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地方

【春天的故事】堅守除夕祭祖吃團圓飯 黃泉隆攜母回老家敘天倫

報導 \ 李燕君

(檳城7日訊)多數華人會在除夕祭祖和吃團圓飯,習俗依籍貫而異,也隨着年代變遷而從簡,然而仍有不少人傳承傳統新春習俗,尤為重視每年除夕祭祖及團圓飯,因此再忙再累也都會回家團圓。

Advertisement

黃泉隆

布城民航局總部前航空交通管制執照主任黃泉隆(62歲),與年邁母親及兄妹,每年都如常在除夕那天回到北海老家,即目前的二哥的家,溫馨團聚,加上媳婦與孫兒共10餘人,幾乎擠爆排屋的小飯廳,熱鬧共敘天倫。

黃泉隆與家人筵開兩桌吃團圓飯,場面鬧烘烘。

飯後與中國親人拜年

ADVERTISEMENT

他們還在飯後通過視頻連線,向在中國潮州的母親親戚拜年。這慣例是2007年中國潮州11名親人來馬探親後開始,延續至今,整整20年不變。

莊怡誠 豬肉行情已固定

華人飯桌上少不了的豬肉,是團圓飯主要食材之一,可是去年卻10連漲,所幸生豬價如今定在每100公斤不超1410令吉,避免消費者在農曆新年吃不起貴豬肉。

檳州屠業公會主席莊怡誠說,新春的豬肉行情預料不會再波動,消費者不必擔心會吃貴肉。

陳萬民 蔬菜價波動不大

檳島蔬菜批發商公會主席兼社尾萬山公會顧問陳萬民說,蔬菜的漲潮已隨着氣候好轉而微降,前陣子金馬倫蔬菜暴漲30至100%,相信這個新春的菜價波動不大。

“如蕃茄仍維持每公斤8令吉、四季豆17令吉、油麥與辣椒則15令吉、芥蘭13至14令吉,一些蔬菜已降價了,如小白菜、菜心、長豆與莧菜微降,分別是每公斤9令吉、6令吉與各5令吉。”

他說,新春有高需求的生菜,每公斤約20令吉。至於進口蔬菜行情,將因匯率而波動。

宋祝君 水果漲10至20%

立信花園美麗華巴剎水果小販宋祝君說,今年各類水果漲10至20%,包括新春柑類、梨子、桃及蘋果等;本地水果如最搶手的黃梨,每公斤約7至8令吉。

“柑蔗價格還不清楚,但柚子就大缺貨,因盛產地怡保產量減少。”

何國平:今年不只神料起價,蠟燭還斷貨。

何國平 蠟燭斷貨神料漲

阿依淡福香棧佛具神料中心東主何國平說,今年神料品都漲價了,蠟燭貨源還中斷,他向代理訂不到貨補倉。

他說,普通香與龍香貨源還充足,目前最缺的是蠟燭,因原料與工人嚴缺,已有蠟燭製造廠選擇熄燈。“過去3年疫情嚴重時,很多神廟皆關閉,神料生意不能做,如今開放了卻訂不到貨,同樣難以經營。”

他說,金銀紙品都漲了20至30%,不僅成本提高,也找不到工人摺紙,很傷腦筋。

讓後輩傳承傳統文化

黃泉隆說,讓後代耳濡目染了解團圓的意義很重要,以便後輩能繼續傳承和保留傳統的民俗文化。

他說,家人曾與中國潮州親人互訪幾次,彼此見識了不同國度的新春文化。

“中國人的團圓飯都準備好多佳餚,不像我們很簡單。互訪時,都選擇上餐館,他們都點了滿桌菜,但都不能吃光,餐盤需剩餘,寓意年年有餘。但大馬人不同,喜歡的佳餚,通常都會吃到光。”

