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本地醫療】肥胖喝酒代謝症候群高危 脂肪肝會突變成肝癌

文◆楊倩妮  整理◆梁盈秀

脂肪肝是一種慢性肝臟疾病,顧名思義是指肝臟細胞內聚集過多脂肪,俗稱「肝包油」,一般來說只要肝臟的含脂肪量超過5%就算脂肪肝。

Advertisement

肝腸胃內科顧問
鄭仲仁醫生
(Dr Tee Teong Jin)

(吉隆坡訊)人類最大的內臟器官是什麼,你知道嗎?在我們的腹腔右上方、橫隔膜下方,膽囊之上有着人體內臟體積最大的器官——肝臟。

成人肝臟平均重達1.5公斤,長15公分。由於不含有痛覺神經,肝臟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這也是為何許多肝病被發現時,已經是比較嚴重的階段了。

被切除70%仍能恢复功能

ADVERTISEMENT

肝腸胃內科顧問鄭仲仁醫生(Dr Tee Teong Jin)指出,肝臟具有很強的修復功能,即便被切除了70%,還是能夠再生並恢復原來一樣的大小,且維持完整的功能。然而,大前提是肝臟必須具有正常功能。

“提及肝臟功能就非常多樣了。首先,肝臟是十分重要的排毒和解毒器官,能夠將我們一些吃入的藥物或物質,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分解成無害的物質。若肝臟積累了過多的脂肪,排毒及代謝功能會受影響。這種情況下,肝臟就會演變成脂肪發炎(steatohepatitis )。”

在消化功能扮演着重要作用的膽汁,也是由肝臟製造。膽汁可分解我們吃進去的油性的食物。另外,肝臟也能夠合成蛋白質、凝血因子、三酸甘油酯(TG)、磷脂質(phospholipid)和膽固醇等;重要的維生素A、D、E、K等也貯存在肝臟內。

他說,當人們攝取超過身體活動所需的熱量時,多餘的熱量會以脂肪型態儲存在皮下組織,一部分則是儲存在肝臟。事實上,肝臟主要是合成和利用脂肪,而非用來大量存儲脂肪的。隨着脂肪在細胞內積聚,漸漸地就會形成脂肪肝(fatty liver),即俗稱的“肝包油”。

“肝臟脂肪主要是以三酸甘油酯的形態存在。

當TG含量已超過肝臟總重量的5%時,

就屬於輕度脂肪肝;

10%至25%為中度脂肪肝;

25%以上則是重度脂肪肝。”

若肝脂肪變得嚴重,導致肝功能受損,

即血液檢測發現患者的丙氨酸轉氨酶(ALT)

和天冬氨酸轉氨酶(AST)上升,

便意味着罹患脂肪肝炎(fatty liver disease)。

ALT與AST主要分佈在肝細胞內,

當肝受損時便會進入血液,

因此若驗出轉氨酶水平升高,便意味着肝臟“生病了”。

“脂肪肝在臨床上主要分成兩大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當NAFLD進一步惡化,就會變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

或許大家曾聽說‘肝癌三部曲’,是指肝臟疾病要惡化成肝癌,會經歷3種疾病進程,即肝炎、肝硬化至肝癌。”

BMI越高脂肪肝機率越大

隨着過多的油脂沉積,肝臟細胞會開始發炎。發炎之後肝細胞會壞死,而如先前所提,肝臟有着良好的修復功能,因此肝細胞在受損、壞死之後會被修復、再生,久而久之就會結痂。當正常的肝組織逐漸被結痂組織取代,就成了肝纖維化(fibrosis)。

肝纖維化再進一步惡化,出現增生性結節(hyperplastic nodule),就形成了肝硬化(cirrhosis )。已知當一個人出現肝硬化,在5至10年之後患有肝癌的機率非常高。不過,脂肪肝所引起的肝癌比例目前還算是低的,所謂‘肝癌三部曲’的過程也非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因此大眾不必過於擔心。

根據最新研究,脂肪肝在亞洲的盛行率大約是25%,意味着四分之一的成人有脂肪肝。我國一些醫學文獻提及,一般民眾在進行體檢或篩檢時,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發現了脂肪肝。據觀察,這些被診出脂肪肝的患者中的10%至20%最終會變成脂肪肝炎。

許多報告發現,將近80%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以上的人有脂肪肝。事實上,大部分國人都有體重過高或肥胖問題。因此,脂肪肝在本地算得上十分普遍。

他說,雖然脂肪肝常見於過重或肥胖人群,但是在BMI低於25,即屬於正常範圍值的人群中,亦有8%至19%的人被診斷出脂肪肝。無論如何,BMI越高,患有脂肪肝的機率就越大。

類固醇藥物會引發脂肪肝

除了肥胖、飲酒、糖尿病、高膽固醇,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也是脂肪肝的風險因子。若一個人符合下列5項中3項,便屬於代謝症候群:

