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減肥後遺症專題】減肥暴瘦致閉經 少女停止生長發育

(香港訊)月經,是女士每月的煩惱事;但一旦不出現,煩惱更大。尤其青春期女生來經最初2年,遇上連續6個月沒來月經,出現閉經徵狀,所有發育程序停擺,包括停止長高、乳房停止發育等,可能因而錯過發育期。

閉經可以是許多疾病的徵狀,青春期女生連月沒來月經,伴隨體重不尋常下降及飲食行為轉變,有可能患上厭食症。根據醫管局數字,過去3年公立醫院接收18歲以下厭食症新症,約有200宗。如沒適時治療,會影響腦部認知能力,甚至有生命之危。

Advertisement

月經周期偏離規律並不罕見,但若連續多月不見蹤影,臨床徵狀為閉經(amenorrhea)。

連續半年沒月經屬閉經

“青春期女生來經最初2年,因排卵周期尚未穩定,經期混亂也屬正常,但若連續6個月或以上也沒有月經,即屬閉經。至於來經逾2年的女生,排卵周期應相對規律,只要連續3個月或以上沒來月經,就是閉經。”伊利沙伯醫院兒科顧問醫生黃敏儀指出,閉經猶如發燒,可以是許多不同嚴重疾病的徵狀,患者需盡快求醫,查明因由(見“知多一點”)。

“甲狀腺功能失調、多囊卵巢症、高泌乳素血症(即催乳素過多)、卵巢早衰、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等,都有可能引致閉經徵狀。要留意的是,青春期女生連月沒來月經,還伴隨體重不尋常下降而消瘦,以及飲食行為轉變等,有可能患上厭食症。該醫院過去3年厭食症新症個案約30宗,當中需要住院治療的嚴重個案,約佔1至2成。”

ADVERTISEMENT

兒科醫生黃敏儀

青春期女生連月沒來月經,伴隨體重下降,出現閉經徵狀,可能會錯過發育期。

影響荷爾蒙分泌致停經

黃敏儀強調,閉經是厭食症患者其中一個常見病徵。厭食症患者的月經為何煞停?她解釋:“過度減肥,身體嚴重營養不良,影響所及,下丘腦分泌的促黃體生成素釋放荷爾蒙(luteinising-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LHRH)受到抑制,令腦下垂體減少分泌促黃體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缺乏這兩種荷爾蒙,便會停止排卵,沒有經期。”

LHRH在青春期啟動發育程序後開始活躍,刺激LH及FSH令身體開始周期排卵。兩種荷爾蒙同時負責青春期生長發育,例如乳房發育及長高等。所以正值青春期的女生,遇上閉經及嚴重營養不良,可能會錯過原定的發育程序。

“女生的生長板閉合年齡約14歲,若患者已過青春期,就算LHRH分泌回復正常,由於生長板已閉合,再難長高,有可能導致患者成年的高度較原先預期矮小。”

心包膜積水有生命危險

她指出,女生因過度減肥而嚴重營養不良,身體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減慢,所以除閉經外,還會影響不同器官的功能。“基礎代謝率減慢,身體產生保護機制,在不消耗過多能量的前提下運作,例如腸胃蠕動減慢因而出現便秘或肚瀉,也會有體溫低、血糖低、血壓偏低及心跳慢等徵狀。以心跳為例,女生正常每分鐘60下或以上,但厭食症患者只有40至50下或更低。”當患者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難免影響心臟和腦部運作。

“病人因嚴重營養不良,體內蛋白質不足,身體例如雙腳會積水,若心臟外圍薄膜有積水,即心包膜積水,就會有生命之危。”黃敏儀說,曾遇過嚴重個案,腦部萎縮,影響認知無法如常思考,例如偏執瘦才是美的錯誤觀念等。腦部萎縮可以康復,但需要較長治療時間。

越早求診康復機會越大

據臨床經驗,三分之一厭食症個案能完全康復,三分之一會在康復後復發,三分之一未能根治。

營養師譚可盈指出:

出現閉經的厭食症患者已是相對嚴重。曾有身高160厘米病人,入院時體重只有30公斤,BMI指數接近危險水平(低於11),BMI正常指標是18.5至22.9。當發現女生閉經的同時有厭食症徵狀,應盡快求診,越早求診,康復機會越大。

“厭食症除影響病人營養和身體機能,也涉及心理問題,所以嚴重個案入院接受治療時,我們會透過跨專業(multi-disciplinary)評估,會涉及兒科、營養師、精神科及臨床心理學家的協作,全方位跟進。”譚可盈指出,由於患者有較長時間嚴重營養不良,需要循序漸進增加每天熱量。

