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本地醫療】新技術保留乳房外觀 切除腫瘤搭配術中放療

文:陳秋蕾 整理:梁盈秀

(吉隆坡訊)乳癌是發生在乳腺組織的惡性腫瘤,癌細胞源自乳房導管或小葉,在乳腺組織或器官內擴散,病情嚴重的話,甚至會轉移至身體的其他部位。

Advertisement

在臨床上,乳癌可分為導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I期,腫塊小於2公分;II期,腫塊介於2至5公分;III期,腫塊大於5公分;IV期,轉移性乳癌,即癌細胞已擴散至身体其他部位。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盡管如此,隨着醫學科技的倡明,乳癌的治療方法已大幅度的提升。

傳統治療程序手術為先

乳房與內分泌外科顧問莎拉迪娜醫生(Dr Saladina Jaszle)指出,一般上,乳癌的標準治療主要有5種,分別為外科手術、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化療及標靶治療。過去的傳統治療程序,一般以手術為先,化療、放療或荷爾蒙治療為後;惟現今醫療技術的進步,只要在符合特定的條件下,大部分病患多趨向先進行化療與標靶治療,才進行外科手術。

ADVERTISEMENT

“在外科手術中,主要分為兩種,即全乳切除手術(mastectomy)及乳房腫瘤切除手術(lumpectomy),或保乳手術。在全乳切除手術中,醫生將病人整個乳房切除,範圍包括乳頭及腫瘤之上的皮膚。此治療方法可立即與乳房重建手術(breast reconstruction)同時進行,適用於多灶性(multifocal)乳癌患者,其治療效果安全及美觀。”

她說,在進行全乳切除手術時,為了確保乳房皮膚的健康,將術中出血量降至最低,保障病患的安全,術者只在皮層與脂肪層之間,一層薄如紙巾的皮下組織無血管面 “動刀”,並非100%將乳房組織盡除(清除約98或99%的組織),因而仍存在3至6%的复發率。此手術完成後無需做放療,除非癌細胞已延伸至淋巴腺。

“現代女性注重外觀,我通常會建議接受全乳切除手術的患者,以植入物(implant)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組織,如背闊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Flap,LD Flap)、腹直肌橫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TRAM Flap ),進行乳房重建手術,讓病患重塑完整的乳房,找回美麗與自信。”

“而最佳的乳房重建時機是在手術後(immediate reconstruction),或在完成其他輔助治療並康复後進行(delayed reconstruction)。”

吸煙者不建議乳房重建

她表示,在一些情況下,如身體狀況不佳,患有其他疾病,如腎臟病、心臟疾病、糖尿病等問題;又或者是個吸煙者、愛好飲酒,不建議進行乳房重建手術,原因在於其所植入的組織受到上述的不良因子所影響,這將大大地降低組織存活的機會,不利於術後的療效;反之,病患即使已年屆70,但身體健壯,只要在其自身的意願下,則應進行該手術。

她說,一些患者病變處於早期階段,可施以乳房腫瘤切除手術,它亦稱為廣泛性局部切除(wide local excision)手術。

此手術是切除乳房內的腫瘤,以及腫瘤外緣約莫1公分的周邊組織。相比起早前的“割越多越好”(切緣距離2公分),此法更有利於縮小疤痕。

這項手術多與前哨淋巴結活檢(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或腋窩淋巴擴清術(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同時進行,手術待傷口复原再接受3週的放療,以清除乳房內的隱性腫瘤及減低復發機會。

“在一些情況下,如年紀較輕、腫瘤大於2公分、三陰性乳癌、HER2+乳癌,則需要先進行化療再做放療。如年紀較大的病患如健康狀況許可,亦可進行化療。”

她強調,進行手術與放療是治療乳癌的一個“配套”。如單單只是手術治療,复發率高達30%,若配以放療則降至15%,就目前的新醫療技術而言,复發率僅8%。其與全乳切除手術3至6%的复發率相當接近。

前述提及,標準的手術治療程序為乳房腫瘤切除手術與放療。標準放療程序為15次加上5次加強藥劑,需時約3週,若有需要則在放療前加上化療的程序。惟逾10年前,醫療上已推出的手術中放射治療(Intra Operative Radiotherapy,IORT),讓病患節省時間,也無需受舟車勞頓之苦。

減少輻射反應復發率低

她指出,IORT是一種放射治療的新技術,在手術中先將腫瘤切除,接着立即對腫瘤空腔周邊進行放射治療,殺滅殘存癌細胞,治療僅需一次,可讓手術及放射治療一次完成,大幅降低輻射反應、心肺等周遭正常組織劑量,且保留較美觀的乳房外觀。

簡而言之,病患可在進行手術後,直接做IORT,免去了在術後做放療的麻煩。進行IORT必須符合特定的條件,主要較適用於低風險的病患,腫瘤不大於3公分,年齡大於45歲、即荷爾蒙受體陽性, HER2-乳癌患者,更為理想的是淋巴結呈陰性者。

在達到上述條件下進行IORT,复發的風險較低。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符合條件的患者,IORT治療與3週的放療療程的療效雷同。

“另外,若病患35歲,腫瘤大於3公分,屬於高風險群體,他在進行IORT後,必須再做3週的放療。IORT取代放療中的5次加強劑。”

乳癌基因表現形態主要分為3種,第一型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R+),即雌激素受體陽性(ER+)或黃體素受體陽性(PR+);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受體陽性(HER2+);3種受體檢測皆呈三陰性乳癌。

在給病患進行治療前,莎拉迪表示,必須對乳癌的類別進行區分,厘清基因細胞表現形態、腫瘤的病理特性、腫瘤的大小、淋巴腺的轉移,才能對症下藥。

其他的要素亦是擬定治療方案的重要考量,包括年齡、乳房的大小、身體狀態。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治療計劃及預後。

乳房與內分泌外科顧問:
莎拉迪娜醫生(Dr Saladina Jaszle)

取出乳房組織低於30%

除了以患者本身的健康狀況做為考量外,什麼條件才能做乳房腫瘤切除手術呢?

