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本地醫療】突然面癱嘴斜未必是中風 小心貝爾氏麻痺症來襲

文:楊倩妮 整理:梁盈秀

(吉隆坡訊)俗稱“面癱”的顏面神經麻痺的致病因素可分為兩種:發生在大腦裡的“中樞性麻痺”如腦中風或腦腫瘤等;第二種則發生在腦外的“周邊性麻痺”,譬如感染、耳朵疾病、發炎或神經類疾病等。

Advertisement

在排除種種因素後,無具體原因造成的面癱,便歸為貝爾氏麻痺症(Bell’s Palsy)。

忽然發作無任何先兆

貝爾氏麻痺症屬於周邊性麻痺,因神經線急性發炎導致。顏面神經是腦幹分支出來的第七對神經線,左右兩邊成一對,再衍生至臉部,負責控制臉部肌肉,也會傳遞味覺給腦部、控制淚腺和唾液分泌等。

當其中一邊的顏面神經受損時,就會造成半邊臉肌肉無力,形成面癱。有時候患者受影響的眼睛會眨得較慢,或是看起來比正常的大。

ADVERTISEMENT

常見的症狀包括單側面部表情肌肉麻痺,無法動彈、嘴角下垂、單側眼睛無法正常眨眼或閉合、口歪、耳後疼痛、味覺短暫消失或耳鳴等。

腦神經內科顧問黃碧瑜醫生(Dr Ooi Phaik Yee)指出,因為顏面神經的傳導途徑是從頭腦繞過內耳、中耳才出現在臉部的,間中任何部位出現狀況,都可能影響此神經線,引起面癱症狀。

“所以,醫生需要檢查併排除可能的因素,譬如器官擠壓神經線、中耳炎或外傷等,確定患者面癱並未受任何外來影響,而是本身神經線發炎,才確診為貝爾氏麻痺症。”

“有關此症的描述已有150年以上歷史,但致病原因仍未有定論,起初的定義為無特定原因,後來有研究發現可能是因為病毒感染導致,最常見的是單純皰疹病毒第一型(Herpes Simplex Virus,HSV-1)。

它存在於日常生活環境週遭,也可能引起不同疾病,譬如病毒性腦膜炎。”

她說,臨床上也發現一些患者在面癱之前,曾出現傷風和咳嗽等症狀;也有人在病發前一兩天感覺耳根部輕微疼痛。這可能是一種病毒同時造成兩種問題。

不過,有更多的病例是忽然發作,並無任何先兆。

80%至90%能完全康復

她表示,大多數患者很少會復發或重複患上貝爾氏麻痺症,以她曾見過的復發者,是“換邊”了,不過這機率很低。

“有些是家族中會有好幾名曾出現一樣的狀況,但這也並非是很普遍現象。”

“當患者就醫時,我們要特別注意,若是貝爾氏麻痺症,主要透過口服類固醇藥物治療,以幫助神經線消炎,只有停止傷害後,神經線才能自行康復。若發現病人是因為耳朵發炎、淋巴腺腫大或腫瘤等,治療方式則與貝爾氏麻痺症不同,必須根據導因對症下藥。”

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大多數在第二周後便會有所緩解,一個半月後會恢復得更多。基本上在3個月內都能康復。當然有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

根據醫學證據,貝爾氏麻痺症患者在病發72小時內開始藥物治療的話,康復的機率會更好,但即便是遲了些也不會太過嚴重。很多時候因為影響臉部,人們都會自覺地及時求醫的。

她強調,此症仍有許多未明之處,或許是因為不會危及性命,相比起其他嚴重疾病,科學家未投入很大的精力研究此症。若是想要深入研究由何種病毒所引起,便需要做介入式治療,活檢拿樣本切片等,因此目前沒有太多相關資料。

雖然如此,她常常對患者說,“若你天生注定要生一場病,此症可能相對來說是最好的了,因為有80%至90%的人都能完全康復。即便有10%至20%的人需視神經線受損程度,無法完全恢復,但也並非是永遠在‘嘴歪眼斜’的狀態。”

康復後顏面神經敏感

她指出,有患者在康復後,顏面神經仍比較敏感,偶爾會出現半邊臉跳動的情況;有些則是一隻眼睛仍眨得慢一些,或一邊的嘴角略有些扁平。因為人臉可分兩邊,容易被比較和發現不同,所以可能會看起來有點不對稱。

此外,有些患者會在神經線重塑過程中出現後遺症。顏面神經有5個小分叉,當他們接駁錯誤時候,就會造成干擾,譬如會造成開嘴巴時一隻眼睛會關上,或動嘴巴時會流眼淚等。

“這是因為控制嘴巴和淚腺的本是不同的分叉,若誤接後就會同時牽動二者,而接駁是神經線自身功能,現代醫學無法協助連接神經線。”

“這些後遺症病例其實為數不多,多數患者都是暫時性地面對影響美觀和不便的困擾。

“不可否認的,外觀對某些人來說特別重要,也可能打擊自信心,尤其是需要‘靠臉吃飯’的人。不便之處則是患者眼睛會不舒服,需要常常滴眼藥水,加上喝水會有一些難度等。進食通常沒有太大問題,有些患者則提及會有食物殘渣留在兩頰。”

腦神經內科顧問:黃碧瑜醫生(Dr Ooi Phaik Yee)

 

角膜易受感染

護好眼睛是關鍵

治療貝爾氏麻痺症的另一個要點,是要做好眼部護理。

有些患者的病情輕微,眼睛能關上卻閉合不全,較嚴重者則是無法合上眼睛。

若眼睛長時間曝露在空氣中會易干澀,一些患者眼睛發紅或疼痛。

黃碧瑜指出,顏面神經除了控制臉部表情肌肉,也負責掌控淚腺,因此患者的眼淚分泌也會變少。眼淚也有抗菌功能,能夠保護和滋潤眼睛。若置之不理,眼角膜會受損或感染。

孕婦糖尿病者風險高

患者通常在白天時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是到了夜間睡着後,眼睛仍無法緊閉就可能引發不良後果。除了滴眼藥水滋潤,她認為更重要的是將眼睛“蓋”好。

“所謂的‘蓋’,並不是單純用眼罩或棉花等去覆蓋眼睛,而是使用膠布將眼瞼(眼皮)合上,才能真正地保護眼球。”

由於貝爾氏麻痺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及性別,健康者仍有可能患上此症,難以提前預防,但有研究顯示,孕婦和糖尿病患的風險最高,後者需要注意控制好病情。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