品質、活動能力、學生的學習表現等等,獨中在各源流中學之中是不遑多讓的。加上當今獨中統考文憑受到廣泛認同,縱使在政治環境中常被政治人物拿來消遣,但無損文憑的高度價值。獨中憑着這樣的發展形勢,理論上應該受到華小家長的追捧,新生人數應該會持續增長,並從維持全國數年來的8萬餘名,奔上10萬大關才是。

影響獨中招生的因素來自多個方面,首先是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到處林立,這種學校的收費昂貴,和獨中的收費差距儘管很大,但對於許多中等家庭來說,家長有足夠的能力去負擔。它不僅吸引了許多小學生家長,也吸引了中學生的家長,當就讀的小學生漸多,無形中也影響到華小的收生,而華小生的畢業人數逐年減少,也衝擊到獨中的招生。

獨中須加強宣教

還有一個問題是人口遷移導致許多華小面臨生源短缺的窘境,許多人都說華人的生育率低,這是華小學生減少的另一原因,因此曾經是大型或中大型的華小,經過歲月的洗禮,有些已經淪為中小型或小型學校。

ADVERTISEMENT

進一步說,許多華小教師和家長對獨中教育仍然不夠了解,因此獨中必須透過各種途徑加強宣教工作,而宣教工作成為獨中辦學其中一項重點工作,而宣教的理念也滲透到學校常年各項活動之中,因此獨中在面對招生人數不容易突破的情況下,校園活動的各種宣傳此起彼落,目的就是要讓華社人士和華小家長能夠多關注獨中的存在價值。

疫後時期,我們進入一個大好時代,然而面對以上各種問題,獨中在招生工作上必須逆向而行,明知前路漫漫和崎嶇不平,但還不至因招不到學生而停辦,華社把辦好獨中視為傳承族群教育前途的關鍵,要如何逆行而進,需要整個華社來關心。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