2008年潮州電視台“大馬探親行”節目拉隊來檳拍攝“馬中一家親”團圓片段,圖為兩地親人互相賀年。前排右起為江秀芬與與妹妹江秀明,次排左起為黃泉隆、黃泉安與黃泉洲。

中國製作組越洋來檳 拍攝線上團拜

2008年,兩地親人線上團拜的特殊情形,還被中國潮州電視台《馬來西亞探親行》節目相中,派出製作組前來檳城越洋拍攝,成了黃泉隆和家人最珍貴的除夕回憶。

“我87歲的母親江秀芬,已是曾祖母級,由於家庭成員愈來愈多,團圓飯已筵開兩桌,目前她有3個曾孫,長大後團圓飯會更擁擠。”

有暖爐與素菜餐

他說,他家的團圓飯是在祭祖後的中午吃,除夕夜則追加暖爐(火鍋)與素菜餐,作為第二頓團圓飯。

“暖爐老少兼宜,母親與我是全素食和半素食者,素菜是家人為我們特備的。”

他說,大家吃完第二頓團圓飯後,便通過視頻連線向中國的親戚互相拜年。

“馬中兩地親人每年除夕都在線上互相拜年,樂得我母親語塞。她最開心能在屏幕上與遠地兄長交談,但大舅在2012年去世後,目前只剩下母親與其在檳城的六妹江秀明,繼續與中國的親戚保持聯繫。”

也重視初九天公誕

黃泉隆在航空領域服務多年,時常與家人聚少離多,也讓他看盡世事無常,因此他特別珍惜與家人聚集的時光,從不缺席團圓飯,唯獨2021年因疫情嚴重無法跨縣,他沒辦法回二哥家團聚,唯獨那次錯過團圓飯。

他曾參與我國馬航MH17與MH370班機的2起空難後續工作。為了馬航MH370事故,他曾於2014年3月11日至2015年5月1日,被派往北京擔任馬方的政府特工隊代表。所幸中國相當注重團圓飯,2015年的新春宣佈休息,官方還提供機票讓他返馬過年,才沒錯過家裡的團圓飯。

黃泉隆於2020年10月30日退休。

黃泉隆的大哥黃泉安是日落洞區前國會議員,二哥黃泉洲則是前工廠高層,目前已退休;黃泉隆與當教師的妻子,雙雙在近年退休;而妹妹黃美緣居住威省,目前任職商品促銷員,沒固定服務地點。但他們皆很守舊,至今仍根據傳統履行新春習俗,尤其重視除夕祭祖的團圓飯,以及正月初八午夜(初九)的天公誕。

他笑指除夕祭祖儀式雖簡單,卻有如鬧鐘,定時召喚黃家兒女回家團聚。難得已嫁作吉打媳婦的母親養女,每年也趕回來團聚。年初二或初三回娘家日,她會再回來,令母親很開心,為她多辦一餐團圓飯。

“我父親是吉打羅里司機,1986年搬到北海峇眼阿占定居,他退休後於1990年去世。團圓飯並沒變冷清,母親每年都監督子女傳承文化,尤其重視除夕祭祖和父親忌日,從不馬虎,她視為重大日子,也希望家人都抽空回家拜祭。”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除夕那天,家人都大清早趕回鄉團聚,誰要是慢了,都會被母親致電催促,她最忌祭祖延時,遲不過午,人到齊她才燒香。

2021年疫情嚴重沒團圓

“我們都愛看中國春晚節目,所以都會遲睡,說不上是刻意為家老守歲。”

黃泉隆說,由於平時家人都忙,除夕互相交流的話題也蠻多。大哥還趁機向弟妹送禮派柑,母親則慣常向小輩預派紅包。

“母親現與我同住峇都茅,偶爾她會回到二哥家小住。大哥則住在吉隆坡,而小妹住在威省。除了2021年疫情嚴重無法團聚,我家團圓飯不曾受阻。”

黃泉隆與家人筵開兩桌吃團圓飯,場面鬧烘烘。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