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晚晴一照護】讓癌患臨終不受苦 紓緩治療非放棄治療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明報》

每年全球有逾5600萬病人需要紓緩治療,獲得臨終照顧是基本人權,以減少痛苦,有尊嚴地步向死亡,但目前只有14%病人能接受紓緩治療。

Advertisement

香港自1982年開展紓緩治療服務,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質素。然而,還是有許多人對紓緩治療仍存有不少誤解。

多溝通——在病人還有自主決策時,安排多點和家人溝通的機會,分享人生智慧和價值觀等,理解病人對生死的看法。

預設醫療指示——有關預設醫療指示的立法建議,預計在今年內提交有關草案和法例修訂。

(香港訊)“世界安寧療護日”的今年主題是“齊創關懷友善社區,共建安寧療顧服務”(Compassionate Communities: Together for Palliative Care)。

ADVERTISEMENT

香港自1982年開展紓緩治療服務,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質素。經過多年改進,香港的“死亡質量指數”由2015年全球排名22位大幅躍升至2021年的第9位。然而,香港人對紓緩治療仍存有不少誤解。

讓癌患身心靈獲得平和

香港紓緩治療服務於40多年前展開,以回應晚期癌症病人的需要。現時服務擴展至不同院舍,包括17間公營醫院為癌症和非癌症病人提供紓緩治療,3間私營療養院提供安寧照顧住院服務,另有不同社區機構提供各種社區支援服務。

根據善終及醫療環境、醫療護理等因素排名的”死亡質量指數”,香港由2015年全球第22位,升至2021年第9位,相信是政府和社福機構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推行生死教育時,我們發現香港人對死亡、紓緩治療有一些較“獨特”的理解,可能會影響晚期病人的生活質素,舉例分享一下:

◆不應向病人提及”死亡”、”晚期”等字眼?

◆止痛藥越吃越多、傷肝腎?

很多病友抗拒服用止痛藥,他們的憂慮包括:擔心越吃越多、傷肝腎功能、服止痛藥代表病入膏肓等,導致很多病友不肯定時服用止痛藥,或等到痛楚無法忍受才服,甚至覺得承受這些痛楚是必然,利用“忍受”來捱過苦痛。

事實上,若癌症一直未得到治療,癌痛又怎會突然消失呢?與其忍痛不如止痛,讓身體和心靈平和下來。

◆紓緩治療代表不接受治療?

紓緩治療以提高病人生活質素和減低不適為本,平衡治療效果和副作用,並非任何治療都不做。以插尿喉為例,如果病人不能自己排尿,導致膀胱脹痛,插尿喉便能令病人舒服一點;但如果插尿喉只為監察臨終病人的排尿情況,又何須多此一舉呢?

◆彌留時才找宗教輔導?

不少家人在病人彌留時,才想起尋找靈性或宗教輔導,例如找院牧、佛教組織等。最理想做法是在病友還能自主決策時,安排多點和家人溝通相處的機會,分享人生智慧和價值觀等,理解病人對生死的看法。

強化服務減不必要住院

醫院管理局於2017年制訂成人紓緩治療策略,四大方向包括:

加強內科和腫瘤科紓緩治療專科團隊合作;

推動共同護理模式,促進紓緩治療團隊和其他專科團體合作;

強化日間和社區服務,減少不必要住院;

加強服務監察以提升質素。

到2019年,政府為“晚期照顧:有關預設醫療指示和病人在居處離世”的立法建議推行公眾諮詢,建議明確訂立和修改預設醫療指示時醫生證人的職責,“不作心肺復蘇術文件”採用法定表格,安老院長者的死亡證簽署等。期待政府在本年內提交有關草案和法例修訂。

慈善機構提供社區支援

另一方面,不同社福和慈善機構也提供各方面的社區支援服務,例如:

◆香港防癌會、基督教靈實協會、善寧會提供紓緩治療院舍,為病人提供自負盈虧的治療及起居照顧。

◆聖雅各福群會、贐明會、聖公會、東華三院等提供殯葬支援。

◆私人機構如一切從簡、毋忘愛、遺善最樂、老友宅醫等,提供訂立遺囑、遺產安排、預設醫療指示、在家離世等服務。

◆本地大學亦有不同計劃,例如港大的賽馬會安寧頌、家支援,還有中大的流金頌計劃,提供公眾教育和專業培訓。

期望政府及社會各界投放更多資源,於公眾教育、社區支援、臨床研究等,持續提升紓緩治療服務質素。要讓每一名臨終病人都接受到紓緩治療,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最被忽視衛生健康項目 全球僅14%人獲紓緩治療

紓緩治療服務為晚期病人和家屬提供整體照顧及支援,以改善生活質素,透過及早識別、評估,處理痛楚和其他身體、心理、社交或靈性上問題。紓緩治療可預防及減輕病人痛苦,在生命最後階段活得安詳和豐盛。

紓緩治療以團隊模式支援病人直至離世,過程中亦為家屬提供適切支援,以及在病人離世後提供哀傷輔導。團隊中除了醫生和護士,也包括藥劑師、營養師、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為患者提供全人照顧。

提高患者生活質素

越來越多國際和本地研究表明紓緩治療的好處,包括提高患者和家人生活質素,讓他們更容易接受臨終狀況,減低入侵治療和非必要的深切治療服務,減輕整體醫療負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每年全球有逾5600萬病人需要紓緩治療,大部分集中於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國家。其中,每年估計約650萬癌症患者需要臨終安寧治療。然而,紓緩治療和安寧照顧可說是最被忽視的衛生健康項目。

醫護相關訓練不足

儘管2014年世界衛生大會呼籲各地發展及加強紓緩治療,

但在世界許多地方仍然不發達或根本不存在,

主因包括醫療政策根本不包括紓緩照顧,

醫護對相關訓練不足,

對止痛藥或紓緩治療藥物有不必要的用藥規定等。

目前全球只有約55%國家及地區提供紓緩治療,獲得紓緩治療的相關病人更只得14%。

不是放棄治療——接受紓緩治療、獲得臨終照顧是基本人權,在生命最後階段活得豐盛,減少痛苦,有尊嚴地死亡。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