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何必挖苦獨中籌款

前陣子看到一則網紅視頻,對我國社會百態發表高見,其中有一段談話提到吉隆坡某獨中的籌款活動。視頻中兩位網紅一搭一唱,對上述獨中的籌款事件發表意見。認真聽他們的言論,知道他們不是獨中生,並不了解獨中的存在意義。

作為一名服務多年的獨中教育工作者,我對獨中的籌款運動有所了解。

Advertisement

獨中的建校往往離不開籌款,因此在獨中校園裡響應籌款運動,讓學生參與,尤其把學生參與籌款運動視為教育,融入學校的教學之中,讓學生參與籌款建校的行列,從中培養面對華社群眾的氣魄,造就了獨中另一個教育特色。

獨中長期自力更生

獨中在艱難環境中成長,若要了解其原因,需要細說從頭,無非是當年政府要消滅華文中學,華社不甘於華文中學被消滅,並在沒有獲得政府支援情況下,堅持維護下來的歷史產物。可喜的是這個歷史產物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發展成為我國一支重要的民間教育系統。

原本教育就是政府的責任,但獨中被排除在教育主流之外,獨中唯有通過自力更生的方式去維護和發展。為獨中籌措建校經費、招收學生和培養師資等,都仰賴學校董事部和校方合作,自行尋求解決辦法。可以這麼說,華社要發展華文獨中,同胞就要承擔捐款建校的神聖責任。多少年來,在華社的各個角落中,可以看到群眾出錢出力支持華文教育的現象,而支持獨中建校,就是其中一個鮮明的支持面向。

ADVERTISEMENT

獨中是華小畢業生最適當的教育銜接,雖然獨中不是國民學校,但它和國民學校具有相同的教育使命,就是為國家培養中等教育人才,所不同的是,獨中還有一個特殊使命,那就是要通過母語教育弘揚華人文化,這是獨中有別於其他中學教育系統的地方,也是獨中存在的關鍵意義。

勿忘華教初衷

獨中已告別當年的悲情,有獨特的教育形象,不能繼續陷入當年淒風苦雨中的“破落戶”困境,校園裡必須要有教學樓舍,以滿足建校的需求,至於籌建經費,則要通過動員學校各方力量來向華社徵求援助。

獨中憑著多年的辦學成果,在自力更生的情況下,向華社發起籌款運動,促使學校教育和華社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繫,讓學生在校方的安排之下,學習向華社群眾徵求支援,把實際的生活教育融入教學,建立人本素養的教育模式,校方通過這種教育方式,教育學生正確的信念,獨中在邁向發展的當兒,不能忘記華文教育的初衷。

獨中在群眾的祝福中成長,通過學校發起籌款運動,正是要向華社群眾散播和傳遞正能量,讓獨中有尊嚴地發展下去,這就是獨中校方通過籌款運動所要教給學生的人本教育。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