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家校合作才是關鍵

最近面對一些學生個案,無非就是在校園裡發生行為偏差,校方完成個案處理之後,需要通知家長到校來了解,要求關注孩子的後續行為能夠導正,畢竟在中學時期,要把孩子教好,家庭和學校必須進行合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才會走向健康成長之路,而要處理好這些事情,還真需要高度的耐性。

日前報載教育部設立“吹哨者系統”,以接收民眾對教育部各階層職員,包括對校方和教師的舉報和投訴。這則新聞引起一些人的議論,主要的看法是擔心遭到濫用,引致教育工作最前線的教師遭到傷害,甚至也讓掌校的校長面對沉重的壓力。

Advertisement

人格塑造在中小學

教育為立國之本,教育部會設立這樣的措施,應該有它的道理,但普遍上認為教育部應該要維護教師的尊嚴,避免衝擊到教育工作的正常操作。至於要如何評價教育部這項舉措,或許言之過早,但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還是可以從積極正向的角度來期待家長的支持與合作,讓學校教育走向美好。

這麼多年來,我總是強調一個觀念,那就是“家校合作”,才可以幫助孩子成人成才。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前後約12年,這個成長階段經歷了完整的童年和少年時期,並在高中畢業時,進入青年時期。換句話說,一個人的人格完成塑造,都是在中小學時期度過和完成。

學校教育固然可以在傳授知識和技能方面扮演重要的教育角色,也從而培養學生建立信心面對未來的升學與就業,尤其在中學階段的那6年間,更是關鍵時期,一旦錯過了這個黃金教育時期,對未來的人生發展,將會造成不小的影響。因此,家長對孩子在中學以後的前途發展,肯定高度關注。

ADVERTISEMENT

隨着時代的變遷,現今教育普及,人們對於教育的看法,和過去有所不同。過去的年代,家長對教師的態度,有些不是現今的家長所能理解的,但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家長對教師的尊重,還是需要強調的。

讓孩子學會自主

為了孩子的教育,學校的教師團隊在教學專業工作上,力求為學生授業解惑,當然,更重要的要為學生傳道,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至於家長,他們需要信任校方,放手讓教師來管教孩子,並在校方認為適當的時候,一起來關心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學會自主,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中小學時期的孩子正走向自主學習的教育目標,唯有家校合作,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成長有人關懷。家長在把孩子送進學校之前,就必須要有思想準備,他們要如何配合校方的管教,從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學會親師相處之道,才能夠幫助到自己的孩子邁向成長。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