營養師譚可盈

病人需停學1年接受治療

“一般10至15歲女生,每日需要1500至1800千卡熱量。曾有個案入院時每天只進食約300千卡,胃很小。雖說胃有彈性,但很難一下子由300千卡推上1500千卡。所以經評估後,按情況由1000千卡開始,每隔2至3日做一次評估,看病人能否接受,可以的話便以每日250千卡遞增,加大每日需要吸收營養量;約需數星期,加至正常1800千卡,從而慢慢達到理想體重。不過,曾遇過個案增至理想體重後,未能回復月經。”

譚可盈說,一般而言,當女生回到健康體重,下丘腦分泌的LHRH很大機會隨之復常,重啟排卵周期,恢復月經。據黃敏儀的臨床經驗,治療三數個月是基本單位,也有病人需要停學1年接受治療。

“過往遇過不少嚴重個案,就算恢復健康體重後,仍然閉經一段時間。也有部分患者即使體重未達標,卻先恢復月經。”月經周期可否重新啟動,關鍵除了是充足營養和理想體重外,下丘腦功能是否復常,至為重要。

“部分患者下丘腦功能可能需較長時間才復元,所以即使體重恢復,仍未見月經。換言之,體重恢復與下丘腦恢復產生荷爾蒙的時間未必是同步,最終何時恢復月經也是因人而異。”

“若患者持續一段較長時間仍未恢復月經,醫護人員或會按患者情況評估,考慮處方女性荷爾蒙補充劑,情況如更年期女性在停經後會遇上不適,可透過補充女性荷爾蒙紓緩。”黃敏儀強調,只要患者重拾正常體重並恢復月經,長遠不會對生育能力構成問題。

一般10至15歲青春期女生,每日需要約1500至1800千卡熱量。

患者有厭食症

體重不尋常驟降

閉經是許多疾病的徵狀。“例如甲狀腺功能失調、高泌乳素血症(即催乳素過多)、多囊卵巢症、卵巢早衰、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等。”

兒科專科醫生黃敏儀指出,患者會同時出現不同徵狀,例如厭食症患者會同時出現體重不尋常驟降;而多囊卵巢症患者通常身形偏胖;甲狀腺功能失調病人身形偏瘦,但食量反而較平日多,還伴隨怕冷、疲倦等徵狀;如果是免疫系統失調,患者有閉經、體重下降之外,還會無原因發燒、關節痛等。

患者須及早求醫

“一般透過驗血、超聲波等檢查即可確定病人情況,若個案需要由其他專科跟進,就會轉介至婦產科、內分泌科等。最重要是及早求醫,接受適當治療。”

文◇王思澄《明報》

閉經是許多疾病的徵狀,例如甲狀腺功能失調。

調養脾胃體質

中醫化痰祛濕減肥

超重和肥胖是現代都市人的“文明病”,肥胖不止影響外觀,更會帶來多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嚴重可威脅生命。

中醫認為,超重和肥胖與體內痰濕積聚、脾胃運化欠佳,以及氣虛都有密切關係,可以通過改善體質,配合飲食、作息調整,預防肥胖,並且幫助超重者積極減磅。

肥胖,就是身體脂肪過多,是一種疾病。一般而言,成年男性正常體內脂肪含量為12%至19%,女性為25%至32%,超過即屬肥胖。臨床上要診斷肥胖症,通常會透過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和量度腰圍這類比較簡單的方法評估。

過量飲食致營養過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亞太區體重指標指引,BMI 23或以上屬於過重,BMI 25或以上屬於肥胖;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約35.5吋)或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約31.5吋),便屬於中央肥胖。

BMI計算方法:體重(公斤)÷ [身高(米)]2腰圍正確量度方法:肋骨最下緣與盆骨側邊上緣之間的中間位置量度一圈飲食不節、少動 致痰濕蘊結肥胖成因簡言之,是營養攝入過多,或者是能量消耗太少,導致多餘熱量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慢慢積聚。這類有形之物並非憑空想像,按中醫理解可歸納為“痰濕”。

中醫典籍普遍認為,“肥人多痰”、“肥人多濕”,醫家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認為“肥白人多痰濕”。

隨生活條件改善,食物充裕,不少人會因過量飲食以致營養過盛;加上現代都市人常過着養尊處優、多坐少動的生活,無須經常從事粗重的體力勞動,皆容易令痰濕脂膏積聚體內。飲食不節,如暴飲暴食,嗜食肥肉或油膩食品、糖分過高食物或飲料等,都會導致痰濕蘊結,造成身體臃腫、痰多、動作不靈活、皮膚油脂分泌旺盛、舌苔厚膩等情況。