◆三酸甘油酯在1.7mmol/L及以上。

◆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於1.03mmol/L

◆空腹血糖超過5.6mmol/L

◆血壓偏高:收縮壓和舒張壓在130mmHg/85mmHg及以上。

◆腹部肥胖:男性腰圍在90cm及以上、女性腰圍在80cm及以上。

此外,一些藥物例如類固醇也可能引起脂肪肝。不過,最重要的成因其實還是與不良飲食習慣造成代謝症候群、肥胖和糖尿病等有關。

從飲食下手免惡化

甜食也是元兇

許多人可能想到油膩食物對脂肪肝不好,或會選擇少吃肉乾、煎炸物,但吃起餅干、蛋糕、喝起飲料來就“肆無忌憚”。

鄭仲仁指出,臨床上脂肪肝還沒有藥物可以治療。主要還是要從飲食方面着手,少吃油膩和高熱量食物,也儘量不要吃甜食,如精緻澱粉製成的蛋糕和珍珠奶茶等。

建議患者多吃蔬菜

“這是因為碳水化合物最終會轉化成肝糖(glycogen)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一旦血糖不夠,肝臟就會將肝糖分解成葡萄糖作為能量。倘若肝糖量太多,肝臟就會將多餘的肝糖以TG的形態儲存在肝臟。因此,就算米飯或麵食吃起來不甜,攝取過量卻又消耗不完時,也可能變成脂肪肝的‘元兇’。”

因此,他一般會建議脂肪肝患者多吃蔬菜,選擇含糖量較低的水果與多喝水。儘量不要暴飲暴食,吃飯時細嚼慢嚥,少量多餐為佳。若本身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也要將病情控制好。

減重5%以上可逆轉

根據國外研究,若脂肪肝患者的體重可減少至5%以上,再加上定時運動,脂肪肝可在大約4至5年後完全消失。通常我們鼓勵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以上為佳。只要持之以恆,再加上控制飲食與酒精攝取,脂肪肝是可以逆轉的。

他特別叮囑大眾注意節制,可享用美食但不要過多,也儘量不要熬夜。享樂之餘也別忘了運動,此舉能夠消耗所攝取的一些熱量,避免脂肪肝惡化。此外,千萬不要服用來歷不明的藥物,以免增加肝臟負擔。”

腹部超聲波診斷

問1. 如何診斷脂肪肝?

答1. 主要還是依靠詢問病史,瞭解患者的飲食習慣,再加上病理學檢查和血液報告,例如ALT和AST水平是否升2高等。

醫生也會安排腹部超聲波,除了能診斷脂肪肝,也可知曉病情嚴重程度。若能從超聲波畫面上清楚看見肝臟血管,通常意味着是輕度脂肪肝;若是重度脂肪肝,在看超聲波時肝臟血管是看不清楚,肝肪在畫面上會顯示非常白、亮,而這些是沉積在肝臟的脂肪。

脂肪肝多數無症狀

問2. 脂肪肝有何症狀?

答2. 一般上脂肪肝是無症狀的,少數患者可能會感覺噁心、食慾下降、右上腹部有壓迫感,但是大部分都沒有感覺到任何異常。

日喝2罐啤酒傷肝

問3. 喝酒如何導致脂肪肝?

答3. 80%的酒精會通過肝臟進行解毒。長時間飲酒會導致促發炎細胞因子的分泌、氧化壓力、脂質過氧化和乙醛毒性,這些因素引起肝細胞的炎症。據國外研究,若男性每日攝取的酒精量超過40至80克,而女性攝取超過20至40克,大約在10年之後,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硬化就會接踵而至。該如何計算呢?舉例而言,一罐啤酒為350毫升,若酒精濃度為5%,即以350乘以百分之五,即17.5克。換言之,若每日飲用2罐啤酒,就差不多攝取了近40克的酒精了。

非由單一原因造成

問4. 如何知曉脂肪肝是由酒精或非酒精所致?

答4. 這很難,因為通常脂肪肝不是由單一原因造成的,像是喝酒的人一般也會吃得比較油膩;有時則是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

肝纖維化前可逆轉

問5. 脂肪肝演變成脂肪肝炎後如何治療?

答5. 臨床上脂肪肝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治療上會使用保肝藥物降低肝炎,但是最重要還是揪出肝炎的導因,例如過量飲酒或膽固醇過高等,再“對症下藥”,譬如讓患者戒酒等。若患者願意與醫生配合,定時運動和改善飲食,只要未演變成肝纖維化,脂肪肝都是可逆的。

防脂肪肝沒有捷徑

問6. 服用魚油(Omega-3)等保健品有助於改善脂肪肝嗎?

答6. Omega-3目前無法證實可否降低脂肪肝,它能防止動脈硬化,保護心臟。因此,脂肪肝沒有“捷徑”,還是得從運動及飲食方面着手。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