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新聞多點看】海水污染 氣候變化 檳海上養殖業憂前景

報導\蔡美娥

民眾的普遍認知是,日本排放核污水,對海洋生態及食品安全所造成的危害充滿未知數,尤其對漁業持續發展或會成為絆腳石。

Advertisement

檳州海上養魚公會主席許銀添認為,海水有固定流域,日本核污水要流到大馬估計還要10年時間,反而國內海水污染和氣候變化的“隱患”存在已久,令到這個行業面對成本高、收成低的惡疾,如不儘快採取應對政策如向深海發展、對症下藥,明年將會有更多業者不堪虧損而退場,進一步導致這個行業日漸式微。

日排核污水不影響 我國漁穫需求正常

許銀添

日本是在今年8月排放核污水,經過3個多月的觀察,許銀添認為暫時並沒有對檳州海上養殖業,以及漁穫消費市場帶來進一步的打擊,目前市場的漁穫需求量還是正常。

ADVERTISEMENT

他相信短期內,日本的核污水不會流到我國海域,估計需要超過10年,所以我國的海產還是屬於安全水平,消費者可以放心吃海鮮。

“海水、河水和雨水都有它的重量,也有流域界限,一個區域的海水要滲透到另一個區域需要特定的時間。我們中文有句成語叫‘楚河漢界’,其實說的也是水的區域。以這3個月的評估,核污對我國養殖業沒有影響,反而是地域性的海水污染更具殺傷力,而且迫在眉睫需要克服。”

作為全國最大的海上養殖區之一,高淵港口是在80年代開始發展海上養殖,從一開始只有2、3戶逐年增加至高峰期逾170戶,這兩年迎來最嚴竣海水污染考驗,導致養殖成本高、收成低,去年已有不少業者陸續收盤退場,預估現在剩下120多戶。

野生撈捕量逐年枯竭

據許銀添說,漁穫食用市場有固定需求,海洋野生撈捕量逐年枯竭,必須靠人工養殖補助,目前雖然養殖收成越來越少,但除了自供還可以出口金目鱸到新加坡和泰國。

根據檳漁業局今年的數據,檳城有555名水產養殖戶,威南縣是檳州最大的水產養殖區,海上養殖達到3萬5464噸(70%)。金目鱸魚是檳州產量最高的水產養殖魚類,去年總產量為2萬9770噸。

檳城雖是小的州屬,但水產供應量包括國內和出口佔據全國將近40%市場。

許銀添感嘆,今年業者一直虧損過得很辛苦,小業戶一直在週轉支撐,已經陸續有人退場“出走”,明年過後可能會出現“出走潮”。

檳城雖是小的州屬,但水產供應量包括國內和出口佔據全國將近40%市場。

核污反而刺激銷量 日料理改用本地魚

在這3個月內,本地海上養殖業不僅沒有在日本核污水事件中受影響,還間接“受惠”,一些供應酒樓的魚種如紅魚,被一些居酒屋用以取代日本進口鯛魚,做為烹煮的餐食。

許銀添說,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之後,本地海產業者接到詢問魚蝦價格的電話反而增加,高檔魚如紅魚的銷量明顯調升,因為一些日料餐館尋找本地魚代替進口魚,消除顧客對日本海產的恐懼。

“紅魚也是屬於鯛魚類的一種,可以代替進口鯛魚,但不能做刺身,只能烹煮。”

他說,雖然紅魚需求劇增,但業者並不能放棄其他魚種只養紅魚,因為這會增加養殖風險。高淵港口當地以飼養金鯧為主,搭養金目驢、紅魚、斑魚等等。

他透露,一個國家的政策攸關各行各業的發展,之前泰國的養魚業很蓬勃,但因循應歐盟市場進口監控嚴厲執行人工條例,很多人轉型養蝦,養魚業變得沒有優勢。

“現在馬泰兩國有一個奇特的現象,我國養蝦業被泰國進口養殖蝦衝擊,而泰國則申訴我國的養殖魚搶了他們的市場。”

我國養殖戶考察中國“海上築巢”的養殖技術。

建議組織合作社 集資在深海養殖

許銀添認為,要改變收成低的泥沼狀況,養殖戶可以組織合作社集資在深海養殖轉型。

他解說,魚苗可以繼續在沿海的傳統箱網漁排養殖,直到長到特定的尺寸才轉移到深海新漁排放養。經過多次到中國考察,他認為此計劃可行。

“中國比我國養殖業發達三倍,連比目魚(拖鞋魚)都可以人工養殖。”

