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放緩籍貫方言的消亡

上星期發文對馬大中文系舉辦全國第一屆漢語方言講故事比賽給予極大的肯定,並認為這是一項壯舉。比賽圓滿結束後,我從網路媒體和電視新聞看到了相關的報導,相信已引起我國華社的關注。

關於傳承方言的問題,確實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Advertisement

設法保留瀕危語言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統計,全球至今仍有7000餘種活躍語言。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許多語言面臨生存危機,因為使用者逐漸減少,有者甚至瀕臨滅絕。這是不爭事實,許多語言學家都在努力搶救,設法將瀕危的語言保留下來,以放緩消亡的速度,或許這些瀕危語言已經沒有實用價值,但至少還有學術研究價值。

馬大中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拿督黃子堅也表示當前華社各籍貫方言面對的困境,方言走向式微已不可逆轉,但對於保留華裔身份認同,仍然具有深重的意義。

在電視上看到上述比賽獲獎學生的訪談,他們也談到一個重點,那就是許多華人家庭重視華語和英語,家長不再用方言和孩子交談了。很多家長不使用自己的籍貫方言,加上當前英文仍然是最重要的國際語文,為了孩子的教育前途,用方言和孩子溝通似乎是不切實際的語言行為。

ADVERTISEMENT

原本講好華語和方言分別是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責任,不應該有所衝突,但經過長期的教育打壓,到了今天,卻成為一個必須反思和反省的嚴肅課題。我們生活在一片多元種族文化的土地上,在憲法的保障下,各族人民都有權利學習和傳承本身語言,那傳承方言的責任到底要由誰來承擔呢?

前兩天我出席一所華小的校慶晚宴,該校在宴會上安排了開場表演,學生合唱團演唱了方言民謠《天烏烏》和《月光光》,那清純的童音,把兩首曲子演繹得非常好,曲罷獲得滿堂掌聲。

鼓勵多講方言

這樣的演出,換在那個強力推廣華語的年代,是不可思議的,但今天也看出很多學校都鬆綁了,讓孩子有機會用鄉音唱出具有文化底蘊的民謠,這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另一個新起點,值得鼓勵和提倡。

華社的中生代經歷過語言打壓的年代,如今都成為華社的中堅分子,如果能把傳承中華文化的思想格局擴大到推廣籍貫方言,那麼在堅定我國華裔的身份認同上,就多了一個堅強的理由。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