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大馬年味最濃

農曆新年越來越靠近了,年味也越來越濃。首先讓人感受到濃烈氛圍的,就是聽到新年賀歲歌曲,在購物商場裡,越來越多人趕辦年貨。

我從學校的校園廣播聽到學生點歌寄意,都是耳熟能詳的新年賀歲歌曲,校方也正在籌備迎新春活動。打開電郵,收到各友校傳來的電子賀年卡,還有文教團體都來邀請學生參加揮春比賽。

Advertisement

賀歲歌曲推陳出新

這個時節,華人家庭都為張羅迎接農曆新年而忙碌,尤其吃到一口年餅,無論這一年的日子過得如何,心中總有千般滋味,隨著那一口熟悉又傳統的年餅味道,找到了迎接新年的憧憬和動力。

我的夫人特別愛聽新年賀歲歌曲,認為賀歲歌曲最好聽,且充滿正能量,無非是激勵人心努力向上向善。這些歌曲聽了幾十年,同樣一首歌經過不同年代的歌唱者,還是好聽。加上這些年來,我國本土創作的新年賀歲歌曲推陳出新,年年都有新歌,很有共鳴作用。

對於歡度農曆新年,當然還有很多傳統習俗仍然保留在我們的節慶之中,我們也已習慣如此過年。然而,這樣的過年方式,也給許多外國外人感到驚奇,尤其是來自中國的人士。我在前幾天接待了一群來自中國汕頭的賓客,從他們所體驗到的,加上我的講解,他們深刻感受到原來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竟能完整保存下來。

ADVERTISEMENT

上述中國人的觀感並非誇大之言,我也一直認為我國華社在維護中華傳統文化方面,是真正做到完整保存的情況。關於這個現象,有人或許會問為什麼?我認為這跟華人先民離鄉背井,來到南洋艱苦奮鬥有關,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文化根本,在面對各種現實磨難的情況下,堅持發展教育以傳承文化。

保留傳統文化底蘊

中華傳統儒釋道合一的思想原本就融入我們的生活,並成為我們的文化基因,儘管馬來西亞有特殊的地方環境,但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通過民俗信仰、華文教育、節慶活動等獲得了傳承,我國華人把中華文化塑造得更有特色,既保有傳統的文化底蘊,也具有赤道國土多元種族的文化融合。

當中國的朋友讚揚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化成就時,我們更要感恩當年從中國南來的先輩所付出的一切代價,我們沒有被同化,反而完整繼承華人傳統文化,讓中華文化在這裡發揚光大。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