他說,魚價是市場供需決定,目前一隻金目鱸魚的養殖成本價11令吉左右,可是出貨價卻是9令吉,每公斤要虧2令吉,這些因為中南馬一些蝦池轉去養魚,造成魚供過於求。

“中南馬養殖比檳州優勢的是,他們的政府地租金便宜、魚苗便宜。例如內陸魚塭,他們租一依格大概是100令吉,這邊卻要1000令吉。檳州地少、海域也飽和,養殖戶唯有向北霹靂南吉打發展。”

飼料價漲40% 養殖成本飆升

莊榮順

檳州海上養魚公會副總務莊榮順指出,最近一兩年飼料價格一路猛漲,從110令吉漲至目前140多令吉,漲幅度近40%,導致養殖成本飆升,而魚價卻又因為供過於求而下跌。

他說,飼料在魚類養殖佔據的成本大約在5成上下,而漁排的木板、螺絲、魚網、繩子等等,也是成本開銷。

由於河口漁排底下的海泥,會因為箱網長期磨擦而下陷呈凹狀,為免退潮時提高箱網魚群缺氧的風險,每隔一段時間業者就要移動漁排,“搬遷費”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莊榮順說,台灣的漁場大約4年就要搬動一次,而我國因為海域有屏障的優勢,可在5年左右才移動。

“以前中等規模的漁場搬遷費用是10萬令吉,現在已需要十多萬。就拿繩子價格來比較,以前不到1000令吉,現在差不多要2000令吉。”

莊榮順現年44歲,但已有25年的養殖經驗。他嘆氣,今年的收成真的很不好,會員們都叫苦連天。銀鯧之前好的時候有60%,最近因有病菌問題,收成率下降至30%。該會有80名會員。

“漁場的收成要看魚種類,現在最差的存活率只剩6%,最好的也只是11、12%。”

這2年來有養殖戶退場或是合併經營,漁排格數少了,還在經營的大部份已經向農業部貸款。

他說,最近業者的情緒很悲觀,不少人“高負債”,明年一定看到很多戶業者收盤。

傳統海上箱網漁排是用木材搭建,容易被海浪衝擊損壞腐朽,加重養殖成本。

海嘯改變海床結構 每兩三年發生赤潮

莊榮順指出,2004年的海嘯事故,以及隔年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赤潮(也稱紅潮),是當地海上養殖業的重創。此後相信海床結構被改變,每兩三年就發生一次赤潮,嚴重程度不一。

“其實這裡的養殖條件很好,有海島做為天然屏障,天災少,十多年前這裡海域所養殖的蚶,又大又肥美,被中國業者形容品質是東南亞最好的。”

而今,因海水和海床受到污染,已經數年沒有業者下蚶苗養殖了。

他認為,現有的箱網養殖方式已經老化,要走得長遠應該放棄淺海研究深海養殖。只要投資的設備夠牢固堅強,就不用擔心海浪大。

據了解,赤潮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引起水色異常的現象,許銀添認為,赤潮是在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元素下所產生,即人類的污染,海水的變化,以及氣象反應。赤潮生物覆蓋或粘附在海洋動物的呼吸器官上,造成魚群呼吸困難和窒息死亡 。

風平浪靜利弊兼具 海域生態水循環差

許銀添認為,威南縣的海域有天然屏障,風平浪靜是好事、也是壞事,經過40年的養殖,這裡的海域生態已經污染,水循環機制差,造成收成率下跌。

他說,當地海床累積魚類的排泄物、垃圾、未消化飼料等沉澱物,加上水質的污染,生態環境已經受到破壞,如果是有台風,反而可“復新”現有的海洋生態。

“數年前我曾跟廣州海洋大學學術人員交流,他們就說海域風平浪靜是好事、也是壞事。中國海況條件較他國環境嚴苛,幾乎每兩三年就會遭受一次由台風引起的猛烈打擊,但他們有抗台風的裝備能解決台風的問題,而海洋生態因為台風帶來的循環而變得豐富。”

他說,中國是採用HPDC圓型漁排養殖技術,材質可以抵抗大風浪的衝擊。

“根據標準,HPDC圓型漁排魚網至少要6米,與海底的空間達12米以上,越深越好,中國有些漁排達到15米,海床又深15米,空間大不止養殖量多,海面上有風暴魚群可躲在下面。”

高淵港口海上養殖場是近海作業,海床不夠深,若要提升改為這種養殖法,就必須要遷移到外海如葫蘆島,投產費用很高,另外沒有發展藍圖保障,業者也不敢注資投入先進的養殖工業。

▲▼HPDC圓型漁排的材質據說可抵抗大風浪的衝擊,同時減少維修開銷。

HPDC圓型漁排的養殖空間比傳統漁排空間更大,大大提高養殖量。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