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愛要性福 系列363】灌輸性教育培養生活習慣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筆錄◆梁盈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性教育老師,即使父母從來不和孩子談性,其實已經在無形中進行着性教育;無論家長是否有意,家庭性教育早在孩子出生時就開始了。

Advertisement

(吉隆坡訊)性教育是在中學或是大學以後才開始談的一個課題,但實際上在性教育裡面,從幼兒時期開始,就有很多內容跟教學,甚至一些的引導,讓孩子在性教育的過程裡面慢慢地長大。

我們所有一切的生活習慣,都跟性教育有關,但這個部分很多家長不太明白,家長以為說性就是等於身體,沒有那麼快需要性教育?

教幼兒上完廁所要沖水

性咨詢師吳啟銘說:“如果以性教育原則來說,從孩子一出世開始,其實我們就無意間給了很多傳統價值觀,例如父母會傳達給小朋友知道,好比生了一個男孩,身為父母就會給孩子穿藍色的衣物,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價值觀和想法,是會直接的影響孩子。”

ADVERTISEMENT

當孩子逐漸長大,如果男孩卻喜歡穿粉紅色,身為父母就會告訴他,男孩子是不能穿粉紅色的哦!

單單這個顏色,就是一個性教育的相關內容!

父母抱着孩子、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父母給孩子的安撫、擁抱或者觸摸的方式,這些都跟性教育息息相關;等孩子再長大一點,到了去幼兒園的年紀,孩子會開始和同學之間互動,在這些方式裡,其實跟性教育有更大的相關。

他舉例幼兒如廁的部分:如果是在家裡,上完廁所後是父母幫忙解決;但是如果在幼兒園裡,需要教導幼兒必須要把馬桶墊拿下來,如果是男生你就要掀起來,為什麼呢?因為掀起來以後,小便才不會弄到那個馬桶墊上面;但如果你是女生的話,你拿下來坐在上面,這個都是要教的。

從生活中培養人際互動

而幼兒通常沒有這個力量去裝一盆很重的水,園內老師就會準備小的勺子,3歲小朋友他裝半桶就可以,再教小朋友倒水進去馬桶裡面,因為要建立幼兒知道自己上完廁所,就要有沖水的習慣,重點是沖水的習慣,而不是沖乾淨的部分;慢慢的這個習慣就會建立起來。

“衛生的教育,也是性教育的一種,還有就是人際互動,還有生活習慣的培養,都必須要有一些的規劃,課程內容、講學的方式都是性教育相關的。身為家長,就要堅持,因為培養小孩的習慣,就是要多做到變成是孩子的習慣。”

如果學校沒有講這一部分的,父母請要記得,要從生活習慣裡面,看到孩子哪些是不正確的部分,必須要去教育他們,因為這是跟孩子身體有關的,而跟身體有關的涵蓋面,並不一定是要跟性器官有關,就像一般平時的衛生,也是需要教育。

在幼兒時期,男女生的性別意識還沒有很強的概念,當幼兒在排隊上廁所的時段,門是沒有關起來,但無論是男孩或女孩都會覺得“羞羞”。當他們慢慢逐漸長大的時候,男女孩就會知道,不能隨便給別人看。

他表示,小孩的性別意識的部分,是我們要教育的,例如對着年幼的孩子,告訴他們為什麼沒有關門?是因為他們的年紀還太小,大人也會擔心孩子碰到危險或者滑倒。

“在幼兒園裡,基本上是沒有關門的;而作為父母,必須清楚的跟孩子講解,在公共的場合,跟父母上廁所時,就必須要關門,因為小朋友對性別意識概念沒有非常明顯,所以要不厭其煩的告訴孩子。”

“而幼兒園裡的老師,會特別注意小朋友的坐姿,例如女生穿裙子,老師就會告訴她必須要把腳給合起來,這個重點是在文化上,以及尊重的一種儀態,是需要讓孩子學習的。”

孩子模仿父母翹二郎腿

他再舉個例子,父母帶小朋友出去外面用餐時,小朋友都會模仿大人,平時在家用餐的時候,父母會翹二郎腿,長久影響後,小朋友也會學父母翹二郎腿,所以在這個部分,就必須要做一些調整,孩子從大人的身上學的是最直接!

家長和學校,兩者之間都必須要一起配合,給孩子一個比較完整系統和正確的教育,這些都是一種生活習慣。

讓孩子在正確和正常的兩性互動的方式裡面長大,

再讓孩子知道,尊重並不是建立在性別,而是建立在人!

也就是說,要讓孩子知道,

無論是朋友、同學;男生、女生都好,都是需要彼此尊重。

視為資產非骯髒東西

教孩子保護好身體

有一些父母親會擔心的問:“我的孩子在幼兒園洗澡的話,該怎麼辦?”

吳啟銘指出,其實,要在幼兒園裡洗澡,是一項不簡單的任務,因為在幼兒園裡只有兩三間浴室,而孩子卻有30人到40人,很多幼兒園都沒有提供為孩子洗澡的服務。當然,一般的安親班的孩子,可能是6歲以上的孩子,他們就可以自己洗澡,如果是3或4歲幼兒,則需要大人幫他們洗澡。

好奇男女身體構造不一樣

“洗了澡以后,就需要幫他穿衣服,而跟上廁所的概念是一樣的,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好奇,因為男生和女生的身體構造不一樣,但孩子的好奇心,會維持大概1天至2天,過後孩子就不再好奇了。”

那我們來看看,看異性的身體是不是問題呢?

“其實,是要以怎樣的心態以及會不會去觸碰對方的身體?這才是問題。就好比說,在家裡家長和孩子有共浴的習慣,當小朋友看到父母的身體,家長會不介意,但是小朋友碰家長的身體時,父母就會嚇着,所以重點是孩子對父母的身體,是以自然的態度來看待的時候,就不是問題。”

他說,但是對孩子而言,跟父母一起洗澡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但面對外人的時候,例如照顧阿姨等,如果孩子有觸碰到對方的身體,身為父母就必須從中做介入,以及給一些正確的教育;當然孩子看看就沒有事情,這個部分其實是一個正常的成長過程,對孩子來說反而是好事,為什麼?因為孩子從小就看過對方的身體,而且他知道這是很正常自然的一個概念,不會覺得說扭扭捏捏。

以孩子心智發展了解所需

他提醒,不要把身體看成是一個很骯髒或者不好的東西,而是要把身體當做資產,教育孩子要懂得照顧好、保護好概念,傳達出去。

身為父母親,要記得不要用自己大人的一個想法,然後預設去放在小孩的身上,而是要以孩子現在心智發展以及他的認知發展這一部分,去了解他的需要的是什麼。

“孩子只要給他正確的教育,懂得引導行為,千萬不要一看到他做出出格的這種行為,就馬上覺得很慌張,其實孩子的想法,有些時候,會跟父母的不一樣,要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後父母就會明白,會更懂得釋懷。”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