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本地醫療】是症狀非疾病 尿失禁及時醫有得救

文◆何建興    整理◆梁盈秀

排便及排尿常被人們當作是「大小事」,但排尿正常與否絕不是「小事一樁」。

Advertisement

當一個人無法正常排尿,不僅生活素質受到影響,例如常跑廁所,嚴重的話甚至對健康造成破壞,如細菌感染及器官受損,並對生命造成危險,因此,及時正視排尿問題可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吉隆坡訊)尿液指的是人體多餘的液體,這些液體中包括水、鹽、尿酸及尿素,一個人每天須喝下2至2.5公升的水,大概就是6至8杯水(平均一杯300至350毫升),而膀胱可容納大約400毫升的尿液,在一個人喝下的水通過身體,最後代謝成尿液進入膀胱,當膀胱內有超過150毫升的尿液時,大腦就會發出排尿訊號,此時人就會要去找廁所排尿,在正常情況下,尿液只是略帶異味,但若是健康出狀況如膀胱發炎,除了尿液色澤有變也會出現異味,甚至會有細菌感染,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尿液也可反映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

泌尿外科顧問
羅華倫醫生
(Dr Warren Lo Hwa Loon)

前列腺腫大多有夜尿

ADVERTISEMENT

那多久排尿一次才是正常呢?泌尿外科顧問羅華倫醫生(Dr Warren Lo Hwa Loon)表示,其實,正確的排尿次數必須與喝水次數相符,以一個成年人而言,通常在白天每2至3小時喝一杯水,因此2至3小時去一次排尿最正常不過。

“對泌尿科門診而言,夜尿(nocturia)、

頻尿(frequent urination)以及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被視為3大最常見的排尿問題,

必須強調,三者之間的關係是環環相扣的,

它們並非疾病而是症狀,只要及時診斷找出問題所在,

並且針對性治療是可以改善的,

但前提是患者願意踏出主動求醫的那一步。”

以夜尿為例,一般定義為夜間入眠後,醒來上廁所前超過1次以上即為夜尿。以男性為例,夜尿是有前列腺腫大(BPH)困擾的男性最常見的問題,這是因為前列腺腺體中有尿道穿過,當出現腫大時則會影響排尿,並且也會導致尿瀦留情況,這些瀦留的尿液也會刺激膀胱收縮,使到BPH患者一直有尿意。

“最後就是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所造成。ADH的分泌在入眠後,它的作用是把正常排出的尿液濃縮成三分之一,可是若一個人失眠就無法產生ADH,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會如白天般,即每2至3小時去廁所排尿,而一直排尿也會無法入眠,不斷惡性循環下就會加劇失眠及夜尿問題。”

尿失禁分為3種類型

他指出,頻尿則可分為3部分,分別是喝太多水造成不斷上廁所、膀胱敏感以及膀胱過動。第一種情況屬於正常,只要能控制飲水量即可改善;膀胱敏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細菌感染,當膀胱受到細菌感染後就會無法維持容量,倘若沒有處理及繼續按照正常飲水量或喝下更多水,那就會形成一直去廁所的窘境,此時正確的做法是先治療細菌感染包括給予抗生素,而不是猛灌水。

“至於膀胱過動可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乾(dry overactive bladder)以及濕(wet overactive bladder),前者指的是會有急尿的感覺,但尚未出現尿失禁的程度,至於後者則是屬於尿失禁中常見的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有的患者甚至會出現每天尿濕褲子的窘境,嚴重影響了社交生活。”

“通常這類患者的逼尿肌會出現不正常收縮,就算尿液尚未累積到一定數量(150毫升),但排尿訊號已經傳遞到大腦,於是可能在5分鐘、10分鐘或半小時就要去廁所排尿,只是每次的排尿量很少。”

至於尿失禁大致分為3種類型,除了上述提及的急迫性尿失禁,也包括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及滿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

他說,就如上述所提及,急迫性尿失禁指的是膀胱過度敏感和收縮如膀胱過動症,一點尿液也會導致患者必須趕去廁所排尿。此外當出現氣溫極低或身處在有空調的密室,或受5種飲料即酒、茶、咖啡、汽水及酸性飲料的刺激以及受到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脊髓損傷(spine injury)以及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影響也會造成一個人出現急迫性尿失禁。

切除前列腺也會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指的是人的骨盆肌肉鬆弛無力,當膀胱受到壓力如打噴嚏、用力或咳嗽就會造成尿液不受控地漏出,這是因為骨盆肌肉無法支撐的緣故,通常患者以女性居多,包括曾多次懷孕及曾進行盆腔手術等,至於曾進行切除前列腺的男性有時也會出現這類失禁問題。“

