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本地醫療】孩子尿液變紅別慌 尿液試紙鏡檢診斷血尿

文◆楊倩妮  整理◆梁盈秀

尿液試紙是常用的血尿篩檢工具,敏感度可與尿液鏡檢媲美,不過會有更多的假陽性結果,因為它無法區分尿液潛血反應是由紅血球、血紅素或肌紅素引起。

Advertisement

然而,尿液試紙的假陰性結果並不常見,通常能夠可靠地排除異常血尿。當尿液試紙結果呈陽性,則需進一步通過尿液鏡檢確診或排除偽陽性結果。

(吉隆坡訊)所謂血尿,指的是尿液中紅血球數量增多。血尿可以是“一目了然”的紅色或褐色的尿液,稱之為肉眼血尿(gross haematuria)或巨視性血尿(macroscopic hematuria),而通過尿液顯微鏡檢下方可見的則稱為顯微血尿(microscopic haematuria)。

然而,尿液呈紅或褐色不一定是血尿,因為一些藥物或食物也可引起尿液顏色的變化,常見的藥物包括抗生素立泛黴素(rifampin)、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甲硝唑(metronidazole),以及利尿劑氨苯蝶啶(triamterene)、麻醉劑異丙酚(propofol)和瀉藥番瀉葉(senna)等。

兒童腎臟內科顧問
西華古瑪醫生
(Dr Selva Kumar Sivapunniam)

ADVERTISEMENT

月經性行為影響結果

兒童腎臟內科顧問西華古瑪醫生(Dr Selva Kumar Sivapunniam)指出,生活中可造成紅或褐色尿液的食物,包括含人造色素食品、甜菜(beets)、黑莓、大黃(rhubarb)和蠶豆等。“另外,血紅蛋白尿(hemoglobinuria,如溶血性貧血)或肌蛋白尿(myoglobinuria如肌肉損傷)等病症也會引起紅色尿液。”

“其實每個人所排出的尿液里都含有紅血球。正常而言,12小時中所排出的紅血球約6萬6000個。相較之下,一名腎絲球疾病患者在12小時內可排出約4000萬至1億2000萬個紅血球。當12小時尿沈渣的紅血球計數超過50萬,表示尿液中紅血球異常增多。

據此,血尿的定義相當於高倍鏡檢(high power field)下發現2顆及以上的紅血球。不過,一些特定條件如近期劇烈運動、月經、性行為、導尿管插入等可影響結果。”

顯微血尿可根據有無症狀進行區分。無症狀顯微血尿,意即與疼痛(排尿困難、腰痛、腎絞痛)、腎功能異常、高血壓或蛋白尿無關。顯微血尿在兒童中很常見,尤其是孤立性無症狀顯微血尿,大多都是良性的。因此,兒科醫生面臨的挑戰是鑒定兒童的血尿是否由特定潛在疾病引起,並且需要避免對良性血尿兒童進行不必要的檢測。

“根據調查顯示,單次尿檢所得的學齡兒童血尿患病率約3%至4%,

而重複2次及以上尿檢後患病率則下降至1%。

在這1%的2次或以上血尿陽性的兒童中,

三分之一患有持續性血尿,定義為6個月後重複尿檢仍呈陽性。

至於合併血尿和蛋白尿的情況較不常見,

學齡兒童中單次尿檢所得的患病率不到0.7%。”

他稱,兒童顯微血尿可以是暫時性或持續性存在的,前者可由劇烈運動、發燒、腎臟或泌尿道外傷、泌尿道感染和尿道炎等因素引起;後者常見的導因包括腎絲球病變(glomerulopathies)、高鈣尿症和胡桃夾症候群(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稱左腎靜脈壓迫症候群)。

尿石症引非腎性血尿

根據出血來源,臨床上又可分為腎絲球性血尿、非腎絲球的腎性血尿,以及非腎性血尿。感染引起的腎炎、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IgA腎病)、過敏性紫癜(HSP)、遺傳性腎炎、良性家族性血尿、膜增生性腎絲球腎炎(MPGN)和紅斑狼瘡腎炎等是造成腎絲球性血尿的常見病因。

“而來自於腎臟非腎絲球的其他構造的血尿,可由腎鈣質沉着症(nephrocalcinosis)、藥物或其他因素誘發的間質性腎炎、腎盂腎炎、腎靜脈血栓、鐮狀血紅蛋白(HbS)、畸形(動脈瘤、血管瘤和動靜脈瘺)、威爾姆氏腫瘤(Wilm’s tumor,惡性腎臟腫瘤)、腎細胞癌和囊性疾病(多囊性疾病、單純性囊腫)引起。

他指出,可引起非腎性血尿的病因包括尿石症(urolithiasis)、高鈣尿症、腎乳頭壞死(papillary necrosis,感染、糖尿病或HbS等所致)、外傷、細菌或病毒感染、藥物如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前列腺炎、劇烈運動、血管畸形和泌尿道異物。

“至於新生兒血尿的病因包括腎靜脈或動脈血栓、常染色體隱性多囊腎病、梗阻性尿路疾病、尿道感染、出血和凝血障礙,以及外傷如膀胱導管插入術。”

敏感度93%至100% 尿液試紙多假陽性結果

兒童血尿最重要的兩個診斷方法為尿液試紙(urine dipstick)和尿液顯微鏡檢查(簡稱尿液鏡檢)。

尿液試紙是最為常見的血尿篩檢工具,敏感度可與尿液鏡檢媲美,介於93%至100%。不過,會有更多的假陽性結果,因為它無法區分尿液潛血反應是由紅血球、血紅素或肌紅素引起。然而,尿液試紙的假陰性結果並不常見,通常能夠可靠地排除異常血尿。

尿液鏡檢排除偽陽性結果

西華古瑪指出,尿液試紙是利用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以催化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與顯色劑四甲基聯苯胺(Tetramethylbenzidine)之間產生化學反應,再顯現出不同深淺的顏色。

尿液試紙能夠檢測出每微升5至10個完整的紅血球,大致對應10至15毫升經離心處理的尿液樣本在高倍鏡檢下的2至5顆紅血球的結果。

需要注意的是,用作防腐劑的福爾馬林或高濃度的維生素C可能造成假陰性結果。

假陽性結果則可能出現於呈堿性(pH值大於9)或遭清潔會陰的氧化劑污染的尿液。

當尿液試紙結果呈陽性,需進一步通過尿液鏡檢確診或排除偽陽性結果;尿液鏡檢是檢測顯微血尿的黃金標準。

尿液鏡檢所使用的樣本應該是介於10至15毫升新鮮排出的尿液,以限制紅血球裂解(或稱溶血)和假陰性結果。

顯微血尿的定義為每個高倍視野(放大40倍)中存在超過5顆紅血球。

鑒別出血來源助後續診斷

尿液鏡檢可以確定血尿的潛在來源,例如是否是腎絲球性血尿,有助於鑒定根本病因。當尿液沉渣含有紅血球圓柱(RBC cast)或變形紅血球(dysmorphic RBC),提示血尿的肇因可能是腎絲球腎炎。

鑒別出血來源對患者的預後和後續診斷評估很重要。此外,在詢問病史時,需要排除經血等外源性血液,以及孟喬森症候群(Munchausen syndrome,求醫癖)等特殊情況。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