脾胃運化差水腫虛胖

除此之外,脾胃氣虛運化欠佳,也是致胖原因之一。清代醫籍《石室秘錄》認為“肥人多痰,乃氣虛也”。

由於嗜食生冷或鍛煉不足,容易形成脾胃氣虛的狀態。脾胃氣虛則運化食物和水液的能力欠佳,當正常飲食及水液不能有效運化時,容易產生痰濕一類性質黏滯滋膩、會妨礙氣血運行的病理產物。

氣虛者常見表現包括氣短乏力、體力不支、肌肉鬆弛、身體浮腫、面色蒼白、語聲低微無力、小便不暢、舌體腫脹胖大等。

氣虛者體重通常容易大上大落,此乃因脾胃運化差所致,容易形成水腫、虛胖。

中老年人容易變胖,尤其是以腹部堆積脂肪為特徵的中央肥胖,中醫認為也與氣虛、新陳代謝減慢、脾胃運化失司有關,以致身形改變。

消食藥改善胃腸宿食

要預防肥胖和增進減肥效果,除了節制飲食減少過量攝入營養、保持運動以增加熱量消耗外,中醫認為,調整體質一環也相當重要,可以改善代謝、消化等機能。

痰濕蘊結者可通過化痰、祛濕的辦法減輕身體痰濕積聚,有助促進氣血運行和改善脾胃運化,常用方藥如二陳湯、半夏、陳皮、瓜蔞等。

脾胃氣虛者可通過健脾補氣,改善運化,提升體力,常用方藥如補中益氣湯、黃芪、黨參、淮山等。針對宿食停留胃腸,引起腹脹脘痞等症狀,可配合使用消食藥如山楂、麥芽、神曲等。氣滯胃腸者常見脹氣、大便不暢,噯氣或矢氣(放屁)增多,治療可配伍有行氣作用的中藥,如枳殼、厚樸等。

要增進減肥效果,除了節制飲食,還需保持運動以增加熱量消耗。

中醫角度認為,肥胖與痰濕積聚、脾胃運化欠佳及氣虛有關,透過中藥治療,配合飲食、運動調節,可以預防肥胖。

利尿瀉下減肥

正氣不足身體更虛

屬於進食失調範疇的“暴食症”,是臨床上導致肥胖甚至癡肥的原因之一,患者完全無法控制食慾,出現狼吞虎嚥的暴飲暴食行為而不能自制,以致體重不斷增加,同時出現各種代謝疾病如糖尿病。

西醫治療這類進食失調,可以通過認知行為治療、藥物、手術(如縮胃手術)等。中醫認為,暴食的病機與胃火熾盛有關,導致“消穀善飢”,對食物有過度渴求,因過量進食而引致體重暴增。

中醫在治療方面可從清泄胃火的方向入手,糾正亢進的食慾,常用方藥包括有清胃育陰作用的玉女煎、石膏、知母等,配合化痰祛濕,調理脾胃。

每周減0.5至1公斤最理想

坊間盛傳不少減肥方法,看似有效,實則容易傷身。

第一類是不斷通過利尿、瀉下等方法,如飲用薏米水、服用有瀉下功效的中藥如大黃、番瀉葉等,達到排走體內水腫及宿便,以輕身減肥。中醫理論認為利尿、瀉下屬於攻伐病邪的手段,針對邪氣偏盛而正氣未衰之實證;對於本身正氣不足、脾胃氣虛者應避免使用,否則使身體更虛。

此外,通過利尿排水或誘發腹瀉,看似能迅速排走累贅,快速減磅,但效果往往很難維持。

而且久利、久瀉皆會耗傷正氣,當脾胃虛弱時,飲食和水液更容易積聚體內難去除,最終弄巧反拙。要記住健康減肥不能追求速效,理想減重目標應設定在每周減0.5至1公斤。

胡亂戒口易致營養不均衡

第二類謬誤是認為戒食某類食物有助減肥,例如戒食澱粉質或肉類等。對部分肥胖人士來說,的確有飲食失調的問題,通過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糾正高糖、高脂飲食組合,持之以恆,是可以有效減肥。

但是對於飲食習慣正常的超重者來說,在保持健康生活習慣的前提下,按個別需要調整體質才是關鍵。

要有效減肥,不能只照本宣科光考慮食物熱量,還要考慮身體的代謝和吸收能力,即中醫強調的“運化”,運化能力欠佳者,很可能連“喝水都會胖”。

胡亂戒口,既不見得能有效減磅,也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有可能出現體力不支、貧血、眩暈、內分泌失調等問題。

文◇邱宇鋒(中醫師)、《明報》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