羅華倫說,滿溢性尿失禁指的是患者的泌尿神經系統曾受到損傷,造成膀胱肌肉收縮能力變差或失去知覺,就算膀胱已經滿了卻沒有尿意,最後就會不受控地漏出來,這常見於糖尿病患、脊椎神經受創或有神經系統疾病,如曾中風、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或者是一些藥物的錯誤使用,也會造成膀胱出現無力症候群(Underactive Bladder,UAB),最終演變成滿溢性尿失禁,比如安眠藥、抗憂鬱藥物、用於治哮喘的藥物的使用、止癢及傷風藥。

因此,建議使用藥物前須與醫生及藥劑師商量,避免造成不必要問題。

假如一個人有排尿困難尤其是尿失禁卻不願求醫會有哪些影響呢?首先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造成後背部分皮膚出現潰瘍,或者是褥瘡等,但最叫人擔心不已的就是發生在輸尿管的細菌感染,因為它除了會影響膀胱,更可能殃及腎臟以及造成多重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對生命造成危險,值得注意的是,因尿失禁而須用尿袋或導尿管等也是一筆不菲的醫療開銷。

那排尿問題如尿失禁該如何管理甚至治療呢?他直接說明,首先必須先確定問題所在再根據情況給予針對性治療,比如一個人喝水過多造成頻尿,那就從控制飲水量下手,再來是若常飲用刺激性飲料如酒或含咖啡因飲料,那就盡可能減少,先從生活作息下手改善。

用彈性陰莖夾防尿滴

羅華倫指出,有應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可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物理治療,比如學習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這種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可改善肌肉收縮強度,對於改善問題非常有效,假如還是不行則可考慮微創手術植入給女性患者的無張力陰道吊帶(tension free vaginal tape)或給男性的男性尿道吊帶(male sling),目的是用於承托骨盆底肌肉控制排尿,而如今這項技術不斷地改良包括調整吊帶的鬆緊度,讓手術達到更好效果。

至於曾遭受嚴重意外的患者也可考慮植入人工尿道括約肌(artificial urinary sphincter),它的用處是協助取代尿道括約肌的功能,可分為3部分包括壓力調節儲水囊(reservoir)、袖套(cuff )以及控制泵(control pump)。

“當患者要排尿時,只需按壓皮下的控制泵即可把鹽水引流到壓力調節儲水囊,相等於打開了尿道,在排尿後尿道就會再度關閉,從而避免尿失禁問題,不過要注意使用時若出現問題,須特別諮詢泌尿科醫生或主治醫生,否則可能會造成人工尿道括約肌直接損壞。”

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患者為男性且有經濟上的負擔,選用有彈性的陰莖夾(cunningham clamp)來阻擋尿滴也不失為改善尿失禁方法之一,不過須與泌尿科醫生洽商。

注射肉毒桿菌 抑制肌肉收縮

有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若在調整生活作息及物理治療後,尿失禁仍沒有好轉,醫生會給予藥物治療,最後就是給予注射肉毒桿菌(botox)。

羅華倫指出,這是因為肉毒桿菌可抑制肌肉收縮,所以可降低膀胱不由自主地收縮進而降低尿失禁的發生,或者使用骶骨神經電刺激治療儀即俗稱的膀胱起搏器(bladder pacemaker),也可改善膀胱過動所造成的尿失禁,它與心臟起搏器功能相若,目的就是通過電刺激神經改善膀胱功能。

糖尿病患失禁最棘手

“另外特別針對合併多種慢性疾病患者,在無須吃藥及麻醉下即可進行的經皮脛神經電刺激(Percutaneous Tibial Nerve Stimulation,PTNS),也是另一種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的技術,它通過類似中醫針灸方式刺激特定部位,從而幫助患者可改善問題。”

他指出,滿溢性尿失禁或UAB,它的定義是逼尿肌的活性低下,常見症狀包括排尿久、有尿不干淨的感覺以及尿流緩慢等,最常見為糖尿病患,它是尿失禁中最棘手的一種,理由是至今仍沒有特定藥物可給予治療,不過有3種改善方法,包括使用自行間歇性導尿術(intermittent self catheterization)、長期插着導尿管及佩戴尿袋以及使用膀胱起搏器。

自行間歇性導尿術是使用一條導尿管從尿道插入至膀胱,從而排清瀦留在膀胱的尿液,不過,患者或照護者須學習如何使用,並且每3至4小時就須進行一次,而佩戴尿袋則是讓尿液自行流入,這也造成膀胱缺乏了活動,以長期使用而言,前者會比較合適,也能最大程度保留膀胱的活性,至於膀胱起搏器就等於是’喚醒’膀胱的收縮及膨脹功能,不過價格仍是一大隱憂,患者須把它納入考量中。

先進技術改善方式多

總之,得力於科技不斷進步,如今改善尿失禁的先進技術及方式也越來越多,同時儀器價格也逐漸走向一般普羅大眾可負擔的範圍,不過患者的主動求醫仍是關鍵所在。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