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本地醫療】子宮肌瘤VS肌腺瘤成因治療差很大

文:楊倩妮 整理:梁盈秀

(吉隆坡訊)子宮肌瘤(uterine fibroid)是女性骨盆腔中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年紀較大、未曾生育(nulliparous)、有家族史者及非裔美國人。在美國有40%的38歲以上的女性受影響,而50歲以上的女性病發率為70%。

Advertisement

75%患子宮肌瘤無症狀

血管與介入放射專科顧問陳紹發醫生(Dr Alex Tang Ah Lak)指出,子宮肌瘤也稱子宮平滑肌瘤(leiomyoma),顧名思義,是從子宮壁平滑肌生長出的。子宮肌瘤常常是多發的,意味多顆同時存在。

子宮肌瘤可依據生長位置分為(見圖1)

肌壁間(intra mural)肌瘤:生長在子宮壁的肌肉層裡面,占了約90%。

ADVERTISEMENT

黏膜下(sub mucosal)肌瘤:從肌肉層生長出來,往內向子宮腔突出。

漿膜下(sub serosal)肌瘤:由肌肉層向骨盆腔方向生長,往外突出。

帶蒂(pedunculated)肌瘤:子宮肌瘤可以通過肉蒂與子宮連接在一起。

他表示,根據2009年採訪了8國逾2萬名女性《子宮出血與疼痛研究報告》(UBP-WRS),大約有70%至75%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無任何症狀,大多也沒有被診斷出來。

因此,子宮肌瘤的生長被認為與未曾生育(導致雌激素水平上升)或補充雌激素有關。

“出現症狀的女性,有58%表現為子宮異常出血,特別是嚴重出血與經期延長。相比無子宮肌瘤的女性,她們更常會有‘湧出型’(gushing-type)出血,需要使用大量的衛生棉或棉條。

另有23.5%者出現性交疼痛(dyspareunia)、痛經和非週期性的盆腔疼痛(non-cyclic pelvic pain)。

32.6%女性因子宮肌瘤壓迫到鄰近器官如膀胱,以致出現頻尿、夜尿和偶發性便秘症狀。

超聲波掃瞄便宜最常用

他說,子宮肌瘤也是導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35%的子宮肌瘤患者,因為輸卵管峽部(isthmus)變窄,影響精子和卵子運輸和移動;或因肌瘤影響了宮腔環境,尤其是黏膜下肌瘤會令子宮腔變形,干擾受精卵着床,影響生育能力。

大於6公分或多發性的子宮肌瘤,會影響女性懷孕的機率,或增加流產和胎兒宮內生長受限(IUGR)的風險,有7%的患者因此早產。

“檢測子宮肌瘤有幾種方式,第一種是臨床身體檢查,雖然大多數人沒有任何症狀,但是也有不少的患者因子宮肌瘤體積較大,出現腫塊效應,佔據或擠壓鄰近器官部位的空間等,譬如骨盆感覺沉重、摸腹部時感覺腫塊等。”

他透露,超聲波掃瞄是最普遍用於子宮肌瘤的基礎檢測和評估工具,費用低,有經腹部與經陰道兩種方式,多為婦科醫生所使用。兩種超聲波掃瞄效果相當,可觀察卵巢、膀胱、腸道以及動靜脈血液流動狀況。

超聲波的敏感度(sensitivity)、特異性(specificity)與準確度(accuracy)分別為60%、99%和87%。其特異性較高,意思是當醫生透過超聲波可觀察到腫塊,但大多時候無法辨認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瘤,以及確認真正數量與位置。

“想要憑着超聲波掃瞄確診病情,有時候會比較有挑戰性,譬如當肥胖患者的脂肪層較厚,或是子宮位置較深(被膀胱或大腸阻擋)時,可能會干擾掃瞄結果。我認為大約有30%至40%的患者無法依靠超聲波掃瞄而發現子宮肌瘤,尤其是體積較小的。”

此外,臨床經驗的累積對於操作超聲波儀器的醫護人員也非常重要,而他們是否受過專業訓練,以及所使用的儀器款型也會影響掃瞄結果。

血管與介入放射專科顧問:
陳紹發醫生(Dr Alex Tang Ah Lak)