在乳房腫瘤切除手術中,

所取出的乳房組織不得超出30%,

有的醫生甚至更為嚴格,

其要求低於20至25%。

她的原則最頂限是30%,

否則會影響術後效果,

除了外觀上不理想,也會給之後的複查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那做此手術就沒有意義了。

“以一名胸部為A罩杯、腫瘤達5公分的病患為例,其所需割除的組織已超出50%,乳房外型受影響。她可選擇做微型乳房重建,但此後可能會產生鈣化,這將對後續的複查與監督上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認為,像這類情況不宜進行乳房腫瘤切除手術, 應考慮使用新輔助性化學治療來縮小腫瘤。”

她說,在另一個例子中,同樣是A罩杯的病患,腫瘤為3.5公分,以割除腫瘤與腫瘤外緣約莫1公分周邊組織為準繩,也就是說割除的範圍為5.5公分,已近乎一半的乳房組織。醫生可建議患者先進行6次的化療,將腫瘤縮小為1至1.5公分,此時即可進行保乳手術。此為近10年間開始盛行的前置式(手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

“這個新概念治療手法的優勢在於,其一可在手術前縮小腫瘤,減少割除組織圍;其二在進行化療後,我們可直接掌握使用的化療藥物對患者所產生的療效。”

傳統手術留下明顯疤痕

另一方面,以現在的技術而言,手術模式已然提昇,早在10年前開始轉向整型式乳房保留手術(oncoplastic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這手術模式包括乳癌切除(onco-)及乳房整型(plastic surgery)兩部分。通過採用本地先進技術可達到療效的同時,亦減少乳房外觀的變形,為患者捎來佳音。

她說,過去在進行乳房腫瘤切除手術時,一般傳統的做法是直接在病灶開刀,清除腫瘤後縫合,術後該處留下一道直線型的疤痕,影響了乳房的外型。

然而,通過整型式乳房保留手術,術者從乳暈周邊切入,掀起外層皮膚後進行腫瘤割除程序。術後的疤痕僅局限於乳暈處。這就是她較常用的乳暈周圍乳房整型術(periareolar mammoplasty or round block technique)。如是C罩杯腫瘤位於表面的病患,施予這項技術較為合適;腫瘤大並靠近肌肉的患者則以傳統的切除技術為宜。

中央切除術適用腫瘤小者

“另一項保乳手術,即中央型乳房腫瘤切除手術(central lumpectomy),是多採用Grisotti皮瓣技術(grisotti flap)。也就是說,癌細胞位於乳頭下,在割除腫瘤後,复移動局部或下半部乳腺彌補所切除的缺損部分。此法適用於腫瘤小及乳房較大的患者。”

她建議,對患有同樣病灶、罩杯A或B的患者,可施予乳房皮膚保留式乳房切除(skin-sparing mastectomy),並即時進行背闊肌皮瓣乳房重建手術。

除了上述所提的技術,整型式乳房保留手術尚有其他選項,如蝙蝠翼切除手術(batwing mastopexy lumpectomy)、縮乳切除手術(reduction mastopexy lumpectomy or J-plasty)等。

分析利弊療效 依病情定手術秩序

當病患來求診時,做為醫生的莎拉迪表示有責任對她做最詳盡的解釋。

她會先開始初步的問診與乳房檢查,接着進行適當的乳房成像檢查(乳房X光造影檢查和超聲波檢查),以分析腫瘤的大小和階段。

一旦進行了乳房腫塊粗針活檢(core needle biopsy)並確診為癌症,醫生會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來評估患者的乳癌分期。透過活檢結果,獲得所有必要的信息是必要的。

勿亂相信替代療法

莎拉迪說,她會坦白告訴所有的治療選項及其利弊,复擬定最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在這整個討論過程中,我會依照病人的情況來決定化療與手術的秩序,並會一一分析相關手術的適用性、優缺點與療效。”

許多病人都欣然接受醫生的建議,接受治療;然而,有些病人卻採用了不合適的替代療法,她會極力勸說,言明這些替代療法沒有臨床醫療證明,對治病無效,他們仍選用了這些療法。病情就在一再拖延下由I期升級至II、III期。

癌細胞發展的速度是很快的。她奉勸大家,如果被診斷患上癌症,切勿冒險相信沒有醫學根據的替代療法。請儘速就醫,越早開始相應的治療,病情受控及改善的幾率就越高;若拖得越久,一旦惡化,治療的過程耗時就越冗長,改善病情也就更難了。

患癌症IV期非末日

隨着醫學進步,即便癌症已來到IV期,也不是世界末日。只要施予適當的治療方案,病患遵循醫生的叮囑,改變生活方式,戒除惡習,生活作息與飲食保持健康,他可活得長達10年之久。

“對於一些不適合進行乳房腫瘤切除手術的患者,請不要感到灰心。如前述,我們可以先化療,縮小腫瘤後再做手術;否則可選擇全乳切除手術,並搭配乳房重建手術。”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