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打開天窗】左手幫右手

沙巴財長機構(CMI)子公司SMJ能源發行9億令吉債券,從陷困的沙巴發展銀行(SDB)收購其負債累累的子公司沙巴國際石油(SIP)。事件的爭議在,SMJ的技術顧問與SDB執行主席是同一人林浩光,如此的收購構不構成利益衝突?

民興黨主席沙菲益說有。州財政部常務秘書沙菲安說沒有,因為3家公司都屬州政府所有。

Advertisement

沙菲益說:政府成立A公司舉債來償還另一家B公司的債務,但債務還在,不過是從左手換去了右手。SMJ舉債收購SIP以還債給SDB,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林浩光扮演了什麼角色,他的雙重身份不就存在利益衝突嗎?

邦莫達也質疑

邦莫達也提出質疑,SMJ和SIP同樣是油氣公司,州政府成立SMJ的目的,只是為了拯救SDB旗下的SIP,與其成立SMJ,為何不重組SIP?成立SMJ,政府如何確保公司將來不會面對和SIP同樣的命運?

SMJ是在2021年12月成立,SIP前身則是上市公司M3nergy,已在2010年除牌,2011年向SDB取得一筆無抵押(unsecured)貸款,隨後因無法償還貸款而在2013年被SDB“接管”,成為SDB的子公司。

ADVERTISEMENT

去年11月州財長馬西迪透露,州GLC拖欠SDB的債款達22億令吉,單單SIP的剩餘債務就占了12億令吉,SMJ在收購SIP後,支付了首筆的7億債款。

由於SIP債務龐大,讓SDB本身亦陷入財困,SMJ向SDB收購SIP,解決了SIP的債務,緩解SDB的財困,可說是一舉兩得。

馬西迪說,除了SIP的前身M3nergy,SDB亦被一些西馬公司拖欠,這些西馬公司因為在那裡無法取得銀行貸款,所以才會來沙巴向SDB申請貸款;這些西馬貸款是多任政府所累積下來,不只是現今政府期間批准的。

馬西迪這樣說,似乎影射沙菲益在民興黨政府時期也曾通過SDB批准3億令吉貸款給亞航。

沙盟上任後,質疑民興黨政府為何通過SDB貸款給當時債務纏身的亞航,並要反貪會介入調查。反貪會在調查後,證實該筆貸款符合程序,沒有不當行為。亞航老闆東尼日前也透露,至去年底,亞航已經償還SDB半數的貸款。

SDB成立在1977年,本意是為州GLC及本地企業融資,促進本州經濟發展,漸漸就擴及到了西馬。

政權變動引猜疑

為專注在金融領域,SDB去年從母公司沙巴發展控股(SD)轉至首長署名下,但由州財政部直接監管。

這就解釋了為何安排SMJ收購SIP,畢竟油氣領域不是SDB的專長,當初被迫“收購”SIP,是因為後者無力償債所致。

但,財政部本身是個部門,SDB如何在首長署名下,卻由財政部繼續監管?這可要如何操作?

順帶一提,沙盟政府成立時,哈芝芝曾兼任財長一職,惟在去年沙巴巫統“變節”而改組內閣時,他將財長職讓給了原本兼任第二財長的房屋部長馬西迪,不再兼任。此舉是否與SDB的變動有關?不得而知。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康華)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