MRI鑒別診斷兩者

確認病灶數量位置

使用有着高分辨率的磁力共振造影(MRI),在子宮肌瘤檢測中,可達86%至92%敏感度、100%的特異性與97%準確度(accuracy)。

通過MRI掃瞄,醫生除了可以準確地鑒別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瘤,也能夠確認病灶數量、位置與檢查子宮周邊的結構,通常呈白色的肌瘤是單純由平滑肌細胞組成;而呈黑色的通常是混合了子宮肌腺瘤。

陳紹發說,由於子宮的位置鄰近直腸與膀胱等,輸尿管(ureter)被錯誤切開也是子宮切除術的風險之一。

“因此一些婦科醫生在進行子宮切除術之前,也需依靠MRI掃瞄結果,以預防意外和受傷。”

宮腔鏡無法切除大肌瘤

“至於電腦斷層(CT)掃瞄,它在子宮肌瘤的檢測中作用有限,它不能清楚地分辨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瘤。雖然並非最佳的常規篩查工具,但是CT掃瞄對於癌症分期就非常不同了。”

“另外,CT掃瞄中所使用的碘造影劑(iodinated contrast)可能有影響腎臟的風險,患者在掃瞄時也會承受一定的輻射劑量。”

他指出,宮腔鏡檢查(hysteroscopy)則是以內視鏡通過陰道及子宮頸進入子宮,從而對子宮腔進行檢查或手術,可切除體積較小的子宮肌瘤或息肉等。

“有時候婦科醫生為患者進行了宮腔鏡檢查,才發現子宮肌瘤或息肉太大,無法將之切除。若是通過MRI掃瞄,其實這些步驟是可以被避免的。”

他強調,臨床上經常與子宮肌瘤混淆,尤其是通過超聲波檢查時看起來十分相似,實際上截然不同的是子宮肌腺瘤(adenomyoma)。

“辨別兩者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導因與治療策略完全不同。子宮肌腺症(adenomyosis)是由於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入侵子宮肌壁後在肌層內衍生出新的子宮內膜組織所致,可分為兩種形式(見圖2)

●局部型(focal):在超聲波觀察下,形成疑似子宮肌瘤的腫塊,稱“子宮肌腺瘤”。

●瀰漫型(diffuse):子宮結合帶/交界處(uterine junctional zone)增厚腫大。

子宮肌腺瘤常見於30歲以上的多胎(multiparous)女性,引起的症狀包括盆腔疼痛、經血過多(menorrhagia)、痛經(dysmenorrhoea)等,有36%至40%與子宮內膜異位有關。

31%的子宮切除術(hysterectomy)的樣本中發現了子宮肌腺瘤的存在。

子宮內膜異位致肌腺瘤

他說,值得注意的是,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瘤可同時存在。

“臨床上曾遇見一名患者,她是44歲的單身小學教師,通過MRI掃瞄發現,子宮裡的腫塊中有30%為純肌瘤、30%為子宮肌腺瘤,另40%則是兩者混合在一起,在治療上較為棘手。”

他指出,由於子宮肌腺瘤所形成的異常組織,與正常組織沒有明確的界線,所以,不容易透過手術去切除乾淨。

“若女性患有單純的子宮肌瘤,則有許多方法解決,譬如荷爾蒙藥物、子宮切除術、子宮肌瘤切除術(myomectomy) 、子宮動脈栓塞術(UAE)、高強度聚焦超聲波(HIFU,又稱海扶刀)、射頻消融(RFA)、微波消融(MWA)等,但若子宮肌腺瘤占更多,那麼荷爾蒙治療效果會減少。”

“因此,她的唯一選擇為UAE,因為無論是HIFU或 RFA等,只適合針對局部一二處病灶,無法治療混合子宮肌瘤、大範圍和瀰漫型的子宮肌腺瘤。”

MRI掃瞄下典型的子宮肌瘤,在造影劑下會呈明亮的螺紋狀固體腫塊(bright whorl-like solid masses)。患者為40歲未曾生育女性,其肌瘤有18公分大,相當於懷孕14周。

 

MRI掃瞄下的子宮肌腺瘤與子宮肌腺瘤,通常呈黑色。圖5子宮交界處不規則變厚,出現瀰漫型子宮肌腺瘤;圖6混合了瀰漫型與局部,可見已形成